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世界理論到另外空間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幾位朋友都向我提起最新一期的 Discover (《發現》)雜誌上關於多世界理論的一篇文章,這裡談談我的想法。
量子力學被提出來之後,科學家發現雖然觀測到的電子都是一個一個的,它們卻似乎可以同時象水波一樣到處瀰漫並能和相距遙遠的微觀粒子相互作用。這種奇怪的現象令科學家感到困惑,然而量子力學的成功應用讓科學界主流學會了與之共存,而不再去思考這神通廣大的電子意味著什麼。如今的學生再看到的,就只是一個定理了–“就是這樣嘛”。只有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少數科學家在思考,在量子力學的公式背後,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
1957年,一位博士生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首先提出了後來被稱為“多世界”(many worlds)理論的思想。就是說一個電子其實共存於許多不同的世界中,我們觀察到的只是其中一個世界中的表現。這個思想發表後,物理學界幾乎無人回應,幸而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主支持這個思想才使之得以流傳,這位諾貝爾獎獲得主還幫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了解了這個理論。
如果接受了物質存在於多個世界或空間中這個思想,再看人間的許多事就是一個不同的圖景。
在這個空間中我們看到有山有水、有人、有社會,那麼在別的空間中是不是也有這些呢?這個空間中會睛天裡一下開始颳風下雨,人會“沒來由”地生一場病,想出一點什麼,社會上突然出了什麼事,會不會就是從別的空間裡引發的呢?
學過量子力學的人知道,電子的運動規律和我們宏觀世界中的物體的運動規律是很不一樣的。那麼從“多世界”理論來說,就是宏觀世界的物體沒有表現出那樣明顯的與其他空間的聯繫,也就有了經典物理學中的那些定律。可是一個人要是能突破空間的話,那不就是違反了物理定律,出了特異功能了嗎?在這個空間裡相距遙遠;或是被阻隔;或是沒有明顯的物質表現,可是在另外的空間卻可能是易如反掌的事。耳朵識字只要另外空間那兒有眼睛,看到了讓這邊知道就是了;遙感、遙視、預測、他心通(讀心術)看上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距離,在另外空間裡卻可能是歷歷在目。關鍵是要能實現空間的轉換。
要是超出了物理學來說,既然人做的事情,心中所想都有特異功能可以看到,就是說都在另外的空間清楚的記載著,那麼人就不是簡單地做了一件壞事就沒事了。這邊可能沒人知道,或逃避了懲罰,可那邊卻隱瞞不了,這真是百分之百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東西方的宗教和傳統說法中都教人要做好事,死後有個好去處,都是有原因的。人死了,這邊空間一把火就燒沒了,那邊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許多研究宇宙、人腦的頂尖科學家都是從宗教中得到靈感的。宗教和中國古代科學用的是與現代科學不同的認識方法,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也是可以去說明的。

參考文獻   Discover, Quantum Shmantum, 2001年9月號

——————————————————————————–
【正悟網】

成文時間:2001/10/12 刊登時間:2001/10/13 文章分類:【科學正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從修煉人的角度談基因 (5/3/2002)    
  • 對黑洞的一點認識 (3/23/2002)    
  • 造園的一定規則和特性 (2/25/2002)    
  • 園林給人的感覺 / 功用 (2/25/2002)    
  • 凝聚的情感 — 是詩篇?﹗ (2/25/2002)    
  • 多維的空間 — 是建築?﹗ (2/25/2002)    
  • 捷運藝術——新店站 (2/19/2002)    
  • 跨越時空 盛唐文物到故宮 (2/2/2002)    
  • 馬遠《踏歌行圖》 (1/31/2002)    
  • 火浴 (1/14/2002)    
  • 阿段與蛋糕 (11/3/2001)    
  • (回顧)由“萬有引力”和“自然現象”想起的 (10/1/2001)    
  • 從萬有引力看現代科學 (9/25/2001)    
  • 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 (9/13/2001)    
  • 柏林猶太博物館開幕 (9/12/2001)    
  • 現代建築與生存形態 (9/4/2001)    
  • 空間突破試驗—美國海軍費城實驗簡介 (8/31/2001)    
  • 巴洛克藝術(二)─ 繪畫(義、法、西) (8/30/2001)    
  • 古希臘藝術的表現 ─ 陶器彩畫 (8/26/2001)    
  • 真有造物主?沉睡2億5千萬年的生物 (11/9/2000)
  • 相關新聞
    新西蘭國際南極中心遊記:不容錯過的體驗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在海邊戲水看到這種波浪要趕緊逃命
    組圖:韓國仁川櫻花公園 花海美不勝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