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籠」中人

作者 : 路亦道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李蕃,字叔翰,趙郡人,年少時讀書於揚州,恬淡好學。然年過三十尚未考取功名,以致生活困頓,其妻崔氏頗有微詞。後寄居於洛陽妻子娘家,多遭冷遇,婢、僕對其不甚盡禮。

繼之又患足瘡,久治不癒,李蕃就猶豫著是否要遷回揚州。心情很是鬱悶低下,倍感渺茫。

當時有名的卜家胡蘆生在洛陽中橋設館算命。一天,崔氏兄弟邀李蕃共同前去問命,因李蕃有足疾,行動遲緩,崔氏兄弟先到一步。適時胡蘆生正倚在蒲團上打盹兒,見到崔氏兄弟並不起來,只是揮手讓坐而已,並緊接著吩咐自己的家僮:「趕快掃地,一會兒有貴人來。」

李蕃剛走到台階下,胡蘆生趕緊下迎,扶住李蕃的手,笑著問:「郎君真貴人也,敢問有何事問卜?」李蕃苦笑著說:「我又貧又病,又不知是否要將家遷往千里之外,難道有如此貴人嗎?」

胡蘆生馬上說:「再遠也無妨,您在兩層紗籠的保護之中,還怕這種困難嗎?」李蕃聞言,詢問「紗籠」是怎麼回事,胡蘆生則不予答覆了。

隨後李蕃將家遷到揚州,住在參佐橋附近,旁邊有個鄰居高員外,與李蕃很談得來。一天,李蕃因足疾正在休息,當天上午高員外已來過,到了晚上又來求見,李蕃心中甚感奇怪。

高員外一見面就說:「有一件好事要告訴你。我早上從你這裏回家後,打了一個盹兒,夢見有人召我出城,見到我以前已死亡十幾年的一個家僕,迎住我說:『你不應該到這裏來,怕是前面要有甚麼危險,我送你回去吧!』到了城門口的時候,我問他:『你在城外幹甚麼呢?』他說:『我在陰司當差,給李三郎值班。』我問:『李三郎是誰?』他告訴我:『住參佐橋,是你的鄰居。』我已知是你,又問他:『為甚麼要給李三郎值班呢?』他回答我說:『李三郎是紗籠中人。』所以特來告之。」

李蕃笑著答謝,但心裏仍對「紗籠」的說法感到奇怪。

又過幾年,張建封鎮守徐州,奏請李蕃為巡官校書郎(負責執掌文籍的小官)。一天,衙門內來了一位新羅僧人,說是會為人看相,見了張建封之後言其不能做到宰相,張心中不快;又叫他看看別的大小官員,新羅僧看後說:「全都沒有可做到宰相的。」

張建封更加不快,便問:「我手下這麼多幕賓僚屬,難道沒有一個可做到宰相的嗎?」又問手下人說:「是否有漏掉的人?」查後回覆:「有李巡官尚未看。」張便下令讓李蕃速來,時尚未進門,新羅僧已走下台階相迎,並對張建封說: 「這位巡官是紗籠中人,以後你也不及他。」

張建封聽後很是高興,忙問「紗籠」一事,新羅僧說:「凡命裏當為宰相者,冥司必暗以紗籠保護,恐為異物所傷,別的官員都沒有。」至此印證了胡蘆生與高員外的說法,後來李蕃真的做了宰相。@

取自《太平廣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古以來,社會道德普遍低下時,往往出現瘟疫流行。而人修養道德,就會避免瘟疫降臨在自己身上;一個人重視道德修養,不僅僅對於自己有好處,對於家人也有幫助。以下是2則故事。
  • 蘇軾學識淵博,熟諳儒家、佛家經典,其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藝術獨樹一幟,自成流派,皆具有極深的造詣,後人稱其「詩、書、畫」三絕。他強調為文需「明道」、「致用」 、「有補於世」,並說「吾所為文必與道俱」。蘇詞風格多樣,拓展了詞境,創立了豪放恢宏的詞風。
  • 陸遊是南宋時傑出的詩人、詞人,他自幼學習儒、道經書,後來又研習佛典,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詞中,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和「氣吞殘虜」的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顯著特色。
  • 漢代的上黨人鮑宣,字子都,在年輕時,擔任過上計掾的官職。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見一個書生,獨個兒趕路。他見到鮑子都以後,就和鮑子都結伴同行。在路上,書生突然得了心痛病,子都下車為他按摩,但他還是很快就死去了。
  • 人類文明之發展,縱向而成人類歷史,橫向演出文明眾部。蓋如上章所述,人類歷史始於神跡,發展運化皆由天意。而此一章則是對人類文明做一橫向之論述,所謂文明眾部者,諸如文學、哲學、科學、藝術、雜技、百工等,雖汗漫無邊,看似互不關涉,實則有一主脈可尋,或曰人類文明既為神傳文明,則不唯文明縱向之歷史出於神傳,而文明橫向之眾部也必然在諸天之下有以神會而彼此相通。
  • 伊尹擅長用草藥為人治病,藥到病除,人稱活神仙。
  • 先聖有云: 「巧言令色,鮮矣仁!」《詩.小雅.巧言》:「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晉人郭璞說:「佞人似智,巧言如簧。」《顏氏家訓.名實》中講:「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而不在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見,巧偽不如誠拙,承之以羞,大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