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伶:孩子聽話,應該這樣教(三)

張岳、蕭可洛杉磯羅蘭崗
font print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6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岳、蕭可洛杉磯羅蘭崗報導)父母多希望孩子聰明乖巧,華人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可是有的家長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反復說,孩子反復犯,或者家長感覺爲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却不領情?種種情形讓家長頭疼。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姝伶博士表示,這很多情况只是因爲父母沒有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如果家長能够瞭解到孩子的心理世界,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爲「聽話」的好孩子。

5月28日,陳姝伶博士專程從北加州趕到南加州羅蘭崗紐約人壽廖彬淳大樓,為現場約50位家長做了2個多小時的親子溝通免費講座,並贈送書籍。陳姝伶博士畢業于台大社會系社會研究所,1991年在Oregon大學取得幼教博士學位,著有「教出這樣的好孩子」一書。

你的孩子會自己安排時間嗎?

很多孩子時間觀念不強,對需要做的事情沒有計劃,當幾件事情擺在面前時,他經常會花很長時間去决定先做什麽、後做什麽,甚至浪費好幾個小時,最後仍不知何處入手。

陳博士建議,在孩子上二三年級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訓練時間管理,訓練他安排計劃的能力。家長要主動和孩子討論,把功課、鋼琴、娛樂、吃飯等諸多事情做出計劃。在孩子上初中時,家長要鼓勵他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根據輕重緩急安排好先後順序。關於做功課,有一個很簡單的技巧:幾門功課中,建議從最簡單、最容易完成的功課開始,這樣壓力會小一些。

陳博士提到,小孩子是需要時間玩的,他的很多閃光點會在玩的時候啓發出來。家長要教孩子如何在玩(休閑娛樂)和責任(功課)之間做一個平衡。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是家長引導孩子,然後,從引導逐漸過度到培養,再逐漸放手,最終讓孩子養成自覺做計劃、自覺衡量事情重要性的習慣,不要讓他覺得每一件事情都是家長在催促他。

有時孩子玩的正高興,媽媽喊,「趕緊過來吃飯。」如果孩子不馬上過來,媽媽就很生氣。陳博士建議,不妨這麼說,「5分鐘後準時開飯,快做好準備,準時過來。」既給了孩子一個心理緩衝,又可培養他的時間觀念。

兒童需要開闊眼光、瞭解社會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需要關心的不僅是孩子的作業成績,也應該關心孩子在學校能學到什麽。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學到的東西很有趣,父母也在關心。陳博士建議,父母不妨把眼光擴大一點,偶爾讀到一個小故事、社會新聞,只要是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都可以和孩子分享。社會功課是值得大家關心的,要讓孩子把眼光擴大,不僅僅局限在學校功課上,更應該瞭解學校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將來才更容易適應社會。這是做父母最大的職責。

精彩問答摘選

問:我女兒今年3歲。身邊很多同齡孩子的家長都很想把孩子培養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也想這麽做。可是孩子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很滿,再給她增加更多學習內容,是否合適?

答:藝術類或特長類的培訓,學費都很貴。拋開巨額花費不講,對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而言,不一定越早學就越好。我建議,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舉例說,想把他培養成音樂家,那麽最好在他還沒有開始學的時候,就在家裏先提供這樣一個環境,經常放音樂給他聽,在讓他開心的同時,培養他對音樂的興趣。可是,音樂的培養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見效的。如果孩子在學習中途又喪失了興趣,那麽父母與孩子之間會展開一場拉鋸戰,造成雙方都不快樂,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藝術特長的培養有風險,家長需要慎重考慮。如果孩子已經走上這條路,當他在學習一段時間以後確實喪失了興趣,甚至反抗程度很激烈,建議家長先緩一緩,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緊,那樣會更加適得其反。其它種類的藝術培養,比如繪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家長可以首先讓孩子自己探索一下,如果他真的有興趣,再把他送到老師那裏學習,不要急著去給他的未來定型。

有些孩子剛5歲,就讓他參加寫作補習班。這些家長普遍有這樣一個心理:如果不給孩子報名補習班,會不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虧欠?其實,一個5歲的孩子,他的人生經歷太少,即使在寫作補習班裏學到再多的寫作技巧,也無法寫出令人動容的文章,因爲缺乏內容。這就好比一個廚藝再好的厨師,沒有食材,光有佐料,怎麼能做出可口的飯菜呢?

問:我的孩子在小時候很活潑,願意叫人,招人喜愛。可她長大以後變得害羞,不愛叫人了。有什麽辦法讓她改掉害羞的毛病呢?

