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乾隆二次下旨 訪求明朝戚烈婦事蹟

文/杜若
宇宙之間,惟忠孝節烈歷久不朽。。(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乾隆第一次南巡時,看見御舟前有一婦人,一路相隨。於是,派侍衛登岸詢問。一段早已淹沒的前朝往事,因乾隆皇帝二次下旨,地方官府尋訪到事情本末。至晚清時,外交大臣薛福成也被她的事蹟所感,輯錄烈婦故事。

清朝時期,寶應城中有一座戚烈婦祠堂,殿宇高大寬敞,很是氣派。這座祠堂建於乾隆年間,由乾隆皇帝親下御旨,撥款特建。

咸豐庚申年(1860年)的某天,幾個平日就慣於為非作歹的惡少帶著妓女,到祠堂中飲酒作樂,歡呼戲謔,無所不至。這夥人沉湎酒色,日以繼夜,樂而忘疲。

忽然,殿外颳起一陣狂風,窗戶應聲墜地,燈燭也全被吹滅。對於突如其來的變故,惡少們個個驚恐不已。在狂風怒吼中,有的被窗欞所壓,有的隕命於庭階,每個惡少都血流滿面,身負重傷。黑暗中,踉踉蹌蹌地、爭先恐後地驚逃四散。

其中有一個惡少,素來作惡多端,竟然自觸殿前石獅,導致腦殼破裂,隔天便身亡了。兩個妓女跌倒在矮牆上,臉上、身上塗滿了糞土,幾乎沒有人樣。人們看到她們的模樣,都不禁啞然失笑。城中父老聽說此事,驚嘆地說:「真是狂妄!這些人竟敢在烈婦祠中召妓取樂,自招罪虐。」

這件事喚起人們的記憶,紛紛談論烈婦事蹟。

據說,這位烈婦是明朝人,姓氏難考,只知道她從小被許配給戚家兒子。然而,戚家兒子身體不好,長大後成了殘疾人,與老母相依為命,生活格外艱難。烈婦的父母商量著,讓女兒改嫁他人。烈婦不肯毀棄婚約,哭著請求嫁至戚家。她的父母始終不同意。

有一天,烈婦親自來到戚家,告訴婆婆,她甘願留下來做戚家媳婦。婆婆堅決地拒絕道:「孩子,我兒都已經成了廢人,家裡貧窮,養活不了妳。妳還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另擇佳偶嫁人吧。」

烈婦說:「女子從一而終。既然我的父母將我許配給戚公子,公子不幸身患殘疾,那也是我的命。怎敢背義,再另嫁他人?我還是順從父母當初的決定為好。」自此就留在戚家,不肯離去。

她擔負起戚家兒媳的責任,以女紅賺來的錢,作為家用,孝養婆婆,敬愛殘疾的丈夫。婆婆病故後,她依然照料早已癱瘓在床的丈夫,如此悉心照料多年,直到丈夫也去世了。烈婦自嘆已失去了可依靠的那片天,孤身飄泊,何處是歸宿?竟自盡殉節。周圍的鄰居好心為她殮葬。

時間飛逝,轉眼已到乾隆年間。有一年,乾隆南巡,御舟行至清江浦,乾隆看見一個婦人,舉止有些異常,那婦人走得也不快,卻老是走在御舟之前。

當御舟經過寶應,進入高郵境內,那婦人就不見了。乾隆從杭州迴鑾,將到寶應時,又看見那名婦人。於是派侍衛登岸問她:「妳是有冤要訴,還是想乞討錢米?」

婦人叩首行禮說:「我是戚家寡婦。」話音剛落,忽然又不見了。侍衛也覺得奇怪,就將經過回稟天子。乾隆領悟到:「她一定是個節義烈婦,來求朕賜旌表。」因此,特下聖旨命地方官員,詳細訪求戚寡婦事蹟。

當天夜裡,乾隆夢見婦人站在舟前,向他拜謝。只是年代久遠,人事早已湮沒。地方官府訪查數年,也未能問出烈婦的事蹟。

當乾隆第二次南巡時,再次見到那名婦人,猛然回憶起往事,再度下旨催促當地官府訪查她的事蹟。

官員逐一拜訪地方父老,詳求戚寡婦事蹟,終有所獲。地方官府將事蹟整理成文,由江蘇巡撫代為覆奏。乾隆皇帝特下聖旨旌表戚烈婦,為她修建專祠,使其精魂有所歸依,接受百姓祭祀。新修建的烈婦祠堂規模宏大寬敞,很是氣派。

後來,外交大臣薛福成[注]聽說了戚烈婦的事蹟,以及發生在祠堂中的奇事。對此,他評價道:「宇宙之間,惟忠孝節烈歷久不朽。烈婦能親自見到聖主,於百年之後彰顯不為人知的美德,其英靈貫傳古今。那些惡少,敢在祠堂放肆召妓,招致天譴也是理所當然!」@*

[注]薛福成曾擔任外交大臣,出使過英、法、意、比等國。從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緒十七年(1891年),他根據自身所見所聞,寫成《庸庵筆記》,其中就收錄了戚寡婦的事蹟。

事據《庸庵筆記》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清朝二百餘年江山之得失,竟然均與攝政王和寡婦孤兒有關。相類似的,宋朝的江山也是宋太祖從寡婦孤兒手中得到的,最後宋朝的江山也是從寡婦孤兒手中失去的。
  • 在叛軍兵臨項城、縣令「不知所為」的危急情況下,楊氏挺身而出,當機立斷,幫助丈夫謀劃抗敵對策,激勵胥吏、百姓,堅決守城,並親自為士兵烹煮食物,鼓勵丈夫帶傷參戰,終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使項城免於淪陷。
  • 清代乾隆年間,紫莊出了一位俠士李越尋。李越尋少年時讀過書是縣裡秀才,他很想繼續考取功名,無奈家境貧寒,所以到了壯年,他不得不放棄科舉應試,留在鄉里做工為生。他經常參與鄉村的大小事情,以仗義執言、鋤強扶弱的俠義行為,受到鄉里百姓的信賴,連縣裡也知道他的大名。
  • 張船山審理案件靈活多變,深得民心,當時人們稱他為「神斷」,可與包拯、狄仁傑相提並論。對於婦人丁氏因捍衛名節而殺人, 張船山做出怎樣的判決?是正當防衛,或是「蓄意殺人」?
  • 點入看影片完整版…
  • 冼夫人像,取自《南陵無雙譜》。(公有領域)
    一生歷經三朝,她的家族統治長達一個多世紀,卻世代一心,忠貞向漢,只稱臣不稱王。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兩,其實是從商人的箱子裡拿出來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當商人的背心付的錢。但這位江西術士如何辦到的?這就無人知曉了。
  • 燕子在人家屋梁上結巢,如果有一年燕子不來了,那就是有大的變化要發生了。人們認為有燕子來,是吉祥的象徵。燕子身形雖然嬌小,但有些燕子確實是有來頭的,在他們身上,也曾展現給人豐厚的中華文化內涵的神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