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更好的路

作者:青松
没有哪条路是完美无缺,无论走哪条路都意味着要在某个方面辛苦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13
【字号】    
   标签: tags: , ,

办公楼有两个入口,正门和侧门。所以,从停车场到办公室,有两条路可走。

一开始,我习惯走正门。后来,有同事提醒我,从侧门走方便,少绕路,而且离停车场稍近点。我也认同,尤其天气不好的时候,早点进到楼里面,总归是舒服的。所以,后来我就习惯了走侧门。

昨天,路上遇到另一位同事,我们边聊边往办公楼走。我习惯性地往侧门走,同事喊住我,问为啥不走正门。我回答说,侧门更近。

同事笑,告诉我,走正门看似绕路,其实更省力,因为走侧门需要下坡,进到楼里之后还要上楼,而通往正门的路是平坦的。同事的分析有道理,我便按着他的习惯,一起从正门进到办公楼里。

其实,两条路线各有利弊,两位同事的分析也都有道理。走正门还是走侧门,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利。倒是我们,在决定路线的时候,总想要找到最佳选择,对我们最有好处的。

要这样分析起来,这两条路反而有了哲学的深意。我们无法得到所有的好处,选择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的优势,而选择任何一条路,总会有人告诉我们:“你应当走另一条路的………”这一点,像极了人生。

事实上,殊途同归,无论走哪条路,都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我们的纠结,不过是因为想要更多地得到好处而已。如果明白没有哪条路是完美无缺的,无论走哪条路都意味着要在某个方面辛苦些,或许我们就不必在这样的问题上费思量了。

只要没有偏离目的地,至于具体路线,随意一些,随缘而行,少一些算计,多一些从容,不挺好吗?我想以后的日子,正门与侧门,我都会走。如果风和日丽,就绕绕路走正门;如果刮风下雨,就走侧门,早点进到室内……@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当宋太祖立朝密镌誓碑,将不杀大臣与言事官定为本朝家法时,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种与道进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时萌生。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以振兴道统为已任,以致君尧舜为理想,已然成为当时士大夫之主流思想。于是仁宗朝,人才辈出,几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苏东坡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 况钟反映的各种问题,都是情详、理直,如铁板钉钉,皇帝阅后,叹为直切!全部批示:准许照办。
  • 漫漫长夜,宝钗是否想起,自己当年点的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那出戏,无意中成了宝玉出世思想的启蒙。对于飞扬绝尘的生命,她像大多数人一样,只有仰望的份儿,只当是离自己很远的戏、神话而已,不料竟一戏成谶,如今宝玉也走了和鲁智深一样的人生结局。
  • 《资治通鉴》是和《史记》齐名的一部中国史书,其中颇收录了一些鉴识人才、人品幷作出成功预言的故事。其中智慧,今人仍可藉鉴。
  • 科举是中国古代发明并实行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 老子曾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亦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引申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至理名言,即世人应当效法大自然对待万物的公平,不以一己之私和个人好恶、不屈服于压力对待人与事,换言之,就是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待人处事,谓之“秉公”。
  • 一件事不在大小,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善始善终,才称得上无憾。
  • 《推背图》和《圣经》,都是当代东西方阅读量最大的书籍之一。《推背图》是唐初天文学家、天象学家李淳风所作(据《桯史》),在北宋时期就达到了家家都有的程度。它预言了从唐初到当代及未来的历史大事,迄今100%应验无失。《圣经》的《旧约》记录了犹太教的起源、发展、劫难,并预言耶稣济世,以及末后弥赛亚救世;《新约》是基督教徒对耶稣传法、使徒传道的记载,其最后的《启示录》预言了末世对救主及其圣徒的迫害,人间的大难与救赎。
  • 许多德国法轮功学员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家庭节日。值此佳节,三个家庭的德国学员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随着自己的修炼日益圆融的经历。他们感恩李洪志师父的慈悲救度,并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体会到大法的美好。
  • 《诫子书》中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大致的意思是:“你要时常摒弃你的欲望,达到淡泊的心境,这个时候你再去确立你所要走的道路。在做事时也要保持宁静的精神状态,这样你才能坚持把你的路走得更远、更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