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與貨幣量增長脫節 釋危險信號

人氣 4

【大紀元2014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報導)最近,根據中信證券分析師觀測研究,中國大陸GDP增長與貨幣超發和社會融資規模已經脫節,釋放出一個危險信號: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實體經濟長期「失血」,銀行資金只在做空轉遊戲,將對經濟體的基礎產生巨大威脅。

中國GDP增長與貨幣量增長脫節

陸媒《財經網》7月31日發表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文章,認為中國大陸第二季度經濟增長與貨幣量的增長無關。

鄧海清表示,通過觀測M2、社會融資規模與GDP的關係,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在社會融資累創新高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反而出現了階梯式下行。其給出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企業在市場活力不足的情況下,貸款沒有能夠充分使用,銀行貸款規模不斷做大,其動機是不斷進行存貸轉換,銀行的規模及其理財產品就在這種存貸轉換中不斷做大,並導致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上升。

據其分析,中長期貸款占銀行體系貸款比例的趨勢性下滑,對應的是經濟活力減弱,這一指標若不恢復增長,M2不僅不能催化經濟過熱,反而對經濟回穩的拉動作用也將極大受限。

鄧海清認為,經濟活力下降使得銀行沉澱資金過多,M2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不存在。

銀行資金空轉 倒手牟利

數年來中國廣義貨幣高速增長,實體經濟資金卻依然短缺,顯示實體經濟與金融數據的脫節,釋放了一個危險的信號:金融機構的資金在「空轉」,而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實體經濟得到的支持卻微乎其微。

業內人士對於「金融空轉」的理解是,銀行貸款沒有用到有效益的地方去,而是在市場上通過不斷倒手來牟利。

大陸網絡財經評論人士譚浩俊今年3月12日在《BWCHINESE中文網》發文表示,大陸銀行業的泡沫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貨幣規模如此之大,卻還不時出現「錢荒」,很大程度上,就是泡沫氾濫的結果。

中國經濟的「造血」機製面臨巨大危機

實體經濟是一個經濟體的「造血」機制,信貸資金如果對最需要資金的製造業缺乏支持,這個經濟體的基礎將面臨巨大危機。

最近,大陸官方陸續公佈了6月份的工業用電量、信貸量和鐵路貨運量等三大指標。

據報,6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速從5月的5.5%降到5.1%;中長期貸款新增規模4678億元,低於上月的5500億元,在新增人民幣信貸中的占比也從5月的63%回落至43%;鐵路貨運量30843萬噸,同比減少1.4%。

而陸媒《華爾街見聞》7月25日報導,6月底以來國信宏觀高頻擴散指數頻頻下滑,主要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發電量和耗煤量同比表現都相對疲軟。

陸媒表示,中國實體經濟整體表現不佳,經濟在第三季度仍然存在回落風險。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中國貨幣嚴重超發 M2近百萬億引發高通漲
信貸瘋狂 中國貨幣量4年翻一番
中國印鈔逼近百萬億 被指推高物價房價
中國貨幣供應量首超百萬億 10年翻6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