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流連唐人街【春宴篇】

紐約華埠春宴綿延三個月 全美少有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伴隨零星的三月雪,新春氣息已悄悄在紐約街頭的樹梢上展露新顏了。儘管過大年的爆竹聲已遠,遠離故土的紐約華人的歡慶活動還未停歇。從年尾各大傳統僑團逐家舉行年度選舉換屆、選出新的掌門人開始,以中華公所為首的華埠百多家僑社每年都要為過年忙碌幾個月,正月初一開始的新年慶祝大會、曲藝匯演、新年揮春(寫對聯)免費贈送僑胞、節中給兒童分發壓歲錢,廣東人稱為「春茗」的新春聯歡宴會從大年初四一直吃到4月底,各種活動一一登場,歡慶聚會綿延三個月,時間之長成為全美少有現象。

遵循傳統宴客禮儀

「民以食為天」,紐約華埠僑社過年最突出的活動之一就是「春茗」,春茗的原意是「借春之機,以茗(茶)會友」,在僑社演變成為團拜聚餐活動,港臺地區也很普遍。各僑社確定春宴的時間後,就要開始寫請柬、發請柬、準備賀儀紅包,一些僑團還會準備晚宴的獎品禮物,再統計將參加春宴的本地和外埠嘉賓等,還要派人逐個公所送上賀儀紅包,過去叫香油錢……忙得不亦樂乎。

「每年春宴可說是廣發英雄帖。」在僑社有30多年經歷的中華總商會秘書周秉流,指著桌面堆積如小山的各式請柬和紅包介紹說,依僑團慣例,由公所和新上任的主席各準備大約20元禮金的賀儀紅包,受邀僑團也回敬兩份賀儀紅包,錢雖不多,卻是僑團和各宗族新掌門人間新的一年相敬如賓、禮尚往來的開始。

「每年春宴可說是廣發英雄帖」經常擔任司儀、在僑社有30多年經歷的中華總商會秘書周秉流﹐過年前後就要忙著處理滿天飛的請柬和賀儀紅包。(攝影﹕蔡溶/大紀元)

不問不知道,華埠僑團的春宴大都由東道主包起大部分費用宴請眾鄉親,樓業收入好的全包﹐有的就收一些賀儀金(20元)﹐有的60歲以上耆老免費,並非平日常見的由參加者自己「買桌」(買席券)的籌款餐會。說起來這春宴還真有些像舊時武林盟主向各大門派廣發『英雄帖』,邀請同樣享有聲譽的武林中人前來參加由他主辦的盛大集會。

參與每場春宴的友好僑團往往達數十個,加上中美長官、政要及鄉親數百至數千人赴宴,如何安排好客人的桌次和座位卡使得「一碗水端平」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李國瑞常委介紹,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主席右手邊座位,要留給宴會中最重要的客人,主賓的座位正對著宴會的正門,背對著主席臺,這是中國老式的宴客禮儀,以表達對賓客的誠意、敬意。從這些細小而重要的環節上可以觀察到,傳統僑社的禮儀講究。

餐桌座次禮儀是春宴中不可以缺少的重要一環,主席右手邊座位,要留給宴會中最重要的客人。圖為新會同鄉會3月16日晚春宴的主賓席,主席是黃達良(右二),主賓是經文處處長高振群(右三)。(攝影:蔡溶/大紀元)

傳統僑團宴會前往往要先在會館或公所內祭祖,中華公所主席吳國基解釋,「華人最講孝道,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他說,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個不懂孝道的人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因為「孝者德之本」,如果一個人在家裡不能孝順長輩,也不會懂得對社會奉獻仁愛。

外埠宗親遠道齊聚

晚宴一般從晚上6時開始,嘉賓與鄉親就陸續來到張燈結綵的酒樓,各兄弟僑團送來的花籃擺滿酒樓大門兩旁和主席臺前,還有來自大埠三藩市(往往為鄉親會的總堂所在)、波士頓、費城等外埠的宗親組團遠道前來,酒樓內一派找尋故知、呼朋喚友的熱鬧景象。

從晚上六時開始,嘉賓與鄉親就陸續前往張燈結綵的酒樓﹐各兄弟僑團送的花籃擺滿酒樓大門兩旁和主席臺前。(攝影﹕蔡溶/大紀元)

