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有很高德性的「君子」,總想著別人好,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君子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盡量給予他人幫助。如儒家的「人溺己溺、人饑己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家的懲惡揚善;佛家的教人向善、慈悲普度等,無不包涵了成人之美的思想境界。聖王明君治世,使國泰民安;賢相良臣盡忠報國,薦賢舉能,不謀私利;實踐和傳播儒、佛、道思想以濟世的道德之士,與人廣結善緣,使人提昇道德;乃至給人勸善、鼓勵的一句話,使人擇善而從,都體現出成人之美。自古以來有很多佳話流傳至今。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如孟子稱讚舜帝說:「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再如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他總結說,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用人:第一,不妒忌有才能的人,看到別人的才能,好像就是自己的才能;第二,用人所長,避免其短;第三,敬重賢良,原諒犯錯誤的人;第四,褒獎正直,從不黜責出去一人。這些都體現出聖王明君的仁愛和包容的胸懷。

薦賢舉能,謙虛無私。如鮑叔牙之薦管仲。當齊桓公準備拜鮑叔牙為國相時,鮑叔牙卻辭謝而推薦了管仲,說:「管仲是國家的棟樑之材,我有幾方面不及他:以寬厚慈惠來安撫民眾,我不及他;治理國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為人忠實誠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禮儀足以使天下傚法,我不及他。」齊桓公於是拜管仲為相。

鮑叔牙的薦賢是出於對管仲的瞭解、敬佩和對齊國的忠誠。齊國有管仲這樣的賢臣,有鮑叔牙這樣的薦賢良臣,國家果然得到大治。後來人們稱讚鮑叔牙「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

濟人濟事,導人以善。北宋時富弼,為官清正,待人寬厚,官至宰相。仁宗時,宋、遼連年征戰,富弼挺身而出,出使遼國談判,義正詞嚴,仁而有威,使遼國息兵寧事,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戰事,天下稱善。他知任青州時,恰逢因黃河水災往東逃亡的六、七十萬災民經過這裏,富弼全都招撫過來,籌出公私住房十萬餘間,極力動員所轄地方官員及百姓出粟救災,再加上官倉儲糧,救活災民六、七十萬人。

英宗時,富弼出任宰相,英宗將其父仁宗遺留器物賞賜給朝廷重臣。又單獨留下富弼,在慣例之外,特別賞賜他幾件器物,富弼堅辭不受,英宗說:「這些東西又不值甚麼錢,你沒有必要推辭呀!」富弼懇切地說:「東西雖然很微薄,但關鍵是額外所賜。大臣接受額外的賞賜而不謝絕,萬一將來皇上做出甚麼例外的事來,憑甚麼勸諫呢?」英宗聽了很受教育。富弼一生篤信佛法,不僅自己每日誦經禮佛,修持心性,還向民眾宣傳要敬天信神,相信因果。周圍人受其感化,很多人都敬佛行善。

成人之美之人,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對別人的缺點善意的指出;對別人的危難盡力相助;成功時不居功自傲,而是更多想到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和感恩。古語說:「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這裏的「天性」是指上天賦予人的美好德性,因此人們樂於為善,樂於為他人著想,促成其善願如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