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必解育兒千愁

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二十一)

作者: 劉如
考慮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快樂為先,不但孩子高興,滿足,自己也變得更快樂如意。(Fotolia)

考慮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快樂為先,不但孩子高興,滿足,自己也變得更快樂如意。(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日本,人們經常用育兒憂鬱症來描述育兒媽媽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因為孩子的出生,原先的生活模式被完全打亂,睡眠不足,身心俱疲,換來的卻是丈夫的埋怨和孩子沒完沒了的哭鬧,家庭甚至出現離婚的危機,這時候誰都意識不到,僅僅改變固有的觀念,結果就會完全改觀。

主婦疲憊工作為何家人不滿

我們之前提到的這位日本媽媽有三個兒子,所有家庭主婦在育兒中經歷過的煎熬、煩惱、委屈和鬱悶,她都曾親身體味,如果不是在繪本教育中學會轉變觀念,思考何為真正的「好好給孩子讀繪本」,她也永遠無法擺脫同樣的煩惱。

她說:「其實不僅僅是給孩子讀繪本這一件事,我有一天突然明白,並非拼命地、好好地、認真地幹完了所有自己育兒和家務事的份內工作,就會獲得丈夫和孩子的認可,讓他們感到滿意。原因在於,我們這些主婦和媽媽,只執著於如何按自己原先固有的認為是必須遵照、不能改變的標準和方式來完成自己每天的家務和育兒工作,從未想過,自己認為的標準和工作方式,是否是令丈夫和孩子滿意的做法,如果我們做事只限於自己的標準和一廂情願的做法,必然處處艱辛,勞心勞力還不得人心。」

自從她在繪本教育中學會改變自己固有的觀念,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她在育兒和處理家務事方面都從焦慮不安的狀態轉變成了愉快與自在,每一天因孩子的哭鬧,因自己許許多多想做而做不了的鬱悶的心,被孩子緊緊捆綁的心,獲得了徹底地解脫。

審視主婦的生活常態

回想從前,她說,自己跟大家一樣,每天必定要在早上完成掃地、衛生、洗衣晾衣等工作,只要一大早把丈夫送出門,接下來這些家務事就必須這樣一件接一件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因為這些做法安排是所有主婦世代相傳的做法,早就成為常識,誰也不曾懷疑它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之後,大家還很可能要去銀行或出門買東西,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把身邊的孩子會發生什麼、會有何要求等因素提前考慮進來的想法,就會使得一切都非常被動,有一點點事情發生,打亂自己的安排和計畫,就會非常心急和焦慮。

大家都陷入了這種生活常態中,根本無法有餘地去考慮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所以,只能長期被動地承受自己固定的觀念帶來的困擾而渾然不覺。

往往我們自己計畫得很好,孩子卻不會讓你如意,尤其孩子還處於幼年,更是有理說不通,你正在忙於掃地或洗衣,孩子就來哭鬧要上公園玩,或者拿著一本繪本,催你趕緊給他讀,這時的你,會覺得很煩躁,不耐煩地提高嗓門教訓道:等我洗完衣服再去公園,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嗎?

加上孩子夜裡的哭鬧,媽媽睡眠不足,整天跟孩子呆在一起,自己要做的事總也做不了,處處不隨心,丈夫還不滿意,不免日積月累,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我們不懂得在實際生活和實際條件中改變思維和觀念的一成不變的做法,必然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

如何改變觀念

有一天,孩子又來催這位媽媽要上公園,她突然覺得:我為何要這般煩惱,天天如此真的不對勁。掃地洗衣真的比孩子上公園得到快樂更重要嗎?孩子們固然不懂事,但是他們還小,沒人陪著,很是無聊,我為何不先顧及孩子的需要呢?何況不改變做法,每天焦慮不安的情形也不會改變,也就自己一個人感到焦慮,甚至孩子也跟著被罵,也不會好過,我為何不能像繪本閱讀那樣,改變一下做法,非要固守這樣的方式呢。

於是她突然下決心,馬上放下手中的吸塵器,答應了孩子出門。結果,孩子們非常開心,無需吩咐,自己收拾去公園用的玩具,速度飛快就準備好了,在家門前等著媽媽,一臉的笑容。