從晚上六時開始,嘉賓與鄉親就陸續前往張燈結綵的酒樓﹐各兄弟僑團送的花籃擺滿酒樓大門兩旁和主席臺前。(攝影﹕蔡溶/大紀元)

宴會開始,一些僑團有舞獅、舞麒麟等瑞獸舞為公所會館和嘉賓祈福迎祥,接著主席致辭、嘉賓致辭,到8點之後才宣布「廚房起菜」,接著文娛演出一一登臺。雖然各家主席致辭的風格不同,內容均以迎禧接福、祈求豐年、合家安樂、僑社繁榮為主。至於迎春套餐,好意頭的髮菜「發財」與蠔豉「好市」總是少不了的春宴菜品。
各僑團擺春宴大多有文娛節目娛賓,圖為新會同鄉會3月16日晚春宴的余慶節目之一。(攝影:蔡溶/大紀元)

「春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聯誼交友、聯絡鄉情,促進僑社和諧。」吳國基說,他今年在同鄉會春宴中還看到了平時難能見上一面的親戚,可見春宴的意義。

杯盞交錯中一笑泯恩怨

為了照顧上班族和遠在外地的鄉親回來,春宴大多選在週末兩天舉行,一個晚上可能有三家公所同時舉行春宴,這些僑團又多會邀請經文處官員、中華公所主席和市議員參加,因此一到週末這些人就要設法分身,或者疲於奔命。

一連吃三個多月的發菜蠔豉,吃膩了沒?記者問文教中心副主任李偉農,他笑著說春宴是很不錯的場所,因為在宴會上可以建立人脈,是非常寶貴的機會,「大家同桌吃飯,不認識也認識了,菜會膩,但感覺不會膩,我非常享受。」

周秉流也說:「僑團每年的春宴,不僅是大吃一頓,更重要的是通過春宴敦親睦鄰,在杯盞交錯中一笑泯恩怨。」也就是利用這個機會消除過去的隔閡與矛盾。

各地的宗親會多有交流聚會,常在新年期間「走親戚」。圖為今年3月份紐約鄧氏宗親會鄧錦源主席、鄧學源及全體職員歡迎來自廣西玉林桂平市的鄧氏宗親代表團團長鄧旭英。(圖片由鄧學源提供)

飯局多易吃胖,怎麼辦?華裔退伍軍人會主席、紐約退伍軍人醫院營養主任王咪咪分享她的赴宴六招:「中午先吃了兩盒草莓(赴宴前墊底);晚宴我挑青菜和菇,別的少碰(多吃蔬菜少食肉類);平時我喜歡吃蝦,但晚宴我只吃了一隻(少吃一口);湯汁炒飯我基本沒碰;盡量克制食欲;水果就吃很多。」

上百場宴會促進唐人街生意

紐約中華公所屬下有60個傳統僑團,部分僑團下屬還有一批鄉親會,再加上校友會和新興的同鄉會都在這時舉辦春宴,僅華埠數下來就有上百場春宴,參加人數估計過七萬。

今年的第一場開年宴從2月13日年初四開始,隨後是大年初七「人日」、正月十五元宵……一直到4月28日最後一場春宴,接連三個月不斷的春宴,除了興旺唐人街餐飲業,也興旺了肉菜乾貨、鮮花、印刷等行業的生意。

「一個春宴少則20至30席,多則上百席,平均每席消費350元至500元,100場春宴下來或超過300萬元了。」周秉流說,加上人多勢眾、財大氣粗的僑團,像客屬僑團崇正會今年一場春宴就包下七間酒樓擺了400席,款待4000名鄉親;大鵬同鄉會在5家酒樓筵開200席,2000名鄉親觥籌交錯,成為華埠僑團過年獨有的景觀。

吳國基也說,冬天唐人街餐館的遊客稀少,長達三個多月的春宴能為華埠的經濟提供幫助。

古老僑團感恩敬老

2月23日晚,由譚談許謝四姓宗親組成的紐約昭倫公所,在華埠喜萬年、喜運來、東來和東升四大酒樓同時舉行春宴、筳開160席。除了聯絡同鄉、增進情誼,晚會最重要的主題是敬老。

「敬老尊賢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因此設盛大敬老宴會,令長者能歡敘一堂、共話家常……」昭倫公所首席常務委員譚國潤主席在宴會上的致辭,最有古風的味道。

