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流連唐人街

中華總商會 守護華埠經商和生活環境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在華埠且林士果廣場(Chatham Square)附近,孔子大廈前,矗立著一座大成至聖孔子像,銅像下的基座上鐫刻著孔子的「禮運大同篇」,是1976年紐約中華公所為慶祝美國建國200周年紀念,敬獻孔子銅像以隆聖典。孔子銅像下,沿著包厘街和地威臣街兩條街道,高級食府、茶樓、咖啡屋、銀行、髮廊、藥材鋪、藥店、肉食批發、戲院、律師行、診所……各種各樣的店舖應有盡有,各色沿街小商攤販的生意也頗為興隆,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熱鬧景象。

中華公所七大僑團之一的中華總商會,就座落在現已成為華埠地標建築物的孔子大廈C202室內,以促進華僑商業之發展為宗旨,為在紐約的華人聯絡商機提供服務。說起來,孔子大廈的創立和今日安定的經商和生活環境,中華總商會功不可沒。
 
調和各方 華商總會109年前誕生

130多年前華人來到紐約時,唐人街還只是一條彎曲的小街巷多耶街(Doyers)為主,由且林士果廣場通至批露街(Pell Street),合併勿街及拜耶街(Bayard Street)構成古老的華埠。開始只有十幾個經營油米雜貨、雪茄煙行、雜貨藥材、生果、金銀首飾的商戶零星分散在這個區域做生意。至1900年唐人街的人口突進至6300多人。

旅美華人以經商為主,為了融洽各方、扶持商業發展、調解商務糾紛,同時方便對美國的法律、商情的調查和信息的溝通,1904年(清光緒30年)一批老華僑成立了商務局,這就是紐約中華總商會的前身。1907年商務局改名華商總會,曾向當時的滿清政府立案,直到1932年正式獲得紐約政府核准立案,正式更名為紐約中華總商會。

發揮意見領袖角色 維護僑商權益

中華總商會成立後,唐人街的商戶們有了一個可以長期發揮作用的行業協調組織,不少因語言、身分等複雜因素跟政府溝通不順暢的商戶,有了自己的發言人,通過總商會與政府溝通、協調,維護僑商的權益。

中華總商會會長李可喬即是當年在唐人街通過商會爭取聯邦政府許可販賣全隻光雞的關鍵人物。談起「雞頭事件」,李可喬說,美國的菜市場和中國、香港不同,賣的都是去好毛和內臟的冷凍雞,雞頭、雞爪也都去掉了。根據州林業廳規定,凡售賣肉食雞均需要砍掉雞頭,但是在唐人街,華人餐館肉食店舖至今仍能售賣全隻光雞。

其中就是依靠了中華總商會發揮華商意見領袖的角色,與紐約市府和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溝通的結果。「今天大家可以在唐人街買到有頭有腳的生鮮雞,這個功勞歸中華總商會。」李可喬歡迎華埠商戶有問題來找商會。

此外,華人餐館櫥窗陳列的燒鴨、叉燒等燒烤食品和月餅等民族節令食品,也都曾因不符合美式評分標準遭遇禁止危機,也由中華總商會聯合中華公所及餐館協會向政府據理力爭,洽請商品藥物管理局照顧華人東方食品特色而網開一面。如此,這些美味才得以繼續在華人的餐桌上出現。

其他還有華埠各主要街道路牌的中文名稱,街道照明設施等,都有中華總商會向有關部門建議、洽商的影響。

到了近代,隨著華人移民數量的快速增長,紐約唐人街也迅速擴大,逐漸吞併蠶食周邊的小義大利、猶太等區,擴展成一個擁有45條街道的全美最大的中國城。唐人街的商戶也不斷增多,行業分布日益多元化,除了傳統的餐飲行業,銀行、金融企業、地產、進出口交通航運、航空、貿易公司、保險、旅行社、禮品店、麵行及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紛紛加入商會,充實陣容。

