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自信的三大態度

作者: 奧黛莉‧雅坤, 依莎貝爾‧拜優   譯者:梁若瑜
font print 人氣: 586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們已看到了自信和衍生而來的動力,對於均衡而有效的學習是多麼重要。我們絕不能就此打住,一定要告訴你幾個心得和途徑,協助你引導孩子提升這至關重要的信心。

但首先要看一條有用的小定義,你查字典可能找不到,卻能回答「何謂孩童或青少年?」這個問題。

孩童是指一個即將長大成人的人。得證!兒童是個應當受到尊重,且尚未擁有讓他得以獨當一面的經驗和(生理、心理、道德、經濟)資源的人。但重點是他是一塊海綿!是一塊會吸收情緒的海綿,就像我們在本章一開頭所說的那樣。

那麼,儘管接下來仍可能遇到困難,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灌輸這份信心給孩子呢?

態度1:三個基本準則,讓父母及孩子放輕鬆!

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想在學習上盡量協助孩子,但最後往往演變成一場戰爭。為什麼呢?所有爸媽都想要幫助孩子,但並不是所有爸媽都是教學專家。

爸媽上了一整天班,也累了,無不希望孩子做功課的這段時間能盡快順利結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家事要做,很容易就不耐煩。除非是道行高深的瑜伽行者,不然實在很難保持冷靜且有求必應,尤其要是孩子還拖拖拉拉不肯開始、沒五分鐘就坐不住、抱怨說「我不會啦,太難了!」、「功課這麼多實在很不公平」⋯⋯

這些都還算好,更別提那些學習上真的有障礙的孩子,對他們而言,做功課就是一場折磨。面對這種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靜和關愛的態度就更難了,尤其是才寫了第一題就花掉一個鐘頭,而後面還有好多題⋯⋯

因此我們建議父母不妨運用以下三種非常好的方法:

善待自己,並要想著,自己已盡力,這樣不錯了。父母不該立志成為老師之外的超級教練,並認為孩子的課業成就都須仰賴父母。一如艾德嘉.莫杭(Edgar Morin)在《道德》(Ethique,書籍資料見第216 頁)一書中所言,永遠別忘了要把關鍵的事排在重要的事前面。身處在法國這個公認讓兒童超時工作(指超時用功)國家的我們,千萬別忘了功課再怎麼重要,也永遠不如睡眠、愛的抱抱,和全家人一起吃飯。

利用一步一腳印法。我們經常觀察到父母過度擔心孩子進步得不夠快。一旦未能夠快地看到預期的結果,便會導致挫折感和不耐煩。假如孩子未能在有限時間內,達到一個往往設定得過高的標準,常常也會出現相同情形。建議父母把最終目標,切割成一連串輕易可達成的小目標。

利用一種合作式且趣味式的方式,讓學習過程更有效率。芬蘭的學生成績表現優異且身心均衡,我們邀請父母以芬蘭學生為例,把做功課的時間,視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取得知識的一個步驟。於是,父母在這個步驟中,便扮演孩子陪伴者的角色:用「你可以的」替孩子加油打氣,用「你想要用什麼方法記住⋯⋯?」協助他自己想辦法。這方面,心智圖是個非常好的工具。

我們很鼓勵你將這三種方法分享給你的孩子,這對他們也很適用:

善待自己:「我會盡力把事情做好,有時能成功,有時無法立刻成功,但之後我一定能成功。」重點是不氣餒,明天再繼續努力。

我分成一小段一小段來學,而且我輪流切換各種題目和科目,免得我的腦袋消化不良,「一口氣寫太多數學題,會扼殺數學」。我排做功課計畫時,以一星期為單位(就算我才小學四年級也一樣),這樣做起事來才不會有壓力,讓我腦袋有充分時間去理解。

 我不再把我爸媽視為「只會碎碎唸且一直來煩我的人」。我信任他們,並接受他們的幫助。我心想我可以和爸媽一起探索一些美好的事情,用功學習也能變得好玩。

態度2:莫忘畢馬龍效應,許孩子一個正面的未來

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要盡量以關愛的態度對待孩子。請回想一下羅森塔爾的實驗。人很容易就在孩子身上貼標籤:他動作很慢、他很好動、他很安靜⋯⋯別人就這樣界定了他,把他關在一個他難以逃脫的框架裡,然後這也變成了他對他自己的期待。因此,我們也能透過期待好的事情,對孩子許下一些正面的自我實現預言。

態度3:保持自覺和穩定,不說負面情緒的話

我不帶批判地觀察自己,並自問,我在做出某件事,或對他說出某些話的時候,我是在誇讚他,還是在貶低他?假如我對他提出某個意見,我究竟是在幫助他成長,或只是在抒發我自己的情緒?

