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爸媽必修課】(23)

【爸媽必修課】孩子用頭撞地 到底發生什麼事?

——相冊的故事(下)

如果和孩子有心結,或是解決的疑問,孩子可能會用激烈的反應的表達不滿。(Shutterstock)

人氣: 2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30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紀元
和孩子一起看相冊能夠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打開心結,那麼看照片時的八字口訣是什麼,你知道嗎?如果一下子學不來所有的技巧,可以按照一個基本原則來與孩子溝通,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誠意。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雖然生氣解決不了問題,但我願意陪你度過現在最生氣的時刻。

在重新建立孩子與父母的信任關係時,需要借助相冊,在討論照片的時候,可以運用八個W,上期已經講了第五個W——「why」為什麼。這期開始,我們講「how」如何進行的。

聽聽孩子怎麼說

比方說有一張孩子踢足球的照片,孩子那天回來後向家長抱怨,本來進球是我的,但功勞卻被記到別人頭上了。孩子跟你講的時候,你可能覺得已經處理完了。過了幾年,孩子已經長大了,但是那個結還在那裡。

當我們利用這個照片回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很有耐性地,不帶批評他的心態,來聽聽他說「how」,這件事的經過是怎麼樣的。

有的時候,大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太有耐心去聽孩子告訴我們這件事情的發展過程是什麼,然後就用自己的認知,去強加地下結論。這樣做,會讓孩子的心靈與大人的心靈越拉越遠。

孩子很聰明,他甚至能猜到你要的答案是什麼,他會告訴你想聽的答案。小孩子會被發現,在父母面前表現一個樣子,在外邊表現的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其實,這樣的現象表現在孩子身上,也是蠻普遍的。但這也提醒我們,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需要有更好的技巧,與孩子的心靈更接近一些。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當與孩子在心靈上更緊密的時候,家長會成為更有自信的父母。在職場上,與人愉快的感覺會更踏實。

家長不要害怕,不要擔心,只要好好地去嘗試一下,真的把自己的觀念打開,讓孩子鉅細靡遺地告訴你,當年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在孩子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說:「等等,這件事情太重要了。我要把所有的事情放下,仔細地聽你說。」家長最好能把手機關上,並拿來紙筆做些記錄。

當孩子在講這件事情的時候,會感覺爸媽非常重視我,而且願意聽我的真實感受。孩子當時或許是被誤解了,有人願意聽他訴說的事實的細節,他的心結就會一個一個解開了。

環境很高大 孩子卻很嬌小

還有一個W是「where」,在哪裡發生的。地點是很重要的,而且對越小的孩子越重要。孩子很小的時候,看到周圍環境都很高大,甚至都很恐怖。家長需要理解孩子,換位思考,嘗試以孩子那個年紀的身體大小,以那麼小的身體去看待,當時事件發生的環境帶給他的心理感受。

比如那件事情是在餐廳發生的,那個時候孩子只有1、2歲。你想像把自己身形縮到那麼小,看到那麼大的地方,看到那麼多人來來往往,發生了一件令你難受或不解的事情,你的心理會有什麼反應?

用你的語言,把那個時候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他把它說出來。孩子就會認為家長真是理解我的,就會把當時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給大人。

其實,如果你願意真正去面對的時候,真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的時候,不怕別人笑話的時候,問題已經解決一大半了。

人有時會處於恐懼的心理狀態裡面,這種心理狀態是手抓不到的。情緒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無法用藥物來治療,也無法用制度來處理,只能用感同身受的方式,把心結一個一個地打開。

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最後一個W是「while」,後來怎麼樣了。和孩子一起看照片,帶領他回憶發生了什麼事件,這些又對他後面的發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循序漸進地找到這件事情帶給他的錯誤觀念,這種觀念又帶給他不好的行為習慣,還有後果。

就這樣一路找下去,按圖索驥地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樣即使孩子長大了,家長也可以把他們丟失的環節都補回來,把現在孩子出現的問題給解決了。

真誠才能解開心結 不是特效藥

在做這套節目的時候,有讀者反饋,自己很著急,不想聽陳老師講嬰幼兒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很想知道現在自己需要怎麼做才好。

有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就到網上尋找答案。現在,很多專家給出的建議就像藥方一樣,強調很多技巧。但陳老師卻強調,要從最根本的地方著手,不贊成馬上給出答案,一定要追根溯源地找到根本原因,這裡邊有什麼區別呢?

這裡邊的區別太大了。因為馬上給出技巧,有很多訣竅,這是速效的。可是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本,並沒有改變,有點像是通過吃藥把症狀壓下去了。

一個學校的老師親口告訴我一個例子。她一直使用專家建議的這些技巧和訣竅來處理和孩子的關係,結果有一天,她的孩子與她爭執的時候,她就用了其中的一招,就是因為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於是暫時離開了現場。過了沒多久,她聽到了很大的聲音,她循聲找去,發現自己的孩子正不斷地用頭撞地。

她雖然暫時控制了局面,但沒有從孩子的內心解決他的心結。只是用速效的方法立刻制止了他的行為,但是孩子壓根兒就不服氣。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讓大人屈服的時候,他就用更加極端的方式來抗議。用頭撞地,不斷地撞,撞得你非得出現不可。

我和她探討的結果,發現這個孩子有一個很深的根子。因為母親去工作,把孩子送到保姆家去。結果她找錯保姆了,找了一個很愛玩的保姆,經常不及時換孩子的尿布。

孩子經歷了那樣痛苦的感受,根本沒有得到媽媽的關懷,他非常不滿意自己,變得很不安,非常不安定。當時孩子已經上小學,他的很多行為讓老師非常的頭痛。再加上媽媽本來就是老師,有一些面子上的問題。對孩子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怎麼好意思去和同事談這些事情,她覺得非常苦悶和困難。

陪孩子度過最生氣的時刻

如果一下子學不來所有的技巧,可以按照一個基本原則來與孩子溝通。當你和孩子一起看到照片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媽媽關心你。之前是不是有哪些事情,媽媽做錯了,或者沒有做的,我也不一定回憶得起來,我們有一個公共的工具,就是這張照片。

如果你暫時無法回憶起什麼事情,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可能在哪一天呢?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有哪些人呢?為什麼呢?可以慢慢地把這些東西拼湊起來,還原當時的大概狀況。

這個過程,孩子會感受到你的誠意。如果當孩子感受不到家長的誠意的時候,他就會抵抗。

當孩子用發脾氣的方式發洩時,專家可能會建議家長暫時離開他,避免矛盾激化,但這無法解決孩子的心結。這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雖然生氣解決不了問題,但我願意陪你度過現在最生氣的時刻。#(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23):看照片的八字口訣是什麼?相冊的故事(下)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3月21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