「很多專業人士能提供不同的專業知識給我們其他的會員,集中為華人經濟做些事。」中華總商會董事長于金山說。

建設孔子大廈 為華人社區一大貢獻

50多年前,由於華裔移民與日俱增,華埠附近呈嚴重屋荒狀態,中華總商會曾選出8位董事與華園公司所選出的5位人士,組成華埠合作大廈公司,籌建孔子大廈,於1965年起向政府貸款興建,經過集資(籌種子款5%約200餘萬元),找地點、申請、設計、繪圖等,幾經波折,排除萬難,經歷13年終於使一組巍峨大廈拔地而起,就是現今包括公立124小學(容閎小學)、分為19層和44層高低兩棟共762個現代公寓單位、可容近3000人住戶,擁有4萬呎運動場所、200輛單位室內停車場的孔子大廈。成為中華總商會為社區所做的一件大事。

「孔子大廈是中華總商會做贊助人蓋起來的,假如我們上一輩中華總商會的領導人沒有這個眼光的話,中國城真的很慘,中國城的生意會少了多少!」于金山希望將來中華總商會在努力之下,得遇天時、地利建立第二個孔子大廈。

作為唯一一個華人主導建設的政府樓建築,孔子大廈不但在預定期間提前完成,而且建費未超預算,顯示華人的精確預算能力。自1976年入夥以來,孔子大廈一直在周密的管理下,成為華埠最良好的合作公寓,也為政府樓管理提供一個好範例。

有效管理孔廈 成為政府樓管理榜樣

「孔子大廈絕對是可負擔房屋,但又完全不像政府樓。」于金山說,其他的政府樓是政府擁有、政府管理,孔廈是政府擁有,華人自建、華人住戶自己管理。「政府管理花很多錢,但效率很低,而我們住戶管理當然要自己住的環境乾淨、安全,所以電梯壞了立刻會修,通過招標的工程隊(反應迅速),不像政府樓要寫公文,送房屋局申請,過一個半月才有人來修。」

和罪案頻傳、環境髒亂的下城史密斯政府樓(Smith House)比,孔子大廈不但安全,而且環境優美,近90株櫻花樹環繞四周,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廉價屋,「所以我們有公務大廈的好處也有私人大廈的好處,申請政府樓排隊誰先誰後、出租我們完全不管,其他我們都管,清潔、安全、維修、美化環境,都是我們管。」

孔子大廈還成立住客管理委員會,為耆老們提供太極、舞蹈、健身、縫紉、手工工藝、美術和各種講座等豐富多彩的藝文健康活動,此外還請人成立了孔子康健中心提供配餐服務,由政府出錢給Medicate持卡人,「孔子大廈的居民逐漸老化,所以對社會服務,對護士、醫藥知識的需求增多……所以我們孔子大廈的活動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將來我們還要外展、讓更多老人能參加,讓老人能互通生氣,這很重要。」于金山說。

推陳出新 吸收青年回流唐人街

而這些成功的嘗試,也讓商會看到融入主流社會的重要性。但凡有大型活動,中華總商會都會邀請政客們參加,包括邀請紐約州經濟發展廳廳長亞當士(Ken Adams)向華人社區闡釋紐約州長庫默的商業計劃,讓華人了解政策制定,同時大力推動華人參政,最大限度地表達華人的心聲。

「我們孔廈居民非常活躍,是中國城一大票倉,平常的投票率初選10~15%,我們孔子大廈至少是30~50%。」

一方面要打開眼界,幫助華人走出唐人街的圈子、融入主流,另一方面商會又希望,因就業就學而融入主流社會、遷出唐人街的年輕一代能「回歸」唐人街。

由紐約中華總商會和孔子大廈董事會聯合主辦的「2013華埠櫻花節」,4月13日於孔子大廈廣場舉行,這次的櫻花節慶祝活動從導演到演員到處都有年輕人的身影。于金山說,他們的參與可以讓大家看到新一代華人的面貌,同時讓年輕華人加入唐人街的事務,成為新的中堅力量。

除了在慶典活動展示風采,商會還積極鼓勵年輕人加入義工隊伍為社區提供服務,培養他們對唐人街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責任編輯:索妮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