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月經濟數據全面回落 內循環堪憂

人氣 2579

【大紀元2021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中共公布的4月份經濟數據全面回落,消費、工業、投資均增速放緩,其中消費和工業產出均差於預期。此次的消費數據大幅下降,令中共宣稱的「內循環」遭遇尷尬局面。

中共國家統計局5月17日公布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分別同比增17.7%、9.8%和19%。此前的市場預期分別是同比增加25%、10%和19%。

消費和工業均低於預期,也遠遠低於3月份的34.2%和14.1%。固定資產投資雖高於預期,但低於前三個月的25.6%,且仍然以房地產投資為主,製造業投資則表現平平。

路透社5月17日引述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的分析表示,4月工業、消費與投資環比增速均有明顯回落,顯示供需兩端均增長乏力,經濟復甦動力減弱。

大陸民眾消費謹慎 「內循環」前景不妙

《南華早報》引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資深中國經濟學家伊凡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的話表示,中國零售額的環比增速遠低於疫情前的數據。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衡量中國國內消費能力的一個關鍵指標,4月份消費數據引發市場關注。

2020年北京當局在疫情期間提出「內循環」,依靠國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但同年的消費數據大幅下滑,官方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數據同比名義下降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0%。

路透社引述中海晟融首席經濟學家張一的分析表示,考慮到疫情持續反覆導致部分消費場景受限,並疊加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影響,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仍保持謹慎的態度,預計持續低於市場預期是大概率事件。

法新社引述美國聯合海外公司經濟學家陳浩偉(Ho Woei Chen)的消息說:「消費者仍持謹慎態度,五一假期中國旅行出行量是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但消費支出並沒有增加。」

負債、疫情、失業 供需皆堪憂

大陸消費低迷的另一個因素是居民負債壓力。大陸紅塔證券宏觀團隊的分析師針對4月份的零售數據表示,居民負債壓力令消費意願維持在較低水平,預計5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也不容樂觀,近期零星的疫情也會對線下消費造成一定的影響。

2020年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上升了6.1個百分點,達到62.2%,意味著居民的負債壓力在變大。

中國金融學者、香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賀江兵在5月17日的分析文章中指出,中國人被動存錢會長期存,在養老、醫療、教育,特別是高房價問題不能解決之前就成不了消費大國。

2021年前四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中,仍然是房地產投資最為活躍。中共連續出台限制房企融資的政策,稱目的是避免炒房,但前四個月的土地拍賣情況顯示,賣地熱潮並未減退,只是買家變成了以中共國企為主,民營房企退為其次。

另據大陸《財經》新媒體2月中旬針對消費下滑的分析文章表示,決定消費的最重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2020年疫情期間居民經營性收入受影響最嚴重,以中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受影響為甚;在工資性收入受影響的人群中,非全職人員及城市流動人口等是最直接的影響群體。

中共稱2020年失業率是5.6%。但上述分析認為,疫情時期調查的失業率統計數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偏差,實際失業、隱形失業人數應大於統計數據;另外,由於企業倒閉、歇業、裁員或減薪等各類情況,表面上工作崗位仍在,但實際收入減少的現象也不容忽視。

此次中共公布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3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滑0.9個百分點。

另外,在中共公布4月經濟數據一週前,中共公布的人口數據(人口總數超過14億)引發廣泛質疑。《金融時報》曾引述知情人消息表示,大陸人口已經不足14億,消費所依靠的人口紅利已經不復存在。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大陸首季消費數據大跌 分析:實際情況更慘
少花錢 瘟疫改變中國年輕人消費觀
40%人口世行貧窮標準 中國難拉動消費需求
中國GDP失真?投資與消費增率疑遭浮報篡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