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松:中國足球是中國社會的縮影(上)

雲松

人氣 117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6月29日訊】6月15日安微合肥,中國足球隊1:5慘敗於泰國青年隊,舉世震驚、舉國嘩然。一場普普通通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友誼賽,激起這麼大的波瀾,誰也沒料到。與此同時,近鄰兩國日韓足球都相繼挺進了巴西世界盃,這已經是韓國連續八次、日本連續五次打進世界盃決賽圈。日韓足球高歌凱旋,而中國足球卻在繼續墮落,慘敗於不入流的泰國隊腳下,差距之大,反差之強,令人掩面。

不巧的是,這一天還是習近平60歲生日,中國足球送給習大大的這份生日賀禮,實在令這位超級球迷難堪。中國夢未醒,足球夢先破滅了。6.15慘案,將中國足球打回原形,那種用巨資引援堆砌的虛假繁榮,像泡沫一樣被無情的現實刺破。中國足球一夜之間從盛夏返回嚴冬,不可避免的開始新一輪折騰,聲討、問責、換帥,尋找替罪羊,然後又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惡性循環,繼續墮落。

中國足球輸球早已不是新聞,但這種輸法,確實難以接受。難怪媒體一片嘩然,稱之為「慘案」。自從米盧率領國足在日韓世界盃曇花一現、鎩羽而歸後,中國足球就每況愈下、醜聞不斷、屢戰屢敗,已經連續三屆無緣世界盃了。不但打不進世界盃決賽圈,而且連續三屆在世界盃亞洲區資格賽小組賽就被淘汰,亞洲區10強賽都打不進,遑論世界盃?世界排名也跌落在百名開外。更可怕的是,中國足球的未來看不到一點希望,青年隊、少年隊包括女足都是一敗塗地。中國足球不但未能增光,反而為國人添堵,成為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中國球迷不知還要在世界盃上當多久的看客。一次次抱有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每次參加大賽中國足球都是受虐,輸的沒有底線,輸的沒有尊嚴,國人早已被中國足球折磨的疲憊不堪。中國足球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足球問題了,而是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了,成為當今世界上的一大奇觀了。

中國不是號稱體育大國嗎?中國運動員不是在奧運會上披金掛銀、風頭十足嗎?十三億人口為甚麼就玩不轉這小小的足球?

是中國對足球不重視?還是投入不夠?還是中國球員身體條件不行,不適合足球這項運動?這些都不是原因。中國老百姓熱愛足球,政府甚至把提高足球水平上升到政治高度,不能說不重視。中國足球也不差錢,球員已經邁入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的行列,是中國體育界收入最高的群體,堪比奧運冠軍。要說身體條件,中國和日韓都是黃種人,球員的身體條件甚至比日韓好,他們能行,我們為甚麼不行?無數人都在探尋中國足球萎靡不振的原因,尋找醫治中國足球的良方,但都沒找到中國足球的真正癥結。本文將首次全面解剖中國足球,全面揭示中國足球的真相,告訴你中國足球落後的真正原因。

一.足球運動的特點

足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全球。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盃比賽是堪比奧運會的體壇盛會,也是全世界球迷狂歡的節日。在世界盃比賽期間,全世界都在為這小小的足球而瘋狂,毫不誇張的說,這一時刻是足球這個小球轉動了地球這個大球。在某些方面,世界盃甚至超過了奧運會,奧運會賽期半個月,而世界盃長達一個月;奧運會主要集中在一個城市比賽,而世界盃分散在舉辦國的多個城市比賽,對旅遊、交通的帶動以及社會的參與程度要超過奧運會;奧運會有很多冷門項目,有很多實力相差懸殊而無人問津的比賽,而世界盃從小組賽開始就緊張激烈、場場火爆、冷門迭出,每一場比賽都堪稱經典;奧運會有三百多塊金牌,很多金牌的含金量都不高,而世界盃只有一塊金牌、一座金盃,而這座金盃就是無尚的榮耀,是當之無愧的皇冠,依我看100塊奧運金牌也抵不上一座世界盃金盃。足球的影響力,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是其他體育項目望塵莫及的,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運動。