因此檢視自己所發表的某些意見是否具有教育價值,總是很重要的。

*  *  *

實際案例12  七年級/漢娜/忘記要考試

與其生氣大罵,不如直接協助孩子

12 歲、就讀國中一年級的漢娜,某個星期天晚上九點,對著媽媽哀號說:「媽媽,明天歷史課要考1850 年到1945 年間的十六位法國總統,可是我忘記這件事了。」當天下午,她當然沒忘記看她最喜歡的影集,和出門去找姊妹淘玩等等。

這時,漢娜的媽媽(漢娜是我們的女兒之一,你猜得沒錯)有兩種選擇。

選擇一:劈頭大罵「吼,怎麼這樣,妳很離譜耶!妳老是這樣(其實沒有「老是」,只是「常常」,但人一氣起來就口不擇言),妳原本明明有一整個週末的時間可以唸書,嘰哩呱啦嘰哩呱啦⋯⋯結論就是妳自己想辦法,而且我要懲罰妳。」

選擇二(也是最後所採取的選擇):「把妳的筆記本拿出來,過來這裡,我們一起看看。」半小時後,靠著神奇的心智圖和合作的力量,該記住的內容都記住了。

漢娜的媽媽仍提醒了漢娜,由於她拖拖拉拉,導致媽媽不得不中斷正在看的一部很棒的電影,今天晚上發生的事算是一次經驗,下次再遇到考試時要記得。

我們談到心智圖的技巧時,會再舉出漢娜的例子。

─ ─摘自:《法式翻轉教養:拯救無數法國媽媽、孩子和老師的「全腦心智圖」學習法》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不是說只能發生在學校的課堂裡,父母在幫助孩子學習的方面,起著最重要的作用。父母們與學校老師一起配合,可以使他們的孩子對學校的各方面感受良好,進而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 華興中文學校至2010年秋季已創校二十二週年,一直以戰戰競競的辦學態度,以注入中華文化的使命,面對每年不同的環境,用心認真地付出與成長,其目的是希望下一代能繼續在別人領域上,留下自己的根。2010年秋季班,在家長期盼下開學了,面對一批不同年齡層孩子在此受教,華興將以更專業的師資來傳授新知。
  • 身為家長的讀者若擔憂孩子可能因為沒有校外輔導而學業落後的話,那麼本文可能對讀者有所幫助。本文作者艾薇麗(Nicole Avery)是流行的父母養育博客網絡編輯及作家,她簡單闡述了何為「家教」以及為何大多數學童其實不需要家教的觀點。
  • 我常跟家長說:「孩子功課不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他進步起來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學習需要靜心與定力,堅決的信心與豐沛的好奇心,也需要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他是一種內化的過程,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對於某些孩子,非常需要家長定時、定期的輔導。
  • 專注和專心都是學習時所必須的,它們分別由大腦的兩個不同區域掌管,而且彼此互不相容,因此無法同時進行。此處的重點在於協助孩子依需求的不同,讓兩者間的切換變得更順暢容易。但首先,要釐清專注和專心兩者的差異。
  • 一群綿羊早草地上慢悠悠地邊走邊吃草,一隻狗居然悠閒自在地坐在一隻羊身上,享受著這世間不可多得的逍遙快活,讓人好生羨慕。
  • 先前說過,如果想進入學習的狀態,必須動用專注力。開學的時候,我必須要能夠把「玩伴」或心事先放到一旁,才有空間接收資訊。 千萬別誤會了!把腦袋清空,不代表什麼都不想......
  • 我們身為心理醫師,經常邀請我們的病人跳脫固定行程、改變自己的習慣,做出改變。那麼協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時,為什麼我們建議要排定固定行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