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蓮:尊之義高爵,養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

——《馬說》評析

李青蓮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0月03日訊】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字退之,唐代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那樣「言之有物」「言貴創新」,要闡發孔孟之道,擴大文言文的表達能力,反對六朝以來只講形式,內容貧乏的駢麗文章。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稱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二、作品背景

《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後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鬱鬱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三、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用以表達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與現代的雜文大致相近,本文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馬說」即說說千里馬的問題。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抒發自己對社會的看法。

四、作品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衹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五、作品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有名的馬,也只能辱沒在養馬的僕役的手中,與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能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因吃不飽,力氣不足,他的才能和美好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它的意圖,拿著鞭子站在它的面前,說:「世上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六、作品評析

《馬說》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作者將有才能的人比作「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執政者比作「食馬者」,對執政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之情。全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論述伯樂決定千里馬的命運。文章開篇就奇峰突起,發人之所未發,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點明全文主旨,有了伯樂,才能識別、發現千里馬,無伯樂,則無千里馬,意在說明伯樂決定著千里馬的命運。接著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慨嘆之語,暗示了千里馬被埋沒以及必然的悲慘命運。作者用「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來說明。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對執政者不能識別人才,反而埋沒、摧殘人才的痛惜之情和憤世嫉俗之意。

第二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本段首句,作者以誇張的手法,從千里馬的食量說起,「一食或盡粟一石」,意在突出表明千里馬才能超群,食量超常。第二句點明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第三句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此處作者先以「是馬也」一頓,再用「雖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勢,然後連續四個「不」步步緊逼,曆數食馬者的「不知」所造成的惡果,用千里馬的屈辱、痛苦反襯食馬者的「無知」,段末用反詰局作結,表達了對千里馬的同情和理解,使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憤怒譴責之情達到了高潮,也從反面證明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道理。

第三段,批駁食馬者的愚妄、淺薄、無知。本段首先通過對食馬者的動作、行為、語言的描寫,表現了食馬者的平庸、淺薄、狂妄,極盡作者諷刺、批駁的憤怒之情。然後發出感慨,以「其真無馬邪」承上文「天下無馬」,表現了作者對「食馬者」的反詰。結尾一句,點明文章的中心,有極強的諷刺作用。

縱觀全文,篇幅雖短,但中心突出,脈絡清晰。全文圍繞「不知馬」這一中心句,逐層展開論述,開始指出唯有伯樂識馬,而「伯樂不常有」,從而造成千里馬「沒世而名不稱」之悲,說明千里馬之所以被埋沒,其原因在於執政者「不知馬」;接著從千里馬的特點這一角度出發,進一步把千里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歸於「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由此導出「其真不知馬」這個結論,點明中心。

總之,本文生動活潑,短小精悍,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論述的是人才的問題,但通篇沒有一句直接提到人才。作者採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執政者應當善於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使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幹,做到人盡其才。再看當今中國大陸的執政者在任用人才的問題上與作者抨擊的現象有過之而無不及。民謠又曰:「任人不唯賢,一唯親,二唯錢,三唯色,四唯權。」「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闊爸爸。」工農子女去打工,「當官的,(有錢的)子女進國營(指國家財政開支的行業),管你學歷同不同,管你能行不能行」「才能沒有用,人家後門硬。」有人用這樣一副對聯來形容:「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真是可悲可嘆,何談人盡其才!

相關新聞
古文選譯:介紹韓愈的〈祭鱷魚文〉
李敬一:伯樂與千里馬
韓愈夢孫悟空
韓愈夢孫悟空 人氣 95
伯樂在哪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