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話孩子愛聽 親子溝通5個技巧

沙莉
小孩天真無邪的童言童語,讓人忘了苦悶,頓時心情開朗。(Fotolia)
如何說話孩子愛聽?──親子溝通5個技巧。(fotolia)
  人氣: 26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媽媽維奇發現她陷入了管教孩子的困境中。6歲和4歲的兩個女兒對她的要求——穿好衣服、關電視、刷牙表現出聽而不聞。維奇命令了一遍又一遍,聲音越來越大。沮喪的維奇發現唯一奏效的辦法就是河東獅吼,並威脅把小丫頭們的寶貝扔掉。

去購物時,這個媽媽聽到了別的父母對孩子類似的威脅:「你要是不聽話,咱們馬上離開商店。」

維奇意識到,有些問題也要怨自己。她虛心求教,並獲得了寶典——Adele Faber和Elaine Mazlish寫的《如何說話才能讓孩子聽你與傾聽孩子讓他說話》(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和這本書配套的還有兩張CD,以及如何成立一個互助研討小組。

維奇和有同樣問題的媽媽在自家客廳成立了一個互助研討小組,每週二開會,每次90分鐘,一共7週。她們學習書上和CD上提供的方案,也研究自己的實際情況,並在生活中加以實踐,總結出來一些可借鑑的經驗。

1.只說一個詞

情況是——維奇給女兒分配了一項家務事:吃完後把自己的碗放進洗碗池。不過每次維奇都要告訴女兒這麼做,有時甚至要說上三次。

以前如果女兒忽略了媽媽的重複命令,這個媽媽會讓兩個小孩坐好,抱怨10分鐘,訓斥說老媽不是傭人、家裏不是餐廳。

更好的辦法:孩子們通常都知道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他們只是需要一些簡單的提醒。不停地嘮叨只能讓他們把媽媽的話當耳旁風。「相反,嘗試只用一個詞來喚起他們的記憶。」

一天晚上吃飯後,維奇只說了一個字:「碗」。起初,女孩們看著媽媽,有些驚訝。但幾秒鐘後,他們拿起碗走進廚房。經過大約一個月的強化,維奇不必再說甚麼,孩子們已經自動這麼做了。「牙!」一個字也足夠讓孩子們去刷牙。

「鞋!」也取代了維奇早上的口頭禪:「找你的鞋子,穿上!……找你的鞋子,穿上!」。

6歲的女兒布萊爾對妹妹德魯大吼,「給我!」維奇只說,「要禮貌。」布萊爾竟然彬彬有禮地說,「德魯,請你把那個給我好嗎?」這回輪到媽媽維奇驚掉下巴了。

2.提供有用信息

情況是——媽媽米歇爾端上午餐時,2歲的艾佛利從椅子上轉身,爬起來,然後站在座墊上。通常當艾佛利對媽媽的話「您要坐好」沒反應時,米歇爾會生氣地說,「聽不懂嗎?你要坐好!」艾佛利會哭泣,但仍然不肯坐下來。

更好的辦法:陳述事實,而不是總是發出命令。

Faber說,「總受到驅使誰不反抗呢?」

孩子不是服從指令的編程機器人。他們需要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這就是為甚麼他們通常會做與我們要求完全相反的事。

訣竅是把指令變成教學時刻。

因此,不要說「把牛奶放到冰箱裡!」而是簡單地說:「牛奶放在外面會變壞。」

Faber解釋說,這種方法就是暗示孩子:「我知道,當你瞭解了所有的信息,你會做出正確的事。」

結果在下一次吃飯的時候,艾佛利再次開始她的爬站體操時,米歇爾平靜的說:「寶貝,椅子是用來坐的。」

艾佛利對她的媽媽笑著坐了下來,然後開始吃飯。

米歇爾報告,「這從來沒有發生過,」她雖然仍然不時要提醒她的女兒,不過最終艾佛利聽話了。

這一手段也適用於其他情形。

不要說,「你甚麼都別碰」,而是說,「這些精巧的東西很容易會打破。」

同樣,「樂高積木放在綠色盒子裡,下一次你想玩時你就能找到它們。」以及「不沖馬桶會很臭。」

3. 給孩子一個選擇

情況是——瓊帶著她的孩子到奧蘭多遊樂園。

在魔術王國,她讓孩子戴上遮陽帽。她6歲的女兒很樂意地戴上了。她快要5歲的兒子山姆則拒絕了。

瓊說,「過去我會想辦法說服他聽話」,結局就是她大聲威脅,「如果你不戴就不准你去玩更多的東西。」然後他哭鬧,大家都變得一肚子氣。

更好的辦法:給孩子選擇的可能。

Faber說,「威脅和懲罰沒有用,孩子不會對自己的不配合感到抱歉,而是變得更加頑固,但是當他參與到做決定中,他更可能做到你所能接受的程度。」

瓊這次讓兒子做決定:「山姆,你可以現在戴上帽子,或者不要玩下一輪飛行,然後再戴。」山姆依然不合作。

瓊說,「他錯過了下一輪小飛俠飛行後,我說,『山姆,這是你的帽子』,他就戴上了。 」

4. 說清您的期望

情況是——艾米的孩子在上學臨走前看電視。

一個節目結束後,她給4歲的阿德裡安穿好衣服,而7歲的安吉拉則繼續看。安吉拉還央求,「只要看10分鐘。求你了!」

老辦法是艾米大叫:「不行,你看的夠長了。到此為止。」 安吉拉會接著抱怨一些。艾米就嚷嚷:「我說不行!」然後,安吉拉繼續哀求,艾米則加上一句,「你已經比阿德裡安看電視時間長了。不害臊。」

