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日本耳語中國——禮失求諸野

人氣 1750

【大紀元2020年02月23日訊】東京的一位好友近日垂詢,問看到日本給中國的捐贈,上面引用的古詞句了嗎?回答說看到了。她又問起,看到後有什麼感想?回答說,好在面前沒有日本人,要不真想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她說你不用鑽地了,把真實的、心裡的想法說一說,就行了。

華人世界對日本人在傳播善念、愛心時不經然透露出來的幽思和文采,想必都耳熟能詳:捐給武漢的物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捐給湖北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富山捐給遼寧的:「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舞鶴捐給大連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人們在讚賞日本人的善意和慷慨、不計前嫌、不計人之過之時,更驚訝於普通的日本人是如此的富有文采,文化底蘊是如此深厚,其對中國神傳文化的繼承,簡直了然於心、信手拈來!中國社會上下和海外華人各界,簡直都在目瞪口呆、自愧不如。日本人呢,其實是在悄悄的告訴中國人,是在跟中國耳語,為什麼要「禮失,而求諸野。」(《漢書.藝文志》)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出處,更讓國人羞愧不已。據說在一千三百年前,日本長屋王崇敬佛法,造了一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當年的袈裟上,繡著這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據說鑑真和尚後來聽聞此偈,觸動之下跨海東渡日本,弘揚佛法,也就有了佛教在東方的洪傳,也為今天最高的佛法、佛家高德大法在日本的洪傳,奠定了基礎。人的善念一出,真可以震動十方世界!

日本人揭示給國人的,至少有幾個方面的內涵:善念,無遠弗屆;真誠,動人心弦;淳樸,能感化堅冰;利他,是人間正道。以德報怨,非常的難得;加強自身修為,或身心修煉,非常的重要。

2007年寒冬臘月之際,第一次去日本。因為在費城爵碩大學教書時,跟一位來自日本的管理學教授黑川·晉成為朋友。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一天,黑川邀我去他辦公室喝咖啡,我們就慢慢熟悉起來了。

最初日本人給筆者的感覺,是一種冷靜的善意,一種優美的淒涼,和不加掩飾的深沉。日本人普遍的謙和、自信、認真,韌性極強,也彬彬有禮。他們對外國人,包括中國人,沒什麼歧見。外國人講蹩腳的日語、或他們不能完全聽懂的英語,他們依然耐心、有禮。

當年拜會日本社會貢獻支援財團的會長(董事長)日下公人老先生,他告訴筆者日本社會的許多特性和觀念,比如當今世界從大眾文化、社會工程、價值觀念、現代社會等各方面,都從日本學到了很多;日本人可以自豪於國際社會的有儒家傳統、安全的社會、全民醫療、和高達九成的日本人屬於中產階級等。

日本人的謙遜,謙遜之中務實的精神,驕傲之中獨立的個性,堅持自己理念的可貴,對自己的信念不隨波逐流、原則性的宣示,尤其值得尊重。理解了日本人的這些特性,對他們在捐贈武漢時的表現,就容易理解。

日本人的成功,在筆者看來,原因之一是專注。他們可以專注的做一件事,做任何事,所以日本的產品精緻、入微、體貼、優質。如果人心很難靜得下來,心不靜就不能專注,就不能專精,就不能優越,就難以卓越。當然,心不靜的原因,是慾望太多,貪念太大,和利益之心、爭鬥之心太強,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近日來,全世界都對武漢瘟疫、各地的地陷、颶風、地震、蝗蟲災等,憂心忡忡。台灣的朋友曾教授,在社交媒體上推薦了一首日本歌曲,咋聽之下突然發覺,它居然緊扣當今中國的社會、人類的社會。

它是日本女歌唱家佐佐木菜穗子演唱的《荒城之月》,這首歌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了。佐佐木清純而優雅,如歌如泣,唱出了下面的字句。筆者驚訝的發現,這不是人世間今天的寫照?

春高樓兮花之宴,交杯換盞歡笑聲;千代松兮枝頭月,昔日影像何處尋?
秋陣營兮霜之色,晴空萬裡雁字影;鎧甲刀山劍樹閃,昔日光景何處尋?

感謝日本近鄰,不僅僅是口罩和防護服,還有他們給我們的心靈提示,展示出好鄰裡高貴的真誠。在今天的社會和世界,頗為難得。人性的背後,是傳統和文明之光。我們應該感謝日本人,提醒了祖先1,000年前曾教誨過我們、而現在卻已經缺失的、支離破碎的遺產。

(作者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講席教授)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佛家故事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
王羲之魅力型塑日本奈良時代書法風格
徐行:武漢發生疫情 全球口罩稀缺?
顏丹:日本人捐物贈詩詞 中國人防疫貼標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