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柱以丹青薪传 百幅遗作温煦感人(下)

白亚士
font print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9日讯】陈石柱的二女陈秋瑾说,父亲作画是“眼见为凭”,绝不会抄袭老师或其他名家的画稿,更不会画没有看过的东西,如果在云林老家,陈石柱就尽情悦性的观察家园中的花鸟蝶雉,如果是子女带他出外写生,因现场作画时间有限,他才用照相机做补充的资料,这幅“白头嘻秋”就是画家跑到阳明山观察枫树生态的一幅佳作,就画面上枫叶拥有多种色泽与形态而言,画家是经历一段时空、汇集写生稿之后,重新构成一幅〝枫红鸟嘻秋〞的集锦之美。


一九八二年作品“白头嘻秋”。(国立历史博物馆提供) 1982

胶彩画绘制过程十分繁复而细致,画者需要高度的耐心与专注力加以配合,石柱晚年曾于2006年应美国宾州史宾斯堡大学(Shippensburg University)的邀请,在校期间安排两场讲座并示范教学,引起了该校师生对古代东方绘画的浓厚兴趣,他利用美国环境画上一幅花卉做为教材,同时有一份胶彩画讲义,今年史博馆举办的“陈石柱胶彩画纪念展”,墙上即见到宾州大学的这份讲义,石柱希望有生之年能在公立美术馆或博物馆举办规模较大的个展,此展圆了画家一生的心愿,会场上陈列胶彩画制作过程的颜料、工具、草稿,具有‘丹青薪传’的教育功能之外,展场八十余幅作品完整的呈现画家创作一生的精华。


在史博馆二楼国家画廊展出的会场,当时馆方日、夜人马踵至,原来楼下正准备一年一度的中华花艺大展,传统中华花艺正与丹青花鸟相互辉映。


陈石柱二女儿陈秋瑾教授,站在父亲赠予她结婚纪念画作前留影,开馆前她为史博工作人员和大纪元导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家父生前作品的背景与生活点滴。


1993年阖家乐这些画有鸡雉的作品,大都是陈石柱赠与儿女成家时__起“家”的祝贺画作,什么“百年好合”、“阖家欢”、“阖家乐”、“庭隅”…等,都是画家亲自题名的。

陈秋瑾教授目前担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视觉艺术学系的教授兼主任,她站在父亲赠予的画作‘庭隅’前表示,从小她看到父母亲非常和谐、恩爱,真可谓琴瑟和鸣,父母亲对小孩也非常温和,小孩不乖时从不打不骂,而是好好用讲的,我们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从小未曾吵过架,说到我父亲他很喜欢画鸡,鸡在乡下除了是农家的食物、副业之外,也是从小看到老可入画的家禽,“鸡”的台语谐音是“家”,我们每一个小孩结婚时,爸爸都会赠送一幅鸡画,祝贺儿孙“起家”兴旺之意。

综观陈石柱一生的作品,归纳区分为六期:1949-1952的学习期,受林之助老师及东洋画影响较深,1953-1980的沈潜期到恢复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而一生作品的精华则集中在五十岁以后的发展期、华丽期1981-2002,最后晚年的朴拙期2003-2007,因得帕金森氏症视力对焦较差,作品呈现拙趣。

陈秋瑾教授以视觉艺术教育的角度,谈到家父的创作说,一切是从生活中的累积而来,是一心对崇高美的向往与追求,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生活哲学与美学观,不同于现代创作的倾向__作品以梦幻、想像来构成,或者具批判性的议题来表现自己,这种发展式的人生处世态度从不怨天由人,遇到不如意事情则逆来顺受,不会去挖自己的创伤或强调自己负面的情绪来画画,反而是从专注的创作过程中__释怀忘情,不断净化与升华心灵,透过艺术的洗礼,达到纯美纯善至高的彼岸。@*


雾社枫红 约1999


残月 1979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兰园中一区石斛兰,丰富繁盛。各种姿态、大小夹杂、五彩缤纷、好像一个华贵的专属世界,长居于花园的一个角落。连蕨类小草都与这区石斛兰和平共处,丝毫不被孤立,宛如能够包容万有的大镕炉。
  • (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8日电)胶彩画是一种特殊的画种,已去世两年的画家陈石柱一生致力于胶彩画的传承与推广,国立历史博物馆特别为他举办“陈石柱胶彩画纪念展”,13日开展,展览到4月12日。
  • (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14日电)胶彩画家简锦清创作展今天下午在国立台湾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好友内政部长廖了以也到场祝贺,简锦清提到两位恩师知遇之恩时不禁哽咽,认为恩师的造就,让他今天才能办个展。
  • 兰园中一区配种成功的白色蝴蝶兰,冰肌玉肤般散发着动人的魅力,亭亭玉立于画面。一株兰中发了两只花杆,一只于画面中,另一只伸出了画面之外又转了回来,开满了花。而在它的背后有另一区的石斛兰,粉紫色的身影环绕着白色蝴蝶兰,仰慕的依偎着。使得原本骄柔的蝴蝶兰忽然成了领航员似的,众目所归。
  • 砂子来自岩石,用来绘制宏伟壮观的奇岩巨石,想必能获相得益彰的功效。于是将之用于画面,表现海浪与黄山之美。有了原先画水墨画晕染的经验,带进画里,使得画面呈现往常不曾有过的感觉。那种既有真实质感的肌里,又有朦胧的云雾烟霭,使我爱不释手。
  • 胶彩画是我国唐朝的绘画技法,当时与水墨画是同时存在的两种绘画技巧胶彩画因为技法繁复而失传于我国 ﹔却经由遣唐史努力的学习而随同唐朝文化一同移植到日本,再融合精致的日本文化成为有中国文化血脉的日本画。
  • 台中市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6日,将于文物陈列室(三)展出陈淑娇师生胶彩画班学员一年来的研习成果作品,欢迎民众踊跃前往观赏。
  • 有一种个人的创作技巧,以粗的石头色粒来表现花丝或钩出花的轮廓线。可是粗的色粒无法用毛笔钩出细细的花丝,只能用两枝毛笔像使用筷子一般将花丝制作出来,极有真实感。制作过程也极俱挑战性,当然也很有成就感。
  • 当时战后生活条件差,只能选择念师范学校,1949年他考入省立台中师范学校,巧遇有“台湾胶彩画之父”美誉的林之助教授,在林之助的启发、鼓励和长时间栽培下,陈石柱投入胶彩画的创作至死不渝,直至前年2007去世,享年77岁,经家属整理留下两百余幅作品。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