看著孩子的笑臉,她突然明白,這就是她的幸福,自己不自覺地也變得心情愉快了。這樣改變後,她總能事先考慮孩子,以孩子的快樂為先,不但孩子高興,滿足,自己幹家務也變得更快樂如意,孩子因此哭鬧少了,笑臉多了,自己也覺得很滿足,很高興,很有價值,臉上自然也是笑意常在,看著媽媽總是一臉笑容,孩子們就更快樂,因為再也不會總聽到媽媽的大聲責備和厭煩的臉色了。孩子管好了,丈夫也開心,加上對待丈夫的心態也改變了,一家其樂融融。

這就是開心帶來的良性循環。從那以後,她即使正在做飯,也能馬上放下,陪孩子讀繪本,孩子要出門,她甚至能馬上做出飯糰,以最快的速度領著孩子出門,由於不執著於非要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以孩子和丈夫的感受需要為核心考慮問題,不再為達不到自己的心願而焦慮,變得非常靈活自如,內心自然就生出遊刃有餘的心態。

繪本作家安東尼布朗一向是自己寫故事,自己畫插圖。他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來表現嚴肅的主題。這使得他的書中,處處充滿了機智以及視覺上幽默,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發現。(李梅翻攝/大紀元)
繪本作家安東尼布朗一向是自己寫故事,自己畫插圖。他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來表現嚴肅的主題。這使得他的書中,處處充滿了機智以及視覺上幽默,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發現。(李梅翻攝/大紀元)

深得齊家治國的要領

不執著自己的方式和標準,依照實際情況改變觀念,考慮別人,讓別人開心滿意,不僅不會失去自己,反倒是一切都很順利,家務,育兒都變得既快又開心。可見好好地幹活要考慮他人的需要才能得到認可,否則一廂情願地付出,就會艱難重重、事與願違。

主婦對家事的處理,跟治國一個道理,得人心方為賢明之舉。這位日本媽媽的做法,正符合了中國儒家修身齊家治國的要領。(未完,待續)◇#

(點閱【與心靈共鳴的圖畫書──繪本】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已看到了自信和衍生而來的動力,對於均衡而有效的學習是多麼重要。我們絕不能就此打住,一定要告訴你幾個心得和途徑,協助你引導孩子提升這至關重要的信心。
  • 出生富貴人家,卻碰上家道中落的陳秉軒,自稱這輩子之所以一事無成,不是自己不努力換來的懲罰,而是直到年過半百,才驚訝發現,儘管不相信這世上有神,卻無法逃脫生命似乎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所主宰著。人生一路跌跌撞撞,直到他無意間接觸到「法輪功」,過去嗤之以鼻的信仰,才逐漸走進他的生活。而這輩子命運之所以如此多舛,回過頭來想想:「難道是要鋪墊他走向修煉的路?」
  • 人生就是這樣吧: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每個人從一出生就無法避免一死。可這一年來,自從你的驟然離去,讓我對生命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折…
  • 孩子腦中沒有畫面,就不會懂得為什麼不能那樣做,就算爸爸媽媽要一直罵,也只會錯當作自己不被愛。
  • 我七歲那年,成了痴呆兒,童年、少年、青年時光,是伴著父母的愁苦和他人的耍笑度過的。經常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慢慢的我變得愛說話了,幹活也不那麼笨了。
  • 《仲夏夜之夢》──〈仙女舞蹈〉,奧布朗、提泰妮婭和帕克與跳舞的仙子,威廉.布雷克(Blake)約 1786繪製。(維基百科)
    我要趁提泰妮婭睡著的時候,把那種花的汁液點在她眼皮上。她一睜眼,就會深深愛上第一個映進眼簾的東西,不管是獅子還是熊,或是愛干涉人的猴子。
  • 如果你不喜歡另外一個人,實際情況很可能是你不喜歡內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或自己生命的另一部份。
    如果你不喜歡另外一個人,實際情況很可能是你不喜歡內心中的另一個自己或自己生命的另一部份。
  • 我們總是忽略,希望孩子變成一個懂得「感同身受」的人之前,他們的人生要先經歷過多少的「感受」。孩子必須練習轉換立場看事情,他們面對不同狀況的轉換能力與應變能力,才能展現出來。
  • 日本的學前教育是把孩子的健康身心放在第一位,培養孩子健康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學習必要的生活習慣和態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