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習慣用語第502講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訊】上一次我們學了幾個由cat這個詞發展而來的習慣用語。今天還要講也包括cat這個關鍵詞的習慣用語。

第一個是: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這是個相當古老的習慣用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百五十來年前。其實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這個習慣用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另一個習慣用語有相關的意義。

不知你還記得那個習慣用語嗎? Buy a pig in a poke。 這是個更古老的習慣用語, poke這個詞當初指口袋。這個習慣用語的出典是粗心的顧客在集市上不問就裡買下了裝在口袋裡的一頭小豬。想不到賣豬的農民弄虛作假,竟然拿一隻貓來冒充小豬。這個習慣用語說的當然是粗枝大葉而上當受騙。

我們想像一下, 這個上當的顧客回家一打開口袋裡面就跳出一隻瘦骨嶙嶙的貓,於是真相大白,原來他買的不是胖嘟嘟的小豬,而是只不值一文的貓。

可想而知,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意思一定是揭穿掩蓋的秘密。而且這個秘密的意義廣泛,不一定是詐人錢財的騙局,也可以指掩蓋某企業的財務困境,或者不為人知的戀情,也可能是在一種新產品上市前秘而不宣,免得競爭對手得到情報,甚至還可以是善意地隱瞞真相。比方說,在我們要聽的例子裡製造秘密的動機純粹是好意。這是個丈夫在為太太 Sue 精心安排生日慶祝。他在Sue最喜愛的餐廳裡預訂了豐盛的晚宴,並且遍請親朋好友在Sue生日那晚來參加宴會,但是卻讓大家嚴守機密,因為他想給Sue一個驚喜。我們聽聽他有沒有實現自己的計劃:

例句-1:Of course I invited her best friend Betty. But when Betty saw Sue in the market, she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and told her how glad she’d be to see her next Friday night. She sure spoiled my surprise.

他說:當然,我邀請了Sue最要好的朋友Betty,但是Betty在市場上碰見Sue的時候洩漏天機,她對Sue說自己有多高興下星期五晚上能和她聚聚。Betty可真是破壞了我的驚喜計劃。

這裡的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意思是無意中洩漏了秘密。

******

我們學cat當主角的下一個習慣用語: cat on a hot tin roof。 Tin可以指馬口鐵皮, 那麼tin roof就是馬口鐵皮製成的屋頂了。想像一下白鐵皮屋頂曬在炎炎夏日下該有多燙!而要是這時候一隻貓跳上了那屋頂它呆得住嗎?當然不, 可以想見那貓咪坐立不安的光景。 Cat on a hot tin roof形象生動地表現出緊張不安的人。

其實中文俗語: 熱鍋上的螞蟻是異曲同工, 也是人坐臥不寧的寫照。 Cat on a hot tin roof這個習慣用語比較時新。我們聽個例子,這是個小伙子向一所名牌醫學院遞交了入學申請,然而他對校方是否看得中自己毫無信心。 聽聽他怎麼描繪自己焦灼的心情:

例句-2:I admit I’m 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 these days, so worried that I keep pacing the floor, too nervous even to sit down. I won’t even be able to get a good night’s sleep until I get that letter telling me yes or no. It’s been a bad couple of weeks waiting like this.

他說自己煩惱得從早到晚不停地在屋裡走來走去,焦慮得一刻都坐不定,甚至夜裡也睡不好覺,還說要直到收到那封錄取與否的通知才睡得著。

這坐立不安地等待的幾星期可真難熬。所以他說自己像火熱的鐵皮屋頂上的貓,就是在形容焦灼煩惱、坐臥不寧的狀態。

******

今天要學的第三個習慣用語很特別,因為它是個問題: 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Tongue,舌頭,是人說話的主要工具。 要是舌頭給貓咪借走了, 豈不就說不了話嗎?對,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這個習慣用語是對一個不知為了什麼而啞口無言的人說的。人們常用這句話促使沉默的對方開口說話。

