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空空兒用法術 警告惡官

程實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乾隆年間,兩江制府(官職名)黃太保巡查到了鎮江府。船剛在京口靠岸,他脖子上掛的極為珍貴的串珠,便忽然不見了。他大吃一驚,命令地方官員嚴加搜捕,限一個月內將串珠交出來。縣官接受了命令,回去就叫差役四處搜查,但是一點蹤影也沒有。眼看一月限期將到,催逼、鞭打的辦法都用了,也不起作用。縣令苦思冥想,束手無策,便離開縣衙,微服私訪。

縣令察訪了幾天,來到句曲山後,遇到一個美麗的女子。那女子身穿紫紅衣裳,腳著弓鞋,在懸崖峭壁上行走,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樣。她上樹采女貞子(一種中藥),跳下跳上猶如飛鳥。縣令感到很驚奇,等她歸家時,縣令就尾隨在後面。女子走到河邊,進入一個洞穴,縣令也跟著進去。

洞裡面積有好幾畝大,幽深盤旋,和人世間的情景大不相同。快到盡頭時,有幾間茅屋,門外圍著籬笆,一個老婆婆在灶前洗器皿。她看見縣令後,驚訝地問:「您不是某官嗎?怎麼到了這裡?」縣令上前拱手,說明來意。老婆婆微笑說:「哦!想來又是我女兒與上官開玩笑。這丫頭總改不了淘氣,讓您急到這個地步,我一定批評她。但現在不知她到哪裡去了,請您暫且回去,明天一定叫她送還原物。您可在中午以前,到報恩寺塔頂去取。」縣令恭敬地答應著,出了洞門。

回到縣裡,他飛馬將情況稟告了制府,黃太保非常驚奇。

第二天,黃太保命副將率兵,團團圍住報恩寺塔。兵士們張弓搭箭,嚴陣以待。到了中午,眾目睽睽,仰視塔頂,忽見一道紅光,疾如閃電,而項珠早已掛在了塔頂上。霎時,萬箭齊發,刀槍齊鳴,然而連個人影也不見。副將命令士兵登梯取下珠子。珠子上繫了一封信,落款是「空空兒手緘。」

副將把那封信拿回去呈給黃太保。黃太保拆開一看,信上寫道:「從你上任以來,濫施淫威,騷擾百姓,耍弄伎倆,欺騙皇上,憑藉權勢,侮辱官員。你還放縱兵士,刺探人家的隱私,把那些羅織罪名、誣陷好人的小人當做心腹,用殘酷的手段貪污受賄,用狡猾的權術詐騙錢財。你身負封疆重任,心懷鬼蜮伎倆,這地方的百姓全都遭受你的禍害,而紳士不能控告,御使不敢彈劾。因此,我把你的這串珠子取來,略示警告。如果你不趕快痛改前非,仍然執迷不悟,那麼,我就要取下你的腦袋,用來警告其他的惡官!」

黃太保讀罷書信,毛骨悚然。從此以後,他那貪婪殘暴的行為,收斂了很多。

(出自清代朱梅叔《埋憂集》)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2/5/57656.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孟子聽說這一消息很高興,他的學生公孫丑問:「樂正子很有經驗嗎?」孟子說:「不。」公孫丑問:「那您為什麼高興呢?」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隱士
    唐朝壽州刺史張士平夫婦,中年以後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見東西。到處求醫問藥,並且請術士施行法術,都毫無結果。張士平夫婦只好隱居到別墅,閉門思過,專心致志的繼續修行,向上蒼禱告,祈求神靈保佑。過了許多年,家業日漸凋敝,但他們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誠不減。
  • 唐德宗貞元進士李翱,去世後謚號為「文」。因此後人尊稱他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於得罪了宰相李逢吉,從中央的尚書省,被貶到邊遠的廬州當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從來不相信鬼神之事。當時有一個外地人李處士,住在廬州郡,他自稱懂得神仙的語言,能與神鬼溝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預言說中了,全郡的人對他無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壽春縣有個人,姓苟名泰,有個三歲的兒子,在遇到強盜時丟失了,過了幾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後來發現孩子在同縣人趙奉伯的家裡,苟泰便報告了官府。在公堂上,雙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兒子,並且都有鄰居作證。郡、縣兩級官吏,查訪了很長時間,都沒辦法定案。
  • 齊桓公稱霸以後,又過了六年,賢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齊桓公很著急,親自去看望他。桓公問他:「大臣中誰可以繼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說:「君主應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應該知道得很清楚。」
  • 由吾道榮,琅邪人。年輕時喜好道術,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聯絡到長白山、泰山潛心隱居,都通曉了道術。於是在鄒、魯之間遊歷,學習儒學。聽說晉陽某人,很精通法術,就去尋找他...
  • 孟獲收拾了最後一些金銀珠寶,跑到西南方會使魔法的木鹿大王那兒求援。木鹿大王就袒露著肚皮,騎著大白象,來到蜀軍的營地前。他手裡的鈴“唧鈴”一搖,霎時一陣大風刮得沙石滿天,再搖鈴,又變出滿山遍野的野獸、毒蛇,嚇得諸葛亮的士兵不敢出營。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唐朝時,蘇州有個老者,名叫彥樞,正直勤苦,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但都沒有考中。他有個很要好的同鄉,是京城某寺廟的老和尚。這個老僧常常手持念珠,閉著雙目念誦經文,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從不停止。
  • 漢朝時,東海郡有一個孝順媳婦,侍奉婆婆恭敬謹慎。婆婆說:「媳婦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殘年,長久地拖累年輕媳婦呢?」於是她懸樑自盡了。她的女兒告到官府說:「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嚴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婦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認了被誣陷的罪名。當時於公任獄吏,他說:「這個婦人侍奉婆婆十幾年,因為孝順而名揚天下,她不會殺害婆婆。」太守不聽。於公與他爭辨不成,抱著獄詞,痛哭著離開了官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