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郵調查:中國富人置業 鑽稅務漏洞

人氣 12

【大紀元2015年10月08日訊】 (大紀元記者魏思明溫哥華編譯報導)環球郵報近日披露的一份調查顯示,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在本地投資置業,利用加拿大納稅系統的漏洞轉移資金,規避各種稅收,對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非常顯著。
    
據環球郵報報導,一家北京私股公司的經理Jing Sun在溫哥華購買一棟價值230萬的豪宅,同期他向居住在溫哥華的家人匯款金額近200萬元,而Jing Sun當年的報稅收入僅19,000元。
    
環球郵報這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利用加拿大稅務系統漏洞, Jing Sun只是其中的一例。
    
在溫哥華,很多人抱怨外國買家的投機行為,導致溫哥華獨立屋在近10年來價格飆升,令本地居民難以負擔昂貴的置業成本。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亦成為本次聯邦大選的熱門話題之一。
    
哈珀政府承諾,若再次當選,計畫明年花費50 萬元來收集外國房地產投資者的數據,以回答人們關注的問題:外國買家對溫哥華住宅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少?以確定是否要實施新的稅務和管理條例來保障大溫房屋的可負擔性。
    
根據對公共數據的調查,包括土地所有權、稅務報告和法庭紀錄,很多富有的外國人家庭在溫哥華置業投資,但納稅很少,或報零收入,以自住為由不支付資產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簡稱CGT)。
    
多倫多稅務律師David Chodikoff說:「我的確有客戶處於這種情況下」。Chodikoff說,大部分有錢的外國買家沒有違反法律,但利用了避稅技巧或是鑽稅務系統漏洞。
    
一些會計師和稅務律師說,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普遍在加拿大不支付個人所得稅,而是通過配偶或孩子轉移資產。
    
調查發現,近期在溫哥華一著名豪宅區,三分之一的百萬豪宅登記在家庭主婦、學生或公司的名下,而真正付款人的身分被隱藏起來。
    
當配偶或孩子出售他們名下的房產時,可聲稱是自住房屋,並非投資,因此可以不用支付資產利得稅。
    
其他來自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溫哥華的一個中國富人聚集地、Dunbar社區,四分之一家庭的2013年報稅收入少於35,000元,屬低收入人群,而價值200至300萬元的獨立屋的地稅大約為1萬元,顯示他們所報的家庭收入是令人質疑的。
    
此外,地產局的紀錄顯示,在過去2年,在溫哥華一個主要社區有250棟價值200萬元以上的房屋被出售,其中85%的買家登記的業主名字為中國名字,其中有多少是加拿大公民無從知曉。不過從Macdonald地產公司和ReMax地產公司獲得的2014年統計數據,他們有70%的客戶來自中國大陸。
    
另一關鍵問題是外國業主是否導致大溫房地產房價高企,而那些支付稅款修建醫院和道路的當地人備受壓力。調查認為,外國買家對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產生的影響非常顯著,自2010年,被調查250棟物業中,有三分之一的價格漲幅超過50%,其中一些甚至翻倍增長,這些房屋在此期間至少被出售兩次。
如果是這樣,加拿大不僅無法保障房屋可負擔性,同時會損失急需的省和聯邦稅收。◇

責任編輯:何堅

相關新聞
溫哥華業主將100%負擔後巷鋪設費用
卑詩省將頒布新規 保障分契物業業主權益
卑詩短租新規5月生效 省府:提供更多長期住房
大溫4月推出近2000套預售住宅  銷售強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