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紅藜豔麗又營養 讓原住民翻身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2月27日訊】赴屏東和台東走春看看紅藜的豔麗花穗在田間閃耀,悅目又討喜;紅藜營養價值超高,還有療效,又是原住民傳統作物,近年在農委會和工研院輔導下產量大增,部落組織協會順勢轉型。

有「穀類紅寶石」之稱的紅藜是原住民使用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營養價值及抗氧化力相當高,近年更成為國際間熱門養生食物。

更讚的是,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研究團隊還發現,有大腸癌前期病變的大鼠,餵食台灣紅藜10週後,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達到預防效果;結果顯示,台灣紅藜確實具有調控氧化反應及細胞凋亡、增生的作用。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受原民會委託在屏東縣原鄉導入「農業六級化」計劃。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副組長李士畦指出,團隊設下3個月內產量增加的目標,從建置作物栽植管理系統、廢棄稻殼加入土壤的「生物炭技術」,以調節土壤酸鹼度到達適合紅藜的生長環境。果然,不到一年每分地產量增加2至3倍。

不只產量翻倍,紅藜生長品質也明顯轉好,而且不施灑化學藥劑的生態農法成本比慣行農法還低,收益明顯擴大,讓農民信心大增。現在工研院也逐步推廣到屏北的三地門、霧台、瑪家鄉,到屏南的獅子鄉,現有種植面積約30公頃,占全台紅藜種植區域逾30%。

李士畦指出,除了協助原住民農民增加紅藜產量,還幫他們組織協會;屏東縣政府大力支持,去年10月成立「屏東原住民特色農業推動協會」後,已有2/3農民加入協會。之後的運作將由協會主導,工研院從旁技術輔導,並將種植步驟化,製成SOP手冊,以利培訓種子人員,帶動屏東紅藜產業發展。

李士畦說,協會未來將規劃成立合作社或公司行銷,甚至發展電子商務,並推動紅藜生態科技莊園,結合屏東生態旅遊,提升觀光產值,創造原住民更多就業機會。

無獨有偶地,農委會早自2007年起於屏東縣霧台鄉、三地門鄉及瑪家鄉、苗栗縣南庄鄉等地種植台灣藜種源,並輔導生產銷售。

農委會說,台灣藜麥有大多數穀類所欠缺豐富的必需胺基酸,且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所以米製品中添加台灣藜,可以彌補必需胺基酸的不足;台灣藜也含有極高量的膳食纖維,達17%,是地瓜的7倍;不飽和脂肪酸與黃豆相似,佔7成以上。

台灣藜亦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鈉、鋅、鎂及鉀等礦物元素,含量比其他常見的穀類高。尤其鉀、鈣與鎂的含量特別高,例如鉀為燕麥的100倍,香蕉的12倍;鈣更是米與燕麥的50倍與7倍,可以充當植物性鈣質之一重要來源,鐵與鋅含量各為燕麥的17倍與10倍。

農委會指出,台灣藜除可與多種穀類混合成一般食用米,在食品加工上可利用不同加工方式(蒸煮、微波、烤、炸及膨發),製造成飯糰、餅乾、薯球、泡芙、麻糬、鬆餅及米香等具特色產品。(轉自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