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隱:這真的是「高壓線」嗎?

劉隱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2月09日訊】每年公務員招考時,那種異常火爆熱烈的場面,中國人早已見怪不怪了。成千成萬人爭奪一個崗位,千軍萬馬齊擠「獨木橋」,世界少有,中國獨具,真可算得一大特色了。個中緣由盡人皆知:公務員這個行當,早已成為國人最為搶手的「香餑餑」了,無怪乎世界上把「在中國做官」當作一大美差。

  然而,有人卻偏偏對此視而不見,而且是官方的權威媒體,竟說甚麼現在「官不好當了」,「當官越來越不自在了」,「吃點喝點,送點收點,辦公室大點,車配得好點,處處都受到掣肘」云云。甚至還有人危言聳聽地說,官場成了當今中國的「高危行業」。

  真的不「自在」嗎?真的怕「高危」嗎?很簡單,不做官不就行了,誰又讓你來擠這座「獨木橋」呢?而且削尖腦袋,鑽營拍馬只想把官越做越大。討了便宜還想賣乖,豈不讓人嗤之以鼻。

  不過,持此論調也並非空穴來風,這主要是因為最近中央出台了「八條」及一系列有關糾正官員作風的禁令,於是有人便將此稱之為「高壓線」,碰不得,並由此發出了「為官不易」的感歎。

  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這裡,姑且先舉兩個例子看看:

一個是關於公款招待的事。

  各地駐京辦究竟是幹甚麼活的?據說,一是跑「部」「錢」進,二是招待官員,的的確確的一個滋生腐敗的場所。為此,中央已嚴令撤銷。但效果實在不佳,據媒體披露,「一些駐京辦改名為服務中心、聯絡處、會館等,仍然私下運行。」有一家駐京辦的工作人員透露,「去年平均接待省級領導5次左右,一年僅公務接待超過2000次。」

  二是關於企業行賄的事。

  中國的民營企業,隨著政治風向的變煥忽進忽退,幾經波折,受到責難最多的則是民營企業靠向官員行賄而發家的所謂「原罪」(國營企業自然也不乾淨,但那更多的是另一種犯罪形式)。這能完全怪罪得了他們嗎?一篇文章這樣寫到:「在一個政府與市場邊界模糊,政府權力過大的市場中,民營企業要想取得發展,很難不去攀附政治權貴尋找靠山。無論是獲取資金、項目,還是得到地塊、礦山,只要有相關『領導關照』,就能一路綠燈,否則寸步難行。」

  以上事例絕非個案,各行各業比比皆是,只不過表現的形式,採用的手段不同罷了。這足以說明,在當今中國,權力仍然是至高無上的,而且獨家經營,別無分店。官場的奢縻之風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有效遏制,官員的犯罪行為之所以一直受不到嚴厲懲處,其源概出於此。

  在這一權力模式動作之下,任何嚴厲的措施都無濟於事,最多只能治其表而不能治其本。甚麼「高壓線」?倒不如說它是「鋼絲線」更為準確一些。君不見馬戲團那條「鋼絲線」嗎?能上下彈跳,左右擺動,雜技演員可以在上面玩出各種花樣來,以此博得周圍觀眾陣陣掌聲。

  其實,中國的老百姓對此早也看得透徹,他們常常用「碰到風頭上」來評說那些因此而落馬的官員。既然是風,那就有時大時小之別,更有風平浪靜之時,只要能躲過風頭,就可以照樣穩坐官位,作威作福了。

  人們之所以把這次整治官場作風的禁令比作「高壓線」,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高層執行者決心的依賴。殊不知所謂決心,仍然只不過是個人的一種態度罷了,必然會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可以很大,亦可很小;此時可有,彼時可無,絲毫不會受到制度的約束。尤其對於制定法令者來說,誰又是治裁他們的「高壓線」呢?不是說「常委不立案」嗎?「形不上大夫」仍然是當今中國不可僭越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就不乏堅決反腐的英雄,但由於制度所制約,哪一個也跳不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巢臼,反到最後,不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便是引火燒身自取其咎。

  說來可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能公平公正嗎?錢放在自己的口袋裡,而且並非私錢而是國家和人民的錢,要他精打細算而不揮霍浪費怎麼可能呢?更不要說貪污腐化損公肥私了。世界上一些先前國家早就解決了這一難題,錢是由國會來掌握的,政府花多花少得由國會來審核批准,你能隨便花錢嗎?類似這樣現成的好辦法不採用,卻連篇累牘地去制定那麼多規則,興師動眾地搞那麼多形式,實在是捨本逐末,事倍功半,出力而對又不討好。

  有良藥而用,他真的想治病嗎?

  我懷疑。

相關新聞
劉隱:「不折騰」,行嗎?
劉隱:帶血的GDP
劉隱:公平更是硬道理
劉隱:為窮人辦事?為富人辦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