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精神的寓意——無邪之心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902
【字號】    
   標籤: tags:

上古時期,伏羲大帝住世時,在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有龍馬浮出,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大帝仰觀天象,俯察地法,推演出先天八卦,結束混沌朦昧,打開中華文明淵源。

由此,源於古典孕育的龍馬精神,在神州大地留下瀟灑昂揚,神采駿逸的剛健,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在小說《西遊記》中,也有一段龍馬的故事。

悟空隨唐僧西行行至蛇盤山鷹愁澗。當時正值寒冬臘月,朔風凜凜,滑凍凌凌。迭嶺層巒峻山險惡,前行之路佈滿懸崖峭壁崎嶇難行。

師徒二人來到澗水邊,觀看景致,不料從澗水中陡然竄出一條龍。悟空眼疾手快,立刻就把唐僧抱起飛到高阜上。瞬間移動了地方,唐僧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何事,悟空就已經肯定的對唐僧說,我們的馬被那澗水的龍吃了。

悟空的回答超過了唐僧的認識能接受的範疇,不由的說道:「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唐僧認為那匹大馬是驚張溜韁,跑到哪個山凹裡了,他讓悟空再仔細看看找找。

悟空的這雙眼睛,白天能看一千里路吉凶。像千里之內,蜻蜓展翅,這些小事他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可這雙眼睛,怎麼也看不到那匹大馬。因此悟空斷定,白馬被龍吞了。

唐僧一聽白馬被吃了,馬上淚如雨下:「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這隻大唐的雄鷹,當下似乎被一匹馬折斷了翅膀。唐僧一會兒要馬騎,一會兒又擔心妖怪害他,死拽著悟空不放。唐僧的無厘頭惹的悟空暴喊如雷:「莫要這等膿包行麼!」,又萬分惱怒他:「你忒不濟,不濟!」

這位「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的大唐聖僧,此時此刻面臨的難題又是甚麼?此澗的本身就是答案。

悟空和小白龍打了幾個回合,小龍難以招架,於是將身一幌,變作一條水蛇跑了。悟空當時急的七竅冒煙,直接念了咒語,召來土地和山神詢問。這兩位神祇告訴大聖說:「這澗中自來無邪,只是深陡寬闊,水光徹底澄清,鴉鵲不敢飛過。」之所以名為鷹愁陡澗,因為澗水太過清澈,能照到自己的身影,鴉鵲飛過認為是同群之鳥,常常不由自主身擲於水中,因此鴉鵲都不敢飛過。

接著土地講道:「大聖不知,這條澗千萬個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原來思無邪的力量,能使千萬個孔竅相通相連,無邪的一念都能形成深遠的波瀾。

人要想做成一件事,需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成就。西天之路萬里之遙,艱險坎坷,磨難重重,非是普通的凡馬所能經受,所以就需要真正的龍馬。小說中菩薩講道:「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歷得這萬水千山?怎到得那靈山佛地?須是得這個龍馬,方纔去得。」

《西遊記》中講到,具備龍馬精神的前提,首先要約束奔騰的意馬,使思想清澈無邪;無邪之心能使人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也只有無邪,才能使身體內千萬個孔竅相通,形成深遠的波瀾,推動人心不懈的勇往直前。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這一章回的中心,就是告訴唐僧,他心中那匹奔騰的意馬,已經阻礙了他的進程。要想到達西天取得真經,惟有真正的龍馬,才能加持他繼續西天取經的意志。

落伽山山神變作一位老者奉菩薩之命,贈送給唐僧一副新的馬鞍。老人說:「我那裏倒還有一副鞍轡,是我平日心愛之物,就是這等貧窮,也不曾捨得賣了。」鞍轡看似尋常之物,其中蘊含著很大的寓意。落伽山山神是想告訴唐僧,約束自我,不懈怠意志,是他珍藏一生的心愛之物。無論多麼貧窮、困苦,他都不曾賣掉。他也是藉此叮囑唐僧,也惟有約束自我,才能降伏心中那匹奔騰的意馬,獲得真正的龍馬精神,到達最終的目標。

悟空原本沒有對才子佳人嚮往的這根弦,也沒有吟詩作樂、談小資之調的文雅纖弱。他的人生字典沒有太多的世俗,在最初的取經之路上,悟空和人打交道的方式,惟有金箍棒。

但隨著境界的昇華,悟空漸漸的能吟出卓有風采的詩句: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唐僧看到山勢巍峨就恐懼驚惶,以為會遇到甚麼妖怪,於是神色慌張,心神不寧。悟空見狀,就脫口而出念出了這四句詩,悟空提醒唐僧:「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跟下。」他勸唐僧不要胡亂猜疑,神思一旦不安,就會遠離大道。

小說中描寫到,自從唐僧得了真正的龍馬,馬上是「徑投大路,奔西而去」。吳承恩以一句詩講道:「廣大真如登彼岸,誠心了性上靈山。」當人有了真正的龍馬精神,其心意至大至廣,猶如登上幸福彼岸;心地至虔至誠宛如身臨靈山仙境。@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真的希望這是一場惡夢,但還是無情的發生。天津爆炸災難的場面,只能在影片中才能看到的景象,如今在現實驚人的上演。原來真實與科幻並非天差地別,而是一步之遙。
  • 經營「美國低周波治療器執照公司」的日本IHM綜合研究所所長江本勝,在接觸有關水的研究技術後,引發他為冰凍後的水結晶拍照的研究構想。因此,從1994年起他以高速攝影技術,展開一系列有關「水結晶」的科學探索。
  • 北宋著名的文豪蘇東坡,被後人譽為北宋的「全民商標」。在當時,凡是和蘇東坡有關的,無論飲食、穿戴、所用器具等,很快就會風靡掀起一陣潮流,成為時人效仿、購買、收藏的對象。因此,東坡肉、東坡魚、子瞻帽、東坡壺,帶著一代文豪的名號流傳至今。
  • 都有愛國之情,即使在七百多年前的大元也不例外。元朝版圖酷似一枚碩大的桑葉,它的疆域涵蓋的範圍有:「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即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雲南,西北到今天的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總計1500多萬平方公里,其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
  • 上古大雅德音消弭的今天,神韻交響樂能揚音大千,受到國際社會的仰慕和青睞。這一盛事不僅鼓舞人心,也讓人在迴盪的旋律中,重新找回上古的天籟之聲。
  • 「劍指青山山欲裂,馬飲長江江欲竭。 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 時光轉眼飛逝七百多年,迎著光河的倒影,看他的詩心猶如戛玉鳴珠,萬壑松濤;劍心猶如嵯峨險峻,矗立巍巍,直衝漢霄。他就是元朝的名將、名相——伯顏。
  • 在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幅雋永的古畫「子牙垂釣」。畫中的主人翁,在中國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為釣錦鱗,只為釣王侯」。民間還傳說:「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只要子牙在場,鬼神就不會興風作浪。
  • 中國古典小說很特別,一上來的開篇詞,就帶著上天入地、成王成聖的雄厚氣魄。
  • 這是唐僧一行取經歸國後,唐太宗為其慶功請宴時的寫照。太宗思慮取經之功至大至深,無以為酬,就寫了一篇《聖教序》答謝唐僧。此碑文如今現存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