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與卑詩、大溫 簽署第一階段撥款協議

人氣 53

【大紀元2016年06月17日訊】導語:2016年3月聯邦預算承諾給卑詩省的交通基建撥款,星期四(6月16日)終於落實,對於省府與市政正陷入僵局的公共交通籌資爭議,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星期四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在本拿比,與卑詩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簽署了三年期的第一階段公交基建撥款協議,三年內三級政府對卑詩省的公共交通建設將投資近10億,大溫成為全國首個落實聯邦交通基建撥款的地區。

(記者李道緣溫哥華綜合報導)星期四,總理特魯多在本拿比的天車運營中心說,聯邦今次向卑詩省撥款4.7億元,其中3.7億專款撥給大溫。特魯多強調,這僅是第一階段的撥款,聯邦正在與各省市商討第二階段撥款計畫。「加上省府與市政的出資,全省將對公共交通項目投入總計9.21億元資金」。

聯邦撥款大溫3.7億 新增50輛天車

特魯多說:「加拿大人要求我們減少道路擁堵,縮短他們在城市中通勤的時間。對公共交通投資,將幫助卑詩人能更快的回家與親人相聚;加速城市商業物流,亦有助於培育中產階級,並減少環境損害。」

依據第一階段撥款協議,聯邦對大溫地區撥款3.7億,省府承擔2.46億,運聯代表市政方負擔剩下的1.25億。大溫地區能獲得共計7.4億交通資金。

其中3.54億元用於改善大溫現有的快速交通項目。溫哥華市長羅品信說,這筆資金將投給大溫10年交通規劃中的14個基建項目,包括增加28輛世博和千禧線新車廂,22輛加拿大線新車廂,能分別提升上述天車線12%和55%的運能。還將購買5輛西岸快車車廂,一艘往返溫哥華和北溫的新海上巴士,及翻修天車站。

協議還將撥款1.57億元,用於溫哥華Broadway 地鐵線和素里-蘭里輕軌的規劃和前期建設,其中素里輕軌項目分得5800萬,溫哥華地鐵項目收穫9900萬撥款。

羅品信認為聯邦的撥款,令「我們將一半稅金繳給聯邦所作出的貢獻,變得有意義」,「當然我們很自豪成為全國首個落實了聯邦和省府聯合撥款的地區」。他補充說,溫哥華的地鐵線和素里市的輕軌預期在18個月內就能動工。

特魯多總理表示,7年期的第二階段基建撥款,將幫助支付包括溫哥華地鐵線和素里輕軌在內的大型項目建設。不過,這個許諾需自由黨下一屆能繼續執政,方能兌現。

特魯多在卑詩省的兩天行程中,還將聽取各團體對諸如過熱房市、住房危機等問題的反饋。

納稅人聯盟貝特曼:「我就知道」

市長議會(Mayors’ Council)週四表示,運聯(TransLink)將通過漲稅并出售運聯物業,來負擔匹配的1.25億元投資份額。

加拿大納稅人聯盟卑詩分部主席貝特曼(Jordan Bateman)評價說,「我就知道」運聯能夠湊出市政方負擔的交通基建資金。

大溫地區的市長們去年曾公投要求提漲0.5%銷售稅,稱是為支付運聯負擔的1.25億元資金份額,但被市民投票否決。當時貝特曼發起拒絕運聯漲稅的「No」宣傳活動,就預言過運聯肯定有這筆錢。貝特曼認為,運聯還能為下一階段的交通基建,擠出更多錢。

同舟難共濟 大溫公交資金仍難籌措

省交通廳長斯頓(Todd Stone)則對簽署協議很滿意,稱省府兌現了推動第一階段撥款的承諾。

不過大溫地區巴士日益擁擠的現狀,眼下可能難以改善,因為第一階段的7.4億聯邦撥款並未提供運營巴士的款項,所以運聯不能用這筆錢購買新巴士。

代表巴士司機的Unifor Local 2200工會主席Joe Elworthy批評說撥款協議未能解決大溫亟需的巴士不足問題,巴士系統是公交服務的骨幹,「我們需要更多巴士」。

聯邦政府在預算中承諾對大型項目出資提升至一半份額後,大溫地區的市長們希望省府也大方些,能將承擔份額由原先三分之一增至40%,這樣市政只需負擔10%。不過遭省府堅拒。

據環球郵報報導,北溫區(North Vancouver District)市長華頓(Richard Walton)說:「我們可以堅持底線,但聯邦承諾的撥款就會泡湯」。大溫的市長們最終讓步,同意承擔17%的份額(1.25億),並參與了星期四的簽署聯邦撥款協議。

不過,市長們最近同意以提漲物業稅和公交稅等讓步,換取省府拿出碳稅及開放路橋收費的條件,但未被省府認可。大溫市長們上月底提出的10年投資75億的交通規劃,與省府為配套聯邦第一階段撥款而推出的3年期計劃,相距甚遠。市長華頓說市長們會繼續與省府磋商。

就在上週,大衛鈴木基金會(David Suzuki Foundation)公布報告,稱大溫道路擁堵歸咎於卑詩省府投資不足,指自由黨省府2008年出臺計畫承諾交通投資47億元,但實際僅撥款11億。  ◇

責任編輯:何堅

 

 

 

相關新聞
加台會線上年會 各地同鄉會齊聚共交流
何良懋:贈書是中共統戰手段 加國人要警惕
中共借贈書滲透加國 前議員籲政府立法規管
資深媒體人:用香港人的故事喚醒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