更好的辦法:讓你的孩子提前知道你的計劃。

艾米應該這樣告訴安吉拉:「你刷完牙齒,穿戴完畢,準備好上學後,我給你的弟弟穿衣服時你可以看一點電視,這樣,你上學才不會遲到。」

艾米第一次嘗試這種戰術的結果是,安吉拉一聲不響地就關了電視。

但第二天早上,安吉拉故伎重演。艾米很快就意識到她沒有提前提醒安吉拉她的計劃。

所以第三天早上,她清楚地說明:「我給阿德裡安準備好時,我希望你把電視機關掉。」成功了。

她發現這一戰略對其他情況同樣有效。除非孩子把剛才玩的玩具放好,否則不准玩另一個。

5. 說出孩子的感受

情況是——嘉莉的女兒塔圖姆6歲,快樂地和小朋友一起吹泡泡。突然,塔圖姆衝進房間裡,嚎啕大哭,「米娜不讓我吹。」

過去嘉莉會這樣說,「沒有理由因為這個哭泣」。塔圖姆做甚麼呢?相反,哭得更厲害,很可能無法再和小夥伴一起玩下去。

更好的辦法:家長認真傾聽。

Faber說,「每個人都願意被傾聽和理解,」

告訴孩子不要哭,表達的信息是她的感覺並不重要。

孩子們經常哭(或嗚咽,喊叫,或者跺腳),因為他們不能表達他們為甚麼要沮喪或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情緒。

Faber說,「你需要給他們用來表達的語言,」

下一次,嘉莉看著塔圖姆的眼睛,描述了她認為她的女兒當時的感覺:「你看起來真的很難過!」

塔圖姆驚訝地盯著她,然後宣佈:「是的。」

嘉莉沒有繼續提供意見,比如「你需要…」、或者幫她的朋友說話「米娜也應該玩一陣」、或大談哲學(「這就是生活」)。

相反,她說:「哦。」

塔圖姆不停地念叨:「我希望我有兩瓶肥皂泡」。

嘉莉問道:「我們怎樣做,能讓你和米娜能夠公平地玩?」

塔圖姆說大家輪流玩。

嘉莉建議他們使用廚房定時器,塔圖姆對米娜解釋了這個方案。每個人都很開心。

嘉莉說,「讓自己少說點真不容易。」

是這樣。「你從來不聽我的話」,「我要告訴你多少次?」類似的話語在許多家長的大腦裡根深蒂固。

在研討會期間,維奇和她的朋友們意識到,改變這樣的表達方式需要練習。但是,這就是轉折點,改變與孩子交談的方式,使他們不僅瞭解家長想說的是甚麼,實際上也願意聽家長要說甚麼。

(責任編輯:畢儒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您有孩子的管教問題嗎?孩子成績差、愛說謊、叛逆、不聽話、缺乏耐挫力,老是「三不五時」做些錯事、出些狀況……,讓你擔心焦慮、傷透腦筋嗎?先別抓狂,其實孩子只是影印機,他們正在複印你所有的行為。
  • "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這是我在鈞一歲以後有深刻的感想。
  • 面對許多抉擇時,我們給孩子的是「選擇題」還是「是非題」呢?在孩子的眼中,「二擇一的選擇題」跟「是非題」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所以「選擇題」的選項絕對是三個以上,但不能超過五個,以避免孩子的決定超出大人的預設範圍。小從出遊地點的選擇、課業學習的方式,大到希望父母給予怎樣的支持與鼓勵,在我們家都可以用溝通得到答案。
  • 如果孩子因為不能追求自己的興趣,必須朝著父母設定的目標前進,而過得不快樂,孩子能力再優秀,換來的可能只是彼此痛苦的折磨。
  • 4月1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大廳發生了驚人的一幕:旅日留學生汪某在機場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連刺數刀。汪某稱行兇是「因為媽媽說不給生活費,自己當時很生氣」。
  • 「網路世界,無遠弗界。」網路生活確實為現代人的生活與溝通帶來了相當程度的便利,但卻也可能為正在成長的孩子帶來一些弊端。例如,缺少實際的溝通與互動模式、長時間使用所造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網路更往往是有心人士積極下手的目標,一旦疏忽,便可能對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 (大紀元記者徐牧仁綜合編譯)日前發表在《Pediatrics》期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在過馬路時比同齡的孩子更易受傷。這項研究,再一次挑起社會對過動兒童照護上的重視。
  • 使用正確的溝通語言,是促進親子關係的不二法門。做為父母,有時我們會說錯話,讓孩子感到傷心、憤怒或困惑。育兒網站(Parenting.com)近期列舉一些父母常犯的言語過失,希望父母能有更親切、溫和的選擇。那麼,哪些態度、哪些話語是父母應盡量避免使用的呢?
  • 青春期子女經常挑戰父母的權威,當孩子對你的苦心完全不領情時,你可能很想打退堂鼓,千萬別放棄他們。健康醫療網站WEBMD的專家指出,當孩子不再向你傾訴心事,情緒不穩用力摔門,不管怎麼處罰還是晚歸,你可能應該調整教育方式了。這是一個快速變遷的世代,父母應多花點心思去認識青春期子女所處的世界,不能完全按照書本來教養孩子,更要關注青春期子女是否有喝酒或吸毒的問題。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可是在孩子的眼睛裡,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呢?來看看甚麼樣的媽媽不受寶寶「待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