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物件講述移民故事 特展開幕

「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12日開展 展示19、20世紀曼哈頓下東城移民生活

果園街(Orchard St.)103號移民公寓博物館。 (蔡溶/大紀元)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8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美國最大的亞裔社區服務機構華策會與移民公寓博物館合作共同主辦「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移民故事特展12日開幕,展示十九及二十世紀期間在曼哈頓下東城開始新生活的移民故事。

「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實體展覽局部。
「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實體展覽局部。(蔡溶/大紀元)

「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除了實體展覽,還有網上展覽,通過全美收集來的老物品,展示美國移民背後的故事。一件衣服、一張舊影碟、一幅畫、一把舊樂器……,都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曾經的記憶伴隨著老物件一起留存了下來,显示鏈接我們的是一樣的模式,無論我們從哪裡來,或在這裡多久。

「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實體展覽局部。
「你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實體展覽局部。(蔡溶/大紀元)

五名華策會的員工及社區人事12日晚分享了他們的家庭故事。華策會的蔡詠芝說,父母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香港移民來美,像那個時代的許多移民一樣,母親到了車衣廠,父親到餐館打工,一家人拚手抵足,五口人擠住在下東城的「小家」,週末全家聚在一起,觀看租來的香港影碟。

左起:華策會策略主任趙善汶、Kathryn Lloyd 、菲律賓移民后代Bryan Lucero、蔡詠芝、波多黎各移民后代Annetto M、Elizabeth Hendler、葉新民。
左起:華策會策略主任趙善汶、Kathryn Lloyd 、菲律賓移民后代Bryan Lucero、蔡詠芝、波多黎各移民后代Annetto M、Elizabeth Hendler、葉新民。(蔡溶/大紀元)

參與這個項目後,蔡詠芝發現這樣的經歷竟是許多移民家庭共同擁有的記憶,不同族裔的移民家庭,很多人也租看自己母國的影碟。影碟不但將她與家人聯繫起來,也把她與朋友、與自己的文化背景連通起來。

作為第四代土生的葉新民,已經不會講中文,但是一本1998年的慶祝中國新年的小冊子是他成長過程中一個很有意義的老物件,讓他了解到祖輩在亞利桑納州奮鬥的移民歷史。第四代土生的Elizabeth Hendler則從曾祖母從立陶宛老家、山長水遠帶來的幾個鹽瓶中,感受到猶太人從立陶宛逃難到上海,最終移民到美國的艱辛歷程。而一件從菲律賓帶來的「菠蘿纖維襯衫」Barong Tagalog民族服飾,則讓一名菲律賓移民後代找到自己的文化歸屬感。

移民公寓博物館的項目主管Kathryn Lloyd 表示,通過活動,不但收集到了紐約客移民的故事,這些小物件,也讓大家追尋不同時代的印記,並與其它國家的故事鏈接。

移民公寓博物館把這些實物拍成照片上載到網絡上,附帶實物主人書寫的老物件由來,背後的故事、保留至今的原因等,讓民眾體會移民生活的不同感受,有興趣者可到果園街(Orchard St.)103號移民公寓博物館,或上網觀看展覽(https://goo.gl/Fz8pDS)。◇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