答:害羞這個問題很常見。很多孩子,當他很小的時候,性格開放外向,初生牛犢不怕虎。可是當他逐漸長大後,可能會不太愛和別人接觸。其實,這不一定真的就是「害羞」。他可能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可能是比較敏感,害怕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妥從而導致別人的誤會。在這個階段,建議家長不要過于勉强孩子。打比方說,如果家裏來了客人,可以鼓勵他:「某某阿姨來了,你準備準備。等你準備好了之後,去給阿姨打個招呼。」家長要儘量包容孩子,不要給他壓力,否則會讓他更加不願意接觸人。很多時候,當孩子再長大一點的時候,他自己就會覺得,其實別人並不象他想像的那樣關注自己,他自己就不會那麼過於敏感,「害羞」的問題就會改善很多。

問:您前面提到,如果家長和孩子産生矛盾,家長應該冷靜下來幷且time out(暫停)。但有時家長冷靜下來了,而孩子鬧得更凶,這種情况怎麽處理?

答:如果父母抱著處罰孩子的心態在time out,是得不到好的結果的。比如,孩子做錯了,家長在生氣,想處罰孩子,故意不跟孩子說話,冷漠處理,那麽這個心態只會更加刺激孩子。所謂Time out並不是雙方互不搭理、也不說話了,這種態度並不理智。而是家長先把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再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互動,這才是time out的真正含義。

問:孩子對自己的錯誤不知悔改怎麼辦?

答:要正確引導,耐心的說服教育。一方面不要過於苛責,應該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對錯誤也不要縱容。這輛種極端都會造成不好的後果。

有時孩子做錯了事,嘻皮笑臉,家長就誤以爲他不知悔改、或誤以爲他對犯錯無所謂,其實並非如此。其實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之所以嘻皮笑臉是他想掩蓋自己的尷尬。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父母應該安慰孩子,想辦法消除他這種尷尬的感覺,然後心平氣和的給他指出錯誤。假如誤認爲他對自己的錯誤不在乎、「無臉無皮」,家長可能會更加生氣,那就會導致結果更加惡化。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不顧及他的自尊心,那也會傷害他。

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

答:我建議,不要在孩子面前講:「你絕對不可以交异性朋友。」因爲如果這樣講,即使孩子在外面交了异性朋友,他也不會告訴你,你就無法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的重要職責是陪孩子一起成長,所以家長的態度要寬容一些,從而幫助孩子度過情緒的低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目下的金融危機中﹐許多家庭面臨經濟困難。親子書房中文圖書館4月19日在南灣世界文化中心舉辦座談會,主題是經濟危機中的親子教育。畢業於台大社會系﹑後赴美獲得幼教博士的陳姝伶介紹了在經濟危機情況下,訓練孩子遇到困難時懂得如何處理﹐幫助父母教導對不同年齡孩子培養金錢價值觀念,面對經濟困難如何與子女溝通等。
  • 常覺得家中的青少年對父母的態度冷淡或不耐?親子關係如能處理得宜,父母也可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
  • 情感教育(Emotional Educaiton)是教育的世界趨勢,被看成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在教育過程中關注被教育者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教育個體的健康發展。但由於情感教育不像知識教育那樣具有可視性和測量性,往往易被家長們所忽視和不夠重視。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您是不是心疼寶貝的爸爸媽媽?不小心寵壞了孩子可不是件好事兒。其實給不懂事的孩子上規矩,恐怕是為人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之一了。給孩子立規矩不能框的死死的,也不能過於任性;具體需要對孩子深刻瞭解後再做相對應的規定。
  • 最近參加「愛的書車」巡迴宣導研習會議,講師的內涵和準備的資料非常充實。其中,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講座陳老師提供的資料,大大震撼了我的心靈,資料提到:「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有深度和廣度的閱讀」。
  • 孩子成長到幾歲才可以放心讓他們獨自在家?其實,沒有特別年齡標準,主要取決於孩子的獨立性、適應能力以及他們的心理成熟度。也許一個13歲的孩子還不喜歡獨處,一個15歲的孩子也可能會招朋引伴邀請朋友到家裡來玩耍。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可是在孩子的眼睛裡,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呢?來看看甚麼樣的媽媽不受寶寶「待見」吧: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任何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更不會鼓勵孩子的謊言。但是,怎麼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又不縱容孩子說謊呢?
  • 現代父母奉行愛的教育,不願意打孩子,但又不能放任不管教孩子,到底父母要如何孩子管教才適當呢?臨床心理師提供父母教子五大心法,有效管教卻又不傷親子關係。
  • 許多人都知道,外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中國的傳統式教育有著極大的差異。而移民到加拿大的父母更是時常在電視和生活中接觸著不同的教育方式。加拿大的父母往往採用「愛心教育」,不吝嗇給予微笑和鼓舞,卻不會溺愛孩子,而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主。他們的教育滲入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孩子無時無刻不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期待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加拿大父母育兒的簡單例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