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利工程写历史 盼淡水河河清之日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31日电)绿色大地生生不息系列1─水利工程篇

水是地球珍贵的资源,在三态变化中创造了不同的时光痕迹及生命孕育的奇迹,如何珍惜又不滥用?成国际重视的课题,北台湾的淡水河正被地方政府用工程写历史,盼有河清之日。

台湾昔日为经济发展牺牲环保,台北县更是全国最大工业重镇,皮革业染红了大汉溪、电镀金属业也增添了绿水与恶臭,淡水河一度是条臭水沟,不仅生物绝迹,人也不再亲近溪流。

但随着环保意识抬头,各国都开始审视全球温室效应的恶果,“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发起了熄灯一小时的活动,28日晚间,只见随着国际时区的移动,包括台北101等各大城市地标都纷响应这个活动。

温室效应所带来气候异常的变化,更凸显保护水资源议题,就连联合国大会都把每年3月22日订为“世界水资源日”,在在都说明干净、正常循环的水资源,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尤其是中国大陆河南省发生50年最大旱灾,台湾也出现水库蓄水不足的缺水危机。因此,如何治水、净水?更成了北县重要课题。

台北县长周锡玮认为,水是重要的资源,水干净了,花草跟着就长出来了,鸟也飞回来了,所以北县积极营造人工湿地,串连淡水河生态廊道,除了净化水质外,更凸显环保、生态、景观的重要。

从工作层面分析,要解决全球暖化,就应整治生活环境的脏水,减碳要靠自然生态的涵养,以台北县为例,整治中港大排、湳仔沟等,兼顾污水下水道接管、防洪治水与环境永续,期使台北县的“黑龙江”早日变成亲水的、景观的、生态的、休憩的空间。

根据中央气象局的观测统计,台北地区近百年来降雨天数减少了27.8天,年降雨量增加268毫米,显示台湾地区降雨时间减少、降雨集中且强度愈来愈强等情势日益明显。

台北盆地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淡水河汇集大汉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条主要支流,但因整个流域集雨面积达2600多平方公里,使得台北地区常遇豪雨成灾,高耸的200年防洪频率堤防,阻隔了人民亲水的意愿。

为了兼顾防洪及亲水,投入大批心力与人力整治水利工程是台北县政府历年来最重视的工作;诸如北县府擘划及配合中央基隆河整治计划,展开塔寮坑溪等河川整治,改造二重疏洪道为大台北都会公园,积极改善北县十五处易淹水地区。

另外,展现气魄拆除取缔违规砂石场,减少洗砂污水,更比照韩国“清溪川”范例重新打造中港大排河廊,积极辟建人工湿地,就连环保名人珍古德博士来台参访时,还对北台湾打造这块树林鹿角溪湿地努力赞不绝口。

值得注意的是,如以成果效益分析,以传统污水厂处理成本约为每公斤新台币100元换算,鹿角溪湿地每年省下超过3000万元的处理费用,再加上重力取水的设计,一年省下的用电量约为16万度,依每度电排放约0.637公斤的CO2(二氧化碳),每年可减少约100吨的CO2排放。

湿地藉由湿地生物的生长活动吸收分解水中污染物质,也吸收固定大量的CO2,以每公顷人工湿地每年可吸收约90公吨的CO2计算,13公顷的鹿角溪人工湿地可吸收固定逾900公吨的CO2。连同重力取水的省电减碳,一年可达1000吨的减碳效应。

因此,珍惜水资源就是利用厚生的大事,净水及打造湿地的成果已充分显现,原有14科25种鸟类增加到现有30科57种鸟类,原有2科4种蜻蜓分布,现有4科14种蜻蜓栖息。

北台湾的淡水河正被地方政府用工程写历史,但治水工程是全方位,不只有硬体工程的改变,更需人文环境配合与人民素质的转换,让水资源的运用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