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峰古道擁抱一夏悠閒

作者 : 行山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陽明山竹子湖步道早年往來北投要道,因公路開通逐漸失去功用,完整的路線被公路切割成南北兩段。

日式建築細數歷史軌跡

旅人的行跡從頂北投站開始,前行不久於鼎筆橋頭左轉踏上水泥路面。圍牆內老樹橫生的枝椏提供主人蔭爽的氛圍,連棟的日式建築訴說著曾夜夜笙歌的過往。據說,這裡以前為溫泉屋,後來為故總統嚴家淦的官邸,目前則為某建設公司的招待所。但從後排斑駁破損的木牆看來,應在低訴著人們為何沒有好好照護的無情。

沿著溪畔小徑繼續前進,經過淨水廠門前的大樹,古道逐漸轉為土路,平緩寬闊的步道穿越菜園農地,行駛農事搬運的鐵牛車應不成問題,而迎面而來的單車騎士代表後續路況應不錯。對面梯田裡的農人,隨著季節更替地整理農地。就在離喧鬧市區不過20分鐘車程的市郊,仍有人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矩,應該也是多元台北城的另一種面貌吧!小小爬升上稜線,涼風樹蔭讓人忘卻頂上的驕陽。穿越鐵柵門後,接上柏油車道,短暫的陽峰古道南段也告一段落。

隨著車道穿越聚落,接上湖山路後左轉。這裡應算是陽明山的前山,卻沒有花季時喧嚷的人潮,慵懶的氣氛如同老樹所提供的樹蔭瀰漫在周圍,就連經過的公車也像是說好般地放慢了速度。

古橋觀瀑,階梯陡上青春嶺

進入大屯公園,小溪瀑布所提供的負離子讓旅人的身心都清涼起來。步道及溪畔的涼亭,成為山友泡茶歇息的好地方。縱橫的步道能有多種路線組合,不能錯過的是日據時期所留下來的水管橋,這裡也是觀賞瀑布的好所在。

殊途同歸,所有步道的組合最後目的都是一個地方——青春嶺,黝黑水管仍負擔著引水的責任。走過青春嶺,真的青春了嗎?應該是的,走在陡峭的階梯上,來往的行人應該得到了適度的運動吧!穿過隘門,讓人鼓舞歡心不只是陡坡的結束,還有新鮮的山產小吃能夠補充先前流失的體力呢。價格公道的野菜加上免費續碗的地瓜湯,成為旅人五臟廟裡的佳餚。

終點竹子湖,楓香幽雅、海芋迷人

吃飽喝足,繼續後段的行程,陽峰古道北段的入口就在一顆老楓香旁,一旁的指示牌寫著「玉瀧谷」,應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地名。相較於南段的行程,這裡逐漸多了古道的感覺。走過空留橋,踏上穿雲階,古道北段的出口也來到。

隨著車道再度穿越社區,兩旁的苗圃傳遞出新生的訊息,卻也道盡了草木的無奈。有天長成時,似乎就要四處漂泊了,樹根抓緊著的土壤,為甚麼要隨著人類的喜好而替換呢?

車道隨即接上竹子湖產道,路旁的刻石讓人一目瞭然,這裡就是湖田里。竹子湖所在的地方稱為湖田里,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為人所知的海芋花季剛剛結束,路上的車潮似乎未減,旅人也不免風俗地往竹子湖方向前進賞海芋。

川流不息的人潮成為假日竹子湖地區的另一種景觀,雲霧繚繞的迷濛,讓竹子湖成為民眾休閒的去處。賞花就一定要人擠人嗎?應該是的。告別了海芋及人潮,明年還會再來嗎?應該會的,不過一定不會是在這個時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珠江又是一條充滿傳奇色彩的河流,碧水瀲灩、華燈閃爍,明珠鑲嵌的百里珠江,向人們展示著廣州城厚重的肌理,訴說著悠悠千古動人的故事。
  • 廣州古城,山環水抱,藏風聚氣,具有「三山五嶺雄,三江五河美」的山水格局,和「白雲越秀翠城邑,三塔三關鎖珠江」的優美環境空間結構。
  • 海珠石在今海珠廣場一帶,原為江中一巨石,事實上是一塊由白堊紀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大礁石,因聳起於江水之中,故又稱海珠島。
  • 廣闊的嘉峪關關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城牆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
  • 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佈,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人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它位於甘肅敦煌西南七十公里南湖鄉的古董灘附近,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故名陽關(注: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 白帝城,在現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的白帝山上,位居高山,形勢險要,雄偉壯觀。
  • 雁門關,又名雁門塞、西隆關。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
  • 徽州的竹雕藝術是傳統「徽州四雕」(磚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是中國竹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竹資源極為豐富,這為徽州的竹雕藝術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資空間。
  • 居庸關是萬裏長城上最負盛名的雄關之一,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明代碑記中就稱其為「天下第一關」。居庸關位於距北京市50餘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南俯京師,北拒塞外,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所爭奪,所以自古即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