問及昭倫公所的典故,譚廣倫主席說譚談許謝四姓本一家,祖先可追溯至東周姜太公遺裔,姜太公在輔助周文王討紂戰役中曾有慘敗,全家幾被災滅,姜太公含淚託侍衛阮誠攜帶四子突圍逃亡,阮誠以「誠」字「言」旁為暗記,四子各取談、譚、許、謝為姓,成功逃脫,在嶺南一帶開枝散葉,由是四姓乃係姜太公之後,一脈相傳。

昭倫公所祭奠祖先姜太公的牌位。(攝影:蔡溶/大紀元)

譚主席說,昭倫公所銘記阮翁昔日蔭護之恩,因此與阮氏公所至今親如一家,在加拿大,昭倫公所結成五姓的聯宗社團,把阮氏也歸為兄弟,但在美國,阮氏則只以恩人尊奉。昭倫的傳統尊崇孝道。
成立76周年的南海順德同鄉會也在春宴席間,給入會五年之65歲的100多名耆老每人頒發敬老紅包,同鄉會主席李瑞生表示從1933年開始,每年都舉辦這樣的盛會,慰問耆老,同時還獎勵年輕學子。

喜樂不忘獎助後進

不少老僑團的敬老宴不僅弘揚尊老敬老傳統,還要表彰讀書人,這一傳統在華埠僑社迄今已延續了上百年。2月23日晚,紐約黃氏宗親會在華埠金豐大酒樓設盛大晚宴歡慶新年,黃氏宗親會注重教育,會上並頒發獎學金基金給紐約華僑學校,鼓勵學子勤奮向學、用心學習中華文化,為華社增光。

紐約鶴山公所3月17日晚在華埠金豐大酒樓舉行新年聯歡會暨敬老頒發獎學金晚會,會上向30名鄉親子弟頒發傑出學業獎學金,以茲鼓勵,僑界人士和鶴山鄉親近900人出席。兩年前才從鶴山一中來到美國的新移民李月雯獲得獎學金,她高興的說,鄉親之間理應多走動支持,「如果不來參加這個春宴,我永遠不知道(華埠)這個地方有這麼多我們鶴山人。」

以獎學金為引 僑社傳承有效果

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李偉農來自臺灣,不亦樂乎的跟著主任張景南一場一場的赴宴。他說頒發獎學金意義重大,根據他的觀察,如何能夠讓古老的僑團在現代社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必須非常講究。

一家大小都來參加春宴,既能讓長輩廣交朋友、又能讓晚輩耳濡目染感受敬老愛幼的文化氛圍,對於僑社的傳承能起很好作用。李偉農說:「溯源公所獎學金發了差不多1萬元,所以有在申請獎學金的年輕子弟來的比較多,由父母帶著來,父母的平均年齡都是40多歲,其實這批人才是真正承接僑社的人,吸引他們帶子女來參加。如果他們發現很好,參與會越來越積極,佼佼者就會成為社團裡的骨幹。」

另一方面,李偉農認為華埠僑團有財力大擺筵席辦春宴,請自己的鄉親老人家吃飯,很重要的一點是有恆產,還有規章制度上對祖產的有效保護。先僑買下的物業,除部分用作社址外,其餘出租有穩定的收入,在這個結構下就使得華埠僑團非常穩定,經久不衰。而那些沒有任何物業,連辦公室都是租來的社團辦春宴就是一個負擔,只能買桌,規模不會很大。

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李偉農來自臺灣﹐他對紐約華埠的春宴得排足三個多月之久表示驚訝。圖為3月22日晚李偉農(左二)與中山同鄉會會長梁漢本(左一)、紐約協勝公會主席黃仕初(右二)、余永健(右一)在曾氏公所慶60周年春宴上。(攝影﹕蔡溶/大紀元)

也正因為如此,在美國一些大中城市的唐人街逐步萎縮、甚至消失的情況下,「目前紐約僑社裡面,我沒有看到太萎縮的情況。」李偉農說。

紐約華埠的春宴得排足三個多月之久,李偉農連連說:「我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只有這個地方才有(這樣的條件和氛圍),真是奇妙的經歷,有這個僑社的規模才可以這麼旺。」他認為這很像交叉持股的概念,花錢請客的大僑團股東往往又是餐廳老闆,一方面花錢,一方面又賺錢,不會吃太多虧,卻得到鄉親聯誼和公共關係方面的互利,餐館也藉機宣傳了一把。

(责任编辑:hanna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