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色渔樵:波兰斯基“最满意最重要的作品”

──《钢琴师》

影色渔樵

【大纪元8月22日讯】看完《钢琴师》(The Pianist),我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刚才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华沙。在一幢幢空洞的房间里,有一个空空的胃。那个饥肠辘辘的钢琴师在厨房的橱柜里、垃圾桶里多次翻腾、像猫一样觅食。他终于找到一个水果罐头,笨拙地撬开,那一瞬间仿佛有帝王般的享受。

从前他是钢琴师,他弹奏的钢琴曲通过电台传播,给听众带来乐趣。现在他是一个孤独的苟且偷生者。他是犹太人,长脸,身体瘦弱。德国纳粹洗劫了华沙,犹太人被枪杀,被关进集中营。他侥幸躲进了人去楼空的房间里,像猫一样游荡,用他那修长、优雅的艺术家的手指摸索食物。

刚开始还有人为他送食物,后来他完全靠自己觅食了。是的,原始的本能,贪婪地觅食。偶尔,他惊恐的眼神透过破碎的窗口看到外面的情景:德国军人冲进楼里,一个轮椅里的老人拒绝站起来行礼,被德国军人连轮椅一同扔下阳台;一个女人被枪杀,尸体呈奇怪的跪姿……

在破败的楼房里,钢琴师艰难地生存下来。周围不时传来枪声、爆炸声,他要躲避敌军的搜查,还要时时与饥饿抗争。一天,一架钢琴出现在他眼前,他欣喜地扑过去忘情抚摸,却不敢弹奏,只有用手指比划着过瘾。过了些日子,枪炮声更响了,他轻轻地弹奏一曲肖邦,如痴如醉。

琴声引来一个德国军官。军官居然是知音,他听完弹奏悄悄离开,下一回来听演奏,他给钢琴师带来面包。再后来,送面包还顺便送来报纸……钢琴师从报纸上得知战况。

德国纳粹终于撤退了。那个军官给他最后一次送食物,还将军大衣送给他。蓬头垢面的钢琴师弹奏起世间最美的乐曲。他像乞丐一样爬出破败的楼房,差点被认作败军……

《钢琴师》好像是波兰斯基极少数没有描写性(sex)的电影。他以高度写实的手法讲述这个有真实人物依据的故事,使我们在法西斯大屠杀中依然看到人类不屈的精神,看到善良的人性之光。

波兰斯基本人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他的母亲则死于集中营。这部电影显然凝聚了他的心血。他毫不讳言对《钢琴师》的喜爱。这部电影不仅在全球三大电影节荣获“大满贯”,他还一举获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在揭示人类灵魂最阴暗、最残暴角落的同时,也赞美了人性的光辉。他似乎用这部电影实现自我救赎,为自己正名。

古稀之年的波兰斯基说:“《钢琴师》是我最满意最重要的作品,似乎以前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这部电影做准备。电影中的场景完全都是我记忆中的模样,我无需任何参考资料,仅仅依靠记忆将其表达出来。如果我的墓碑上只能铭刻一部电影,或者我只能带一部影片进入坟墓,我无疑都会选择《钢琴师》。”

──转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权相佑写真违约 被索赔7981万
郝蕾只谈角色不谈婚变 新片中对爱情很坚持
麦可杰克森最后彩排影片  10月28日上映
“绮丽台湾”影展 22日法拉盛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