比方說,爸爸媽媽面對一個不知闖下了什麼禍而安靜得出奇的孩子,可以用這句話從孩子嘴裡掏出秘密來。我們要聽的例子裡就有這樣一個兒子。前天晚上爸爸允許兒子開了家裏的車出去,第二天一早爸爸開車上班卻馬上發現車身上多了個印痕,於是當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就質問兒子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例句-3:Son, I see there’s a new dent in the fender this morning. You didn’t say anything about it last night. How come? Now come on, I want to know right now how it happened! What’s the matter, boy – 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他說:兒子,我今天早上發現擋泥板上有個新碰的凹痕,你昨晚卻什麼都沒說。怎麼回事兒?現在說吧,我立刻想知道出了什麼事兒!孩子,你這是怎麼了?變啞巴了嗎?

在這段話裡那位爸爸用has the cat got your tongue? 來催閉口不言的兒子說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新聞界常用來為2000年大選的報導增添色彩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包含一個共同的詞:tough。 Tough這個詞的意思是困難的、艱難的。

    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tough sledding,。 Sledding來自sled這個詞。 Sled是雪橇; sled作動詞的時候意思是駕雪橇行進。 Tough sledding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艱難的雪橇行程。當然習慣用語tough sledding是用作比喻意義的。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兩個在2000年大選期間新聞界時常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習慣用語。這些習慣用語以它們特有的幽默和風趣在某種程度上潤滑了政界嚴肅甚至是嚴酷的權利鬥爭。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兩個在2000年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習慣用語。在選舉投票日逼近的時刻,每個總統候選人手下的競選班子都竭盡全力地在翻查政敵的老底;千方百計地挖掘不利於政敵的新證據,盼望能用這些證據來指控政敵有誇大其詞或者虛假不實的言行。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兩個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習慣用語。大選年間結果是選出新的總統和副總統、 產生國會內眾多的新議員、州政府和市政府的領導職位,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大大小小的官職。

    然而,有當選的人就必然有落選的人。那些原來當官但競選連任願望未遂。即將失去官職的人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我們今天就來學專門描述這些人的處境的兩個習慣用語。第一個是: lame duck。 Lame意思是「瘸腿的、跛腳的」,所以lame duck就是跛腳的鴨子。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在2000年的大選後的爭持中,新聞界常用的兩個習慣用語。當2000年的大選塵埃落定喬治W.布什贏得最終勝利之後,副總統戈爾雖然敗陣,卻落落大方地在白宮邊上的副總統辦公室發表了長達八分鐘的電視講話。
  • 學一種外語難上加難的地方可能得數習慣用語了,因為即使一個習慣用語裡的每一個詞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你還是會茫然不知這個習慣用語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來聽個相當說明問題的例子。這段話來自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描述人們怎樣面對持械搶劫的暴徒:
  • 我們上次聽到了會把好多學英語的人弄得稀里糊塗的一小段話,原因是裡面用了不少習慣用語。不知大家還記得這段話嗎?再聽一遍吧: When the chips were down these people didn't turn tail and knuckle under. Instead, when the fat was in the fire, they stepped up to the plate and cut the mustard.
  • 今天要講的幾個習慣用語意義接近。它們都用來說不同尋常的人或事,而且既可以是褒義的也可能是貶義的。換句話說這些說法可以指傑出而不平凡的人或者事,也可能用來說古怪少見的人或事。

    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說法是:doozie。 前總統克林頓在離任前最後一星期曾經回老家阿肯色州去探望父老鄉親,感謝他們的擁護和支持,並且向他們告別。

  •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有跟人意見不合產生摩擦的事兒。不論是親友家人、隔壁鄰居還是商場對手之間都可能發生矛盾, 而且人與人之間的成見和積怨會曠日持久地延續下去。我們今天要學的三個習慣用語就是用來描述這樣的情況的。
  • 今天要講的幾個習慣說法都是用來描述由於某種原因而情況進展不妙的。第一個是: slapdash。 實際上是個合成詞,顯然由slap和dash兩部份組成。 Slap最常用的意思是巴掌拍擊,這當然是即刻間進行的行動,而dash這個詞也常指某種來去匆促的行動,所以這兩個詞合在一起必然是說一種匆忙的事兒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