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經濟刺激」措施效力減弱

人氣 116

【大紀元2016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再依賴過去的那種資金刺激措施,已經難有效力,而且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這篇發表於5月9日的題為《中國經濟刺激舉措效力減弱》的文章談到,大規模注入資金所起到的作用已經很小,所帶來的副作用是「流動性溢出效應」,即大量信貸得不到有效吸收,湧入到了其它領域。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為4.61萬億元,其中房地產新增貸款1.5萬億元,當中的個人購房貸款增加1萬億元。也就是說,所有新增貸款中,有三分之一流向了房地產,五分之一流向了個人購房貸款。

房產價格也已經超出了家庭收入水平。根據香港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的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的家庭要購買一套90平米的公寓,分別平均需要花費25年、33年、36年和19年的家庭收入。

文章表示,過去2009年到2010年期間進行了大規模刺激舉措,一年內中國國內信貸的總規模擴大了12萬億元人民幣,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34%。

而中國鋼鐵、煤炭、鋁和水泥等傳統產業長期產能過剩,抑制了收益和利潤,加劇了債務壓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中國的公司債中有1.3萬億美元的負債方是營收不夠償付利息的企業,相當於中國各銀行賬目上商業貸款的近六分之一。

北京高層智囊團成員許善達近日披露,依靠投資來維持經濟發展的嚴重後果是加劇了產能過剩。比如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四萬億人民幣投資,有相當一部分投資進入了當時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比如鋼鐵、煤炭等,導致情況更加惡化。而且只是暫時避免了經濟下行,從2011年、2012年開始就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研究員康端嚴4月末發表文章表示,產能過剩衍生出了許多「殭屍企業」,正是目前當局正在處理的問題。

「殭屍企業」就是那些無效、應該破產,卻能夠拿到政府資助或是銀行貸款以繼續生存下去的企業,主要存在於國有企業當中,而且很多是上市公司。數據顯示,滬深兩市近300家「殭屍企業」,佔上市公司總數的10%。據悉,大陸股市創建之初的1990年代,超過一半的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很多國有企業即使虧損也不會退市,以虛報財務、充當「殼資源」的方式繼續上市。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4月大陸官方製造業PMI降至50.1% 遜於預期
IMF:中國經濟續放緩
上海限購新政實施月餘 住宅成交量下跌過半
中共官方預計2017年房地產或將出現全面下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