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推廣醫療旅遊 台灣尚處摸索階段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惠珍台北特稿)看好醫療旅遊這棵「亞洲新搖錢樹」的未來發展,台灣也開始著手搶進這個市場。去年台灣政府開始推動保健旅遊三年計畫,初步階段以「觀光為主、保健為輔」。至於技術水準較高的醫療服務,由於台灣醫療品質高、價格低,推廣醫療旅遊極具競爭力,目前則「尚處於評估及各部會協調的階段」。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醫療旅遊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休養為主題的旅遊服務。香港大學衛生經濟學及政策研究博士楊宇霆進一步闡釋:醫療旅遊是指人們因定居地的醫療服務太昂貴或不太完善,到國外尋求較便宜的保健服務,並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產業。

由於台灣擁有醫療水準高、費用又較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明顯偏低的優勢,非常符合醫療旅遊產業強調「物美價廉」的競爭利基,因此去年政府開始推動保健旅遊三年計畫,初步階段以「觀光為主、保健為輔」為發展方針。所謂保健又包括美容,主要服務內容有美容雷射、果酸換膚,以及套裝的身體檢查等。

先推動保健美容旅遊

在這項計畫補助下,去年11月25日,「恆醫威盛診所」在墾丁福華飯店開幕,這是首家由政府主導的保健旅遊診所,由衛生署立恆春分院提供醫療支援、威盛生技提供硬體儀器設備、福華飯店提供飯店內一樓約200坪的場地。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指出,政府推行醫療旅遊政策包括保健旅遊和醫療觀光,前者以觀光為主、保健為輔;後者以醫療為主,順帶觀光,推行的步驟是先保健旅遊、後醫療觀光,因為保健比較不涉及醫療行為,爭議會較小。衛生署贊助恆醫威盛診所,有助形成跨業合作的模式。

醫界和旅館、旅行社業者的「語言」和思惟非常不同。因恆醫威盛而獲得異業合作經驗的恆春分院院長張世明分析,大體而言,醫療院所是等待病患上門「求」醫,但旅遊和旅館等一般商界是出去「找」客人,因此商業界的優點是行事思維較「活潑」,醫界則是「穩紮穩打」,各有優缺點。

經過這般異業「磨合」的恆醫威盛開張四個多月。據張世明指出,目前業績普通,平均一個月營業額4、50萬,其中今年1、2月小額虧損,一方面是因這兩個月本來就是旅遊淡季,同時行銷宣傳不夠所致。

這期間,光顧恆醫威盛的客戶年齡層以4、50歲者為主,女性占八成,選擇的服務項目以醫療美容最多,療程大都為兩天一夜。

「保健旅遊不只對恆醫或少數業者有利,而是對整個地方都有幫助」,張世明說。因為這類保健旅遊大都為套裝服務模式,也有助於帶動餐飲、購物等其他產業的繁榮,為此屏東縣政府對開風氣之先的恆醫威盛也很支持。根據產業關連係數的成效評估顯示,若有100多名保健旅遊客戶,至少能帶來100多萬台幣的衍生收益,因此這個產業值得推廣,恆醫威盛是個起頭。

未來賣點是高水準醫療

恆醫去年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針對位於墾丁飯店的房客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聽過保健旅遊的遊客僅占約48%。張世明認為,若這項問卷是針對街頭民眾,則聽過保健旅遊的比率恐會更低,這顯示出強化宣傳甚為重要。

然而,以養生、美容為主的保健旅遊畢竟層次較低,很多國家也都有發展這個領域。薛瑞元表示,台灣未來的目標是發展醫療旅遊,也就是技術水準較高的醫療服務,這也是台灣較具有利基的領域,台灣醫療品質高、價格低,具競爭力。台灣的牙科、整形外科、特殊心血管治療和癌症治療都有相當水準,是發展醫療旅遊的強項,也已吸引一些國外病患。

薛瑞元說,居住海外的僑民是台灣可以鎖定的客源之一。醫療水準高加上語言可溝通,可能足以吸引這群人回台就醫。

另外,競爭要素之一是資訊透明,因此衛生署、觀光局、旅行、旅館業者和台灣醫院協會,正研擬成立一個有關台灣醫療旅遊的網站,政府一方面輔導業者,衛生署也會針對醫療院所是否提供誇張不實的宣傳,予以把關。

評估協調尚在進行

台灣究竟應以醫療為主、觀光為輔,或以觀光為主、醫療為輔?據推展醫療旅遊的主要負責單位觀光局指出,衛生署和觀光局對此仍有不同看法,至今爭論不下。

負責人員說,國內發展醫療旅遊其實還沒有具體做法,尚在研議當中;主軸不清,以致政策規畫和執行難以著力,更不利於觀光局在國際上進行行銷。去年底觀光局邀請二、三家美國主要服務華人市場的旅行業者前來台灣,針對國內發展醫療旅遊進行參訪,但不了了之,效果不彰。總而言之,官方推行醫療旅遊「仍處於評估及各部會協調的階段」。

觀光局負責人員並表示,台灣發展醫療旅遊,很重要的要素是台灣的醫療水準,新加坡曾公布世界衛生組織相關單位的評量,評比台灣醫療水準居亞洲第七,新加坡居名列前茅。在這種情況下,若要招徠日、韓等鄰近國家人民前來台灣就醫,恐怕不易,至於醫療水準較差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有錢人又會前往更近的新加坡就醫。

有趣的是,台大管理學院競爭力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劉順仁則認為,台灣的醫學基礎滿好的,但觀光並不特別強,會成為台灣發展醫療旅遊的限制。同時醫療旅遊也是一種服務業,以新加坡為例,在這個領域的成績之所以突出,在於它是服務導向的國家、富彈性,且夠國際化。

劉順仁說,醫療旅遊是一個獨特的利基市場,台灣的平均醫療品質較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南韓等國家高,醫療成本也相當合理,如果再加上良好的觀光周邊條件配合,即能創造出一個創新的醫療旅遊商業模式與商機。

亞洲充滿商機與競爭

去年前往新加坡參訪的劉順仁指出,新加坡政府為了推動醫療生技與醫療服務產業,國立新加坡大學附設醫院與美國排名第一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合作,在新加坡成立Johns Hopkins Singapore診所,九一一之後診所收治許多來自中東的皇室或富豪,他們多半受不了進入美國就醫時所必須承受包括脫鞋、搜身等羞辱,又希望接受國際一流的醫療照顧,而改為前往新加坡接受治療,診所的行銷人員除了安排他們的機票食宿外,也會順便安排附近的觀光旅遊行程。

劉順仁提到他有一名EMBA班的學生是整型外科醫生,這名醫生曾對他說,目前上海整型風氣非常盛行,龐大商機吸引許多韓國整型外科醫師前往,雖然韓國醫生技術佳,但語言溝通是一大障礙。

如果兩岸能夠三通,預計會有很多上海姑娘到台灣整型,若能加上逛街、購物及美食等配套吸引力,台灣醫生的整型手術case會接不完。

張世明認為,台灣除了發展醫療美容和體檢保健項目之外,也應發展門檻較高、較需醫療技術的項目,不需包含太多品項,只要選出台灣較具競爭利基的幾個項目,全力發展推廣,建立國際口碑即可。

如台大的肝炎研究和治療擁有全球領先地位、長庚重建整型外科具有世界口碑、榮總的伽瑪刀手術也有全球一流水準,這些項目台灣和醫療先進國家相較,毫不遜色,但醫療費用相對便宜,是台灣推廣醫療觀光可以主打的項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