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鄭孝祺/紀曉萌
font print 人氣: 412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紀曉萌綜合報導)如果有人告訴你大腦是個小宇宙,宇宙是個超級大腦,你能理解嗎?會相信嗎?2012年11月16日,《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無獨有偶,雜誌編輯和作家朱迪思‧霍珀(Judith Hopper)和她的先生迪克‧特瑞西(Dick Teresi)合寫的《三磅宇宙》(Three Pound Universe),把人腦比作三磅重的宇宙。在書的第33頁,有兩張圖片,一張是大腦皮層,一張是宇宙暗物質,這兩張圖片也是驚人的相似;說明大腦就像一個微縮宇宙,而宇宙則是一巨型的大腦。

這些研究發現至今仍被不斷報導與關注,似乎預示著科學領域的巨大突破。如果這些發現最終被完全證實,那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宇宙、對人體、對生命以及對人和宇宙之關係的認識。

網絡不同 但自然生長動力相同

《自然》雜誌的研究報告顯示,某些未知的基本規律可能支配著多種或大或小的系統,從腦細胞之間的電信號傳遞,到社交網絡的擴充,乃至宇宙的膨脹。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德米特里‧戈里尤可夫(Dmitri Krioukov)說:「不同的網絡,如互聯網、大腦和社交網絡,其自然的生長動力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擬程序,將早期宇宙分成儘可能小的單元,其中時空的份額比亞原子的粒子還小。模擬將所有的量子(或稱節點)聯繫在一個巨大的,具有因果關係的天體網絡中。

隨著模擬的進行,宇宙的歷史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時空單元,星系中物質的「網絡」連接由此也不斷增長。當研究人員將宇宙歷史與社交網絡,或者大腦回路增長的方式對比時,發現這些網絡都以相似的方式擴展:它們會協調相似節點與諸多連接節點之間的關係。

研究還發現,大腦中的連接有著極其高的組織化,大腦的結構就像是城市的佈線網格,神經元遍及各個角落。

戈里尤可夫說:「對於物理學家來說這是個即時信號,意味著自然的運作中還有某種人類尚未知道的東西。」很可能在這些不同的網絡之中,有一些未知的規律在支配它們運行。「研究結果提醒我們,也許是開始尋找這些規律的時候了。」

全息照片 論證宇宙的不可分性

17世紀,微積分的發明者、著名的哲學家兼數學家、物理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認為,「超自然」的事物預見並創造了這個物質的世界。萊布尼茨對微積分的發現促使在200年之後科學家提出全息論。曾與愛因斯坦一起工作過的倫敦大學理論物理教授大衛.波姆(David Bohm:1917-1992)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

甚麼是全息呢?比如一張照片,裡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許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

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份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份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全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大衛‧波姆曾闡述說,獨立存在的事物展開來所看到的秩序之下其實存在著一種不可分的整體的有序性。這一整體與各個展開的個體同時共存。所以宇宙就如同一張巨大的全息圖,它的各個部份既包含於整體之中,而整體亦包含於個體之中。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隱含這整個宇宙。

韓國人鄭潤在其《微塵中的無限宇宙》一書的「分形宇宙論」中寫道,萊布尼茨發表了叫做單子論(Monadology)思想。那是一種宇宙由無數個單子(monad)構成,每一個單子裡有一個完整的宇宙。即一個粒子如果在其裡面又包含著一個完整的宇宙,那麼,那個宇宙會由更小的無數個粒子構成,而在那每一個粒子裡面又會有其他更小的宇宙。

斯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卡爾‧普里布拉姆(Karl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的,他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 1920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卡爾.拉甚利(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甚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

然後在1960年代,普里布拉姆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他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

佛道學說 超前揭示宇宙之奧秘

迪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是《時代週刊》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也是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教授,他在《赫芬頓郵報》的博文「你的大腦就是宇宙」中,也引用了《自然》雜誌的這個研究。

喬普拉提到了古老的印度宗教的宇宙觀——「因為是最小的,所以也是最大的」(As is the smallest, so is the greatest)。喬普拉說, 如果我們承認每一個系統都是由反饋迴路、動態平衡和持續的自我組織驅動的,那麼現代科學的認識就又完全回歸到了這一古老的智慧。

隨著越來越多的宇宙的真實被發現和證實,人們會發現道家所說的「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和佛家所講的「一粒沙裡有三千大千世界」是更高的科學。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在沒有現代科學的幾千年前,以佛道為主的修煉界是如何知道宇宙奧秘的呢?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6月12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十一日法新電)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將高科技「伽瑪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GLAST)發射入軌道後,天文學家有望能揭開宇宙伽瑪射線的神秘面紗、看到更深處的宇宙及其起源。
  • (大紀元記者鄭宜芬台北報導)古今中外幾千年來,人類一直渴望探索宇宙的奧秘,每年由國科會主辦的「2009科學季:仰望星空四百年」特展,於8月8日至9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開展。今年以聯合國訂定的伽利略「全球天文年」為主題,有最新科技設備、新穎3D劇場、即時互動展示、操縱天文觀測,以及名人說故事等10大主題區、31項展品,讓參展民眾體驗宇宙星空的壯麗,可說是歷年之最!
  • (中央社日內瓦30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今天以創紀錄能階(energy level),開始在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內進行粒子對撞,為探索宇宙奧秘開啟新的一頁。
  • 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成功困住並貯存反氫原子的時間,長達破紀錄的16分鐘,這項驚人的科技壯舉,有助深入了解反物質的奧秘。
  • 美國猶他州一名男子接受疝氣手術後,一張開眼見到妻子竟認不出來,直問妻子「你是誰」。
  • 人類能夠穿越時空隧道嗎?這是科學家們一直努力想要破解的謎題。近日,英國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教授在英國科學節上發表演說表示,如果能夠研發出接近光速的物體,便有可能將人類送往未來。而實際上,科學研究已經發現愈來愈多人類穿越時光隧道的實例,宇宙空間之謎已漸漸被解開。
  • 一項新的研究稱,演奏樂器可以幫助阻止因年齡或疾病造成的智力下降。
  •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員開發出一項突破性的研究,不用解剖就能窺探大腦的神經網絡。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大腦變成幾乎完全透明,因此可以「透視」並研究大腦的運作而不用剖開大腦。
  • 脑扫描显示,男、女的大脑神经网路“截然不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擅长。
  • 一項能改善多種物質特性的發明,能縮短酯化時間讓酒更香醇、提升燃料效果使汽車更省油、拉高裂解減慢炸油劣化等,這套「量子共振產生器」由吳丞哲研發使用,除了能將電磁波轉換成生物能波外,可讓不同載體儲存並諧振能量到人體上,活化細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