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讓電商接受「打假」的監管?

人氣 322

【大紀元2017年03月11日訊】 中共「兩會」召開之際,中共各級代表、委員們又開始建言、獻策了。多年來,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不難判斷出,這些人的出發點並不在於為老百姓服務,而是為了竭盡所能的諂媚、取悅於「我黨」。

比如幾天前,就有人大代表在會上呼籲,「讓電商接受和實體店一樣的監管」,理由是「中國的電商行業……假冒偽劣商品泛濫、虛假促銷、電商價格戰、售後服務跟不上、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一一凸顯」。他認為,「電商市場監管嚴重滯後」、「繼續任其不受規則約束的野蠻生長已不合時宜」。

這些話聽起來似乎沒毛病,毫不留情的批評有關部門的監管,也看不出任何「諂媚」。然而,只要從他一一指出的問題來看,我們就不難發現,這些並不是電商本身所存在的問題。至少,僅憑電商這一個銷售環節是難以實現的。就拿「假貨泛濫」來說,如果賣假貨的有罪、製造假貨的就更有罪了。我們是否該問,到底又是誰對造假的奸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至於什麼價格戰、售後服務,那也都跟供貨商、製造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進價高,售價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反之亦然。而商品用壞了,也不能去找銷售修理,關鍵還在於廠家能否提供較好的維修服務。

既然想想就會發現,假貨泛濫的源頭並不在電商,那麼人大代表仍給電商安上這樣的「罪名」,就顯然是另有所圖了。如果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聲,那就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心意。而能夠讓代表們竭力迎合的,除了中共黨媽,似乎也不會再有別人。回顧幾年來,迅速占領了中國市場的電商們,雖說滿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卻沒能讓領導感到滿意。要知道,中國這個市場的大老闆可不是做買賣的商家,而是伺機搞壟斷的中共獨裁政府。要在政府的地盤做買賣,就得先讓領導滿意。

在這些緊盯著利益不放的領導眼中,相比實體店的成本支出,比如隨地價暴漲的房租、攤位費以及交給工商、地稅、衛生局等一眾行政部門的「保護費」,電商可算是占了大便宜了。顯然,這樣的便宜不可能讓電商們一直貪占下去,自認為應該是最大利益的擁有者——中共集團,必然會從其它方面找補回來。人大代表以及委員們或許早已知曉了官方的意圖,於是這才忙不迭的提出「打假」,希望以此來迎合領導們的心意。因此,上述代表剛剛指出電商假貨泛濫的問題之後,就另有委員隨聲附和道,「應該像治理酒駕一樣打假」;且無論電商或實體店,都不能放過。

治理酒駕,無非就是罰款,即便是拘留和吊銷執照,對那些有條件的人來說,也能托關係、改用「經濟懲罰」取而代之。說白了,這就是監管部門以權謀私的絕佳機會之一。然而,若將這個辦法用在「打假」上,最後的結果便只有一個,那就是政府賺的盆滿缽滿,但假貨依舊橫行。在一個監管從未透明過的時代,沒人知道監管部門所打的「假」到底是不是假貨,也沒人知道這些商家是否真的老老實實的接受了懲罰。更重要的是,這些積少成多的巨額罰單,到底是充公了,還是被挪用了,根本就無從知曉。

由此可見,政府要「打假」,並不在於力度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透明。「打假」不透明,政府完全可以說一套、做一套。多少年後,中國仍舊是造假第一,即便抓了幾隻替罪羔羊,也解決不了導致假貨泛濫的根本問題。從目前將「打假」的矛頭指向電商、實體店等銷售平台,而非造假之源——生產商以及庇護造假企業的相關部門和負責人來看,政府是否有心「打假」實際一目了然。此外,令人擔憂的是,一旦掀起了對電商的「打假」,老百姓在網上淘便宜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低。不難想像,如果加上監管成本,假貨也就不再便宜。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大陸電商價格戰疑炒作 被指忽悠消費者
業界斥大陸監管違法旅行團不足
大陸打假行動也造假 國際品牌大跌眼鏡
黃興國等津老虎被罷免市人大代表職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