足球是一項有很高技巧,非常講究整體配合,有著嚴明戰術紀律而又很依賴臨場發揮的集體運動。一支高水平球隊,必須要有充沛的體力、良好的個人技術、鮮明的戰術打法、頑強的鬥志等等,而這些風格的形成,都需要球隊和球員在大量高水平的比賽中積累。足球水平不是練出來的,而是賽出來的,是戰出來的,是高水平競爭出來的,這是這項運動的最大特點。訓練只是一個基礎,而比賽才是提高的關鍵,所以足球這個項目不適合圈養,把球員集中起來長期集訓,光訓練不比賽是提高不了足球水平的。訓練再好,沒有實戰經驗,比賽也發揮不出來;訓練和比賽完全是兩回事,訓練好比紙上談兵,而比賽則是真刀真槍。對於一個球隊來說,要提高水平難的不是體力、配合、戰術等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作風、凝聚力、專注度、拚搏精神等精神層面的東西;對一個球員來說,要提高水平最難的也不是足球的基本技術,而是足球意識和比賽的臨場應變能力。而一支球隊戰鬥力的形成、精神力的產生,都需要經驗的積累和勝利的累積,這都需要球員在長期高水平的比賽中鍛練才能達到。從小到大,都需要這種高水平的訓練和比賽,都需要這樣的足球氛圍和競爭環境,才可以訓練出高水平的球員,才可以培養出高水平的球?

要提高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成功的事情,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廣泛開展普及足球運動,大力發展草根足球和校園足球,在此基礎上開展規範的各級職業聯賽,維護比賽的公平公正環境,優化配置好各種社會資源,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熱情,才可以搞好這項運動。徹底的職業化是提高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唯一必經之路。規範的職業比賽可以使球員得到很好的實戰鍛練,提高技術水平,保持足球運動的競爭性;而高水平的比賽又可擴大足球運動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社會關注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源,反過來又會促進足球運動的發展,實現良性循環;而且激烈的競爭環境也可以使更多的優秀運動員脫穎而出。一個國家的足球運動水平,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社會關注是基礎,草根足球、校園足球是塔基,各級聯賽和商業運作是塔身,而國家隊則是金字塔的塔尖。塔尖的高度,完全取決於塔基和塔身,沒有寬廣的塔基、堅實的塔身,幻想空中樓閣似的塔尖是絕對不現實的。國家隊的水平,根本不是練出來的,而是這個國家開展足球運動自然而然的結果,是足球這項運動開展水平的真實反映。足球運動開展的好的國家,國家隊水平自然就高,成績也好,反之?
然。

中國的體育政策,就是奧運戰略,純粹以奧運奪金為目的,是一種典型的政績工程。所謂的舉國模式,就是由國家投資,全方位保障,選拔一些優秀運動員集中圈養,長期集訓,幾年磨一劍,然後拿到奧運會去爭金奪銀。中國幾乎所有的奧運項目,都是這種模式,特別是小球、舉重、跳水、體操、柔道、賽艇、划船等優勢項目全是這種模式。而這種模式,和項目普及沒有關係,和群眾體育也沒有關係。為了取得突破,中國還專門在那些不普及觀賞性不高的冷門項目上下功夫。這些項目參與國不多,選手還多是業餘選手,取得成績比較容易。這實際上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以舉國對個人,以專業對業餘,為奪金而奪金,當然容易取得好成績,可是這種成績有甚麼意義呢?

同為奧運大國,美國的奧運金牌要真實的多,含金量也要高得多。美國的金牌是體育發展的自然結果,而中國的奧運金牌是政府追求的結果,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美國人民也喜歡奧運金牌,但美國政府絕不會花納稅人的錢專門養運動員為奧運奪金。美國體育立足於社會,從事某項運動的運動員要自己能夠生存。那些社會關注低、群眾基礎差、觀賞性不足的項目,生存無法解決,自然沒有人願意從事,所以美國參與的都是競爭最激烈的最熱門項目,比如田徑、游泳、球類等項目,這些項目的金牌,塊塊都是貨真價實。美國三大球都在奧運會上奪得過金牌,這是甚麼含金量呀?美國人從來沒有獲得過奧運舉重金牌,而中國是奧運舉重金牌大戶,每屆奧運會都能囊括半數以上的舉重金牌。是美國人體力不如中國人?那美國人為甚麼能夠在世界大力士比賽中稱雄呢?其實就是因為美國人把舉重作為身體訓練的一種手段,一種基礎的輔助訓練項目,而不會為了奧運奪金專門開展這種傻、笨、粗的運動。如果美國人也像中國一樣針對中國的一些優勢項目來長期集訓,那誰能比過誰還很難說。

