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半高中生民主觀念淡薄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穎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據一項近期調查顯示,有一半的澳洲高中生民主觀念淡薄,他們不清楚自己生活在一個民主國家和生活在民主國家對他們意味著甚麼,雖然這些學生在小學6年級都學習過小學的政治常識課程。

由澳洲憲法教育基金會開發並經由澳洲聯邦政府和各省政府批准的澳洲公民常識課程(The AusCivics program)將在2011年冬季假期後推出。

該公民常識課程的發起人、澳洲憲法教育基金會執行主任瓊斯(Kerry Jones)說:「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發現,在澳洲青年人中,有一半人不知道他們生活在一個民主國家以及這意味著甚麼。雖然學生們在小學受到此方面的教育,但當他們16歲時,有一半人已忘記所有的相關知識。」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此澳洲公民常識課是由瓊斯和作家肯尼利(Thomas Keneally)及紐省前省長昂斯沃斯(Barrie Unsworth)一起開發的。

瓊斯表示,當她知道一個伊斯蘭激進組織Hizb ut-Tahrir於上週末在悉尼的雷克安巴(Lakemba )召開的會議上,與會者反覆拒絕民主,並要求穆斯林抵制澳洲選舉和擁護伊斯蘭教時表示很失望,她說:「那完全不是澳洲的方式。」但瓊斯也表示並不是只有穆斯林極端組織威脅到澳洲的民主。她說:「澳洲的民主所受到威脅的是,我們澳洲人並沒有真正地參與澳洲的民主。例如在最近的一次選舉中,有140萬澳洲人、其中多數是年輕人,由於嫌麻煩而沒有參加選舉,另有70萬澳洲人以非正式的方式投票。」

這一公民政治常識課中包括由肯尼莉編寫的一個用於鼓勵澳洲年輕人參與政治的短片,其中有很多澳洲知名人物,如澳洲游泳健將索普(Ian Thorpe)、澳洲前板球明星沃夫(Steve Waugh)和影視女星帕克(Georgie Parker)都參與了此片的拍攝。學生們還將被鼓勵去觀看澳洲獲獎影片《Broken Hill》。

澳洲聯邦教育部長蓋瑞特(Peter Garrett)表示,由於此項目是一種提醒澳洲年輕人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中生活意義的方式,所以澳洲政府將支持這一項目。他說:「澳洲的民主自由包括公正、包容、尊重議會的傳統、認可投票選舉權的重要性和樂於參與社區活動等很多方面的內容。」

政治評論員劍恩施(Dean Jaensch)認為政治常識課是一門基礎課,應該成為所有高中生的必修課。他說:「我認為政治課教育是學校最基本教育的一部份,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澳洲15歲到18歲的下一代人對於政治一無所知,他們雖然擁有選舉權,但卻不曾受過任何關於政治的教育。我希望從8年級起,政治課可以成為中學必修的核心課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楊新雲澳洲珀斯編譯報導)在西澳政府一項新的教育計劃指導下, 擁有原住民學生高註冊入學率的學校將改變其教育方式。
  • 目前,澳洲高中學校正採用全澳英語讀寫與數學(NAPLAN)測試結果來作為學校招收學生的條件。但是這一舉措得到學生家長們的強烈反對。部份家長拒絕讓他們的孩子參加NAPLAN考試,家長們擔心該考試結果將會對孩子不利,並將會障礙他們進入更好的學校。
  • 澳洲學生從公校轉到私校的流動量日前達到了新高。首都領地(ACT)成為澳洲歷史上首個各個年級的學生大多都在私校上學的省份。
  • 「很多初學畫畫的孩子都是先用鉛筆和橡皮擦,一改再改;我給學生們的是不能塗改的筆,想好了畫面,就畫下去。我的學生在頭腦中構想藍圖的時候,是很專心的。孩子在作畫的過程中,他的頭腦會動的比手快,養成思考的能力。」臺灣當代知名畫家、澳大利亞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墨爾本中華文化藝術學校藝術部李盈瑩校長在接受大紀元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
  • 今年5月15-21日是澳大利亞全國家庭週,為了慶祝家庭在社會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大紀元記者楊新雲澳洲珀斯編譯報導)西澳教育廳將拒絕資助一項旨在改善學生出勤率及家長們參與教學活動情況的慈善教育計劃--學校護照系統(School Passport System,簡稱SPS)。
  • 報告顯示,澳洲紐省只有兩所大學達到聯邦政府的2010年大學財務表現基準。
  • 根據澳大利亞人報5月19日報導,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和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理科在澳洲屬於領先地位。
  • 最新的調查顯示,隨著澳洲教育費用以每年6%的速度上漲,就讀私人學校的孩子,13年的教育總花費可能將達到驚人的50萬元,而就讀天主教學校的孩子,教育總花費會節省一半。
  • 澳洲聯邦政府給中小學生開設了一個新的教學計劃,教育在校學生如何安全地使用互連網,讓使用網絡的安全(Safety)教育進入學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