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藏僧侶救死扶傷 中南海尷尬莫名

陳破空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訊】4月14日,青海玉樹地區發生強地震。就破壞規模而言,是近年中國地震災害中,僅次於四川大地震的又一場大災難。截至4月20日,即地震後六天,中共官方公佈的死亡人數為2039人,但境內外藏人表示,實際死亡數字要高得多,中南海隱瞞真相。

發生於藏人聚居地的這場地震,重複了兩年前四川地震的幾乎所有悲劇,當局更重複了其所有過失和隱瞞手段。

若干中國地震專家,如沈宗丕、余向紅和張德亮等,早在幾個月前,就預測並向當局報告,玉樹地區可能發生地震,並指出大致時間,事後證明,他們的預測,基本準確。但由中共官僚把持的「國家地震局」,不僅置若罔聞,還於今年3月9日宣佈:「我國大陸暫時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

玉樹地震震中,接近州府所在地結古鎮,該鎮85%的房屋倒塌,其中,大量學校倒塌,大量學童被埋或死亡,重演「豆腐渣」慘禍。人們記得,兩年前,四川大地震之後,當局曾發文,要求各地學校建築必須能夠抵禦7級地震;並要求各地儘快完成對所有中小學建築的防震檢查與加固。玉樹地震後果顯示,當局並沒有落實這一口頭諾言。官方公佈震級為7.1級,剛好超過學校建築抗震保障的7級,讓許多人懷疑,這不過是當局為新一波學校倒塌埋設脫罪的藉口。

玉樹地震後,首先投入救援的,並非中共軍人,而是來自當地寺廟的藏族僧侶。地震剛一發生,倖存的僧侶們,便都奔赴倒塌的民居,奮力救死扶傷。在一些福利院,老師們跑光了,看護孩子的,只有趕到的僧人。面對10萬人無家可歸和露宿街頭的慘狀,僧侶們每天都在路邊用大鍋熬粥,供民眾排隊領取。幾日間,從周邊藏區趕來近萬名僧侶,幾乎成為最大救援隊伍。

一馬當先、捨身救人、扶危濟難,又主辦法事、超度亡靈、安定眾生的僧侶們,是藏區社會中堅,也是藏人精神支柱。足見宗教的正氣與力量,及其對社會的重要性。中共推行的世俗化、漢化、赤化政策,歷半個世紀,竟難以動搖堅若磐石的藏傳佛教傳統。

震後第二天,才有中共軍人出現。中共總理溫家寶,於地震三日後,才到達災區,不得不說出「僧人表現很好」這類話。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卻指示宣傳部門:「大力宣傳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大力宣傳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隻字不提埋頭挖掘、默默救難、貢獻巨大的僧侶們。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於地震四天後,到達災區,他提出六點「要求」,其中兩點,竟然是:「加強宣傳輿論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可見,任何時候,中南海都將其政權安穩,置於一切之上,置於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危之上。

胡錦濤口稱「救人第一」,但卻拒絕外國專業隊伍參與救援。兩年前,中共先是拒絕外國救援隊伍,受到海內外批評,幾天後才勉強接納,卻已錯過拯救生命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如今,中共再次拒絕外國救援隊伍,不僅錯過拯救生命的「黃金七十二小時」,最後,僅允許來自臺灣的一個醫療隊前往參與救援,對其他國家,抱持拒絕到底的立場。

拒絕國際救援,讓世人見證,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中共,又回歸唐山大地震時代的形象,故步自封,閉關鎖國,毫不吝惜生命。進步,還是倒退?行跡昭然。

中共拒絕外國救援隊伍,找的理由是「重災區的空間都很集中,空間比較有限;災區路途遙遠,交通通達能力有限,外國救援隊輾轉到達後恐怕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些話,只能忽悠國內老百姓。稍具常識者,都知道,各國抗震救災專業隊伍,其訓練目的,就是克服各種惡劣天候、地理和交通條件,實現最快到達、最有效救援,否則,何以稱「專業隊伍」?說「空間有限」,正適於人員精幹、裝備精良的專業隊伍發揮,而無需大量缺乏訓練的軍人、公安,擁塞於途。(大量軍人、武警、公安進駐,名為抗震救災,實為監民防暴。)

中南海拒絕國際救援,目的明顯:不讓外界瞭解藏人聚居地真相,隱瞞地震慘況。除了豆腐渣、死亡人數、僧侶救人等,中共還要遮掩的真相之一是:許多藏人祈盼,此時此刻,他們的最高宗教領袖達賴喇嘛能夠前來災區,帶給他們最大安撫。出生於青海的達賴喇嘛,公開發函,慰問受難災民;遙為受災同胞祈禱、超度;並表示,願親往災區,安撫災民。

中共不敢回應,兀自裝聾作啞。其實,這恰恰是一個天賜良機,製造中南海與達賴喇嘛接觸的機會,緩和共產黨與藏民族的對立關係。但,這種正常思維,只能屬於正常社會。與文明世界遙遙脫節、處處持「敵對」念頭的中南海,思維完全相反:抵禦達賴喇嘛的影響力,抹煞藏人僧侶的救渡功德,監控災區藏民,防堵抱怨和抗議。為此,中共上下,緊張萬分,毛髮直豎;嚴防死守,不遺餘力。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民間志願隊救災受阻 玉樹遭軍隊戒嚴
西藏今晨規模5.7地震與玉樹強震有關
玉樹強震 受災區面積預估達兩萬平方公里
青海玉樹地震死亡人數上升至1339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