而中國所向披靡的奧運戰略、奧運模式,一遇到足球就傻眼、完全失靈了呢?因為足球是一項非常誠實的運動,這項運動絕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來不得半點虛假,任何急功近利、偷奸耍滑的行為搞足球都行不通。中國奧運模式的那種集中圈養,不符合足球運動的特點,和足球運動對不上號。足球運動是世界主流運動,各個國家都參與,發達國家更普及,競爭是非常的激烈。足球運動沒有捷徑,就是從普及開始,從最基礎的青少年足球抓起,一點點積累,一步步提高。這絕不是隨隨便便找來11個人就可以玩的遊戲。同為集體項目,足球和籃球、排球還不完全相同,這些項目即使沒普及走精英路線也可能會成功,但足球這個項目不行,必須把足球運動普及好了,足球運動整體水平上來了,國家隊才會水漲船高。

足球運動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不但具備了很高的競技水平,而且是一項非常成熟的職業體育運動,已經形成了很科學的發展模式。一個國家要搞好足球,就是要普及足球、有一個好的群眾基礎;有一大批規範而健康的職業俱樂部;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職業聯賽體系;有一個有權威的能夠獨立運作的行業協會,這個協會必須要對足球運動的發展作出有效的規劃和指導,而且必須能夠對全行業進行有效的管理;有公平公正的比賽環境;有好的商業運作模式,使整個行業能夠良性循環,等等。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是一項很龐大的系統工程,是無止境的,每一項都要落到實處,踏踏實實的,絕不是喊喊口號就完事了。足球發達國家走的都是這條道路,實踐證明這是唯一成功之路。可以說,這條路就是足球的普世價值,就是足球運動的客觀規律。

二、中國足球的改革和現狀

中國足球的管理體制在九二年前也是由政府包辦,和其他項目一樣,都是走專業隊模式,由業餘體校、省市級專業隊和國家隊組成,具有典型的計劃經濟特徵。這種體制運行了四十年,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步履維艱。比如,體育部門要搞足球,就要養一大批人,包括官員、運動員、教練員,人員多,但比賽很少,地方隊除了四年一度的全運會外,就幾乎沒有甚麼像樣的比賽了,隊伍長期圈養,終日無所事事;因為沒有比賽,足球水平也提高不上去;因為水平低,足球比賽也沒有吸引力,社會關注度很低,觀眾少,國家隊還好點,地方隊比賽觀眾很少,三五毛錢的比賽都無人問津,所以那時候的比賽多是集中比賽的賽會制;體育部門不堪重負,省隊除了成年隊外,還得養青少年隊,下面的一些重點地市也得成立專業隊,一個省就得養千人以上,搞足球養的人比其他項目多的多,花的錢也多的多,還不容易出成績,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體育局有點吃不消,除了個別足球發達地區和經濟條件好的省市外,大部份體育局都不願意搞足球這個項目;運動員待遇很低,除了很低的一點工資和很少的一點訓練津貼外,運動員就沒有其他收入,因此運動員沒有積極性,也看不到前途;而且最重要的是運動員的出路無法?
決,退役運動員無法安置,以前國家管企業,退役運動會還可以往國有企業安置,現在經濟改革了,企業都自主經營,往企業塞人越來越困難,而體育系統和政府部門不可能容納消化這麼多的運動員。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使足球完全陷入困境,迫使管理部門對足球體制進行改革。

1992年在北京西郊召開的紅山口足球工作會議,確立了中國足球的改革方針,就是走職業化道路,開展職業聯賽。具體思路就是將各省市的專業足球隊有償轉讓給企業,由企業為主體組建職業俱樂部,在此基礎上開展職業聯賽。經過一段時間籌備後,1994年中國足球首屆職業聯賽甲a聯賽正式啟動。甲a運行10年後,2004年更名為中超聯賽,到目前為此,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整整搞了20年。

在職業聯賽的初期,這項改革確實對中國足球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比如吸納了大量社會資金的進入,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足球的資金問題;提高了社會關注度,提高了足球的影響力,把觀眾吸引到了球場;大幅度提高了球員的收入;足球有了商業化運作的模式,等等。但是,隨著聯賽的深入,這個模式的弊端顯露出來了,更深層次的矛盾也暴露了,中國足球運動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現存體制也成了阻礙中國足球發展的最大障礙。

李承鵬等足球評論員稱中國足球為偽職業聯賽,很有道理。中國足協搞職業聯賽的真正目的是想把包袱甩給社會,不用再負擔運動隊的開支,也不再發愁運動員的出路,他們只負責管理,不用承擔任何實際責任,坐享其成。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沒有責任,只享利益,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相關新聞
中國足協將足球成績差歸咎「風水不好」
周立波諷刺中國足球惹怒足壇 民眾熱議
貝克漢姆任中超聯賽「形象大使」
中泰足球賽1:5爆冷 博彩公司遭「暗算」緊急封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