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娟谈乐(11):鳟鱼的不同结局

杏娟
font print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8日讯】舒伯特有两首同样取名为“鳟鱼”的曲子;一首是艺术歌曲,一首是钢琴五重奏。这两首曲子从它们被创作出来至今,依然鲜活的在爱乐者之间优游穿梭,令人爱不释手。它们有着相同的来源,但命运却不相同。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鳟鱼”的不同结局。
舒伯特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里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在他之前的作品大多将钢琴伴奏当作管弦乐团的缩影,作为声乐在和声、节奏上的衬托。从舒伯特开始,他尝试以音乐来写景、写意。为了配合诗文歌词描写的场景,他以钢琴伴奏当做舞台布景,利用抽象的音响情境模拟,制造出具象的事物描绘。他比之前的作曲家更关心作品心理层面的表现问题,擅长运用各种音乐上的手法来铺展各种心情效应。在他的手中,诗词似乎都自动添上了音乐的翅膀,不仅超越了语言的层次,也使情感的境界更加升华、美化。

“鳟鱼”艺术歌曲,舒伯特就创作了这个著名的“水流”音型的钢琴伴奏。这个“水流”音型几乎贯穿全曲,使我们感受到鳟鱼所游的河水既清澈又流畅。在这明显的写景效果之下,我们同时又可感受到灵巧的写意技巧:不管是叙述者、垂钓者、还是鳟鱼本身,都在第一、二段展现出愉悦、自在的心情。这两段的歌词是这样的:
“明亮的小河里面,有鳟鱼慢慢游,快活的游来游去,像飞箭一模样。我站在小河河岸,静静的朝它望。在清澈的河水里面,他游的多欢畅。
那渔夫带着钓竿,也站在河岸旁,冷酷的看着河水想把鱼儿钓上。我暗中这样期望,要河水又清又亮,他别想用那鱼钩把小鱼钓上。”


http://www.youmaker.com/

第三段音乐突然转成小调,一股阴郁的力量出来干预了这一切。钢琴由变形的水流音型渐渐脱离成催促着的块状和弦,加强了事态的严重。第三段歌词是:
“没想到这个这个小偷,心肠真狠,立刻就把那河水弄混。我还来不及想,他已经提起钓竿,把小鳟鱼钓到水面上。我满怀忿激的心情,望着这欺骗。”
(这首“鳟鱼”的歌词是由十八世纪德国诗人舒巴特(Schubart)所作。我们现在就来欣赏男中音费雪迪斯考演唱、摩尔伴奏的舒伯特“鳟鱼”。 )


http://www.youmaker.com/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以先前作的“鳟鱼”这首歌曲旋律为主题,写了一连串的主题与变奏,然后将他套用在这个五重奏的第四乐章,所以有了这样相同的曲名。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舒伯特最拿手的创作动人旋律的功力,更特别的是自始至终都维持在一个高度欢乐的明亮色调中。让这个作品带有“高亮度”特质的因素有三点。

第一个原因是“旅行”:1819年夏天,舒伯特到他的歌唱家朋友的家乡渡假。这是离维也纳九十哩处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市镇。在这个阿尔卑斯山环抱、如诗如画的景色中,舒伯特从日常生活的框框中跳脱出来,在大自然的感染下,刺激了他的艺术感知力,灵感如泉涌般源源不断,写下了这般充满假日阳光色彩的乐章。

第二个原因是“友谊”:舒伯特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是分劳解忧,或分享创作的喜悦,都少不了这群幕后功臣。舒伯特在朋友家渡假时,认识了当地音乐协会的一些成员,他接受委托创作一首符合这些成员才能的曲子。我们从第四乐章里,每一个变奏都安排一件乐器各展身手的贴心作法中可以看出,舒伯特的假期因这群新朋友的陪伴而增辉不少,这是专为他们设计的音乐礼物。

最后一个原因是“钢琴”:一般传统的钢琴五重奏是指弦乐四重奏,也就是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再加上钢琴,一共五件乐器的合奏。但舒伯特这首“鳟鱼”却采用了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外加低音大提琴的组合方式。当然,表面上他那些朋友的搭配条件是促成他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舒伯特把这个五重奏处理成钢琴与弦乐器对等的份量。也就是说钢琴不只占应有的五分之一比重,它是以一抵四的比例在撑着全曲。
就如艺术歌曲“鳟鱼”中的钢琴,舒伯特在这首曲子中一直将钢琴的音色调整成清澈、透亮的“水感”。涟漪式的、跳动般的旋律就如流水贯穿全曲。钢琴鲜明、亮丽的音色加大了流动的气势,也为这个曲子增添不少光彩。

这里我们挑选了其中最著名的第四乐章,按照变奏的顺序,逐段为大家做介绍,一开始,“鳟鱼”主题是由弦乐器以小行板奏出。第一变奏,主旋律改由钢琴带出,弦乐器在旋律之下应和着。第二变奏,中提琴负责主旋律,小提琴如花腔般围绕在主旋律之上,钢琴重点式的答和。第三变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将主旋律切割成有趣的长断音,而钢琴如花蝴蝶般飞舞其上。第四变奏,戏剧性的转折最多,从激动的块状节奏逐层转换成平缓的旋律。这其中各乐器间由各别苗头,到一唱一和,手法自然、流畅。第五变奏,大提琴平静的唱出主题,再似曾相识的变形中,有一种浑厚、温暖的抒情美感。第六变奏,以轻快的稍快板,回到原来歌曲中采用的水流伴奏型。主旋律在弦乐器的互相传接下渐渐回归平静。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在艺术歌曲中,鳟鱼的结局是被垂钓者抓住了。而在钢琴五重奏中,最后的第五乐章却似乎像是一个Happy Ending-快乐的结尾。舒伯特曾在匈牙利的贵族家庭担任音乐教师,任教期间他认识了匈牙利音乐。我们在这一乐章中能明显地感受到匈牙利色彩的舞曲风格:轻快、活泼、潇洒。传统的五重奏只有四个乐章,很显然的,舒伯特不认为第四乐章的主题与变奏适合作结尾。他在这里再多加了一个具有庞大音响厚度及节奏密度的第五乐章,热闹、隆重地宣告结束。有部分人认为这个多出来的第五乐章,仿佛给敏捷的鳟鱼一个机会,让它成功地从垂钓者的鱼钩中逃脱而出!

──转自《希望之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海顿作品中新奇的发想,经常带着明朗、乐观的特质,一种海顿式的幽默气质。
  • 带着宗教印记的管风琴与庆典音乐的常客小喇叭搭配合奏所表现出的效果不仅震撼,更放射着一股庄严的气势。这种让人听了正襟危坐、惊叹不已的配对,值得在特定的时刻、特殊的场合用来整肃情绪,留下神圣美好的印象。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