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北溪管道爆炸——歐洲能源安全的蘑菇雲

人氣 257

【大紀元2022年10月06日訊】北溪管道被炸至今已經10天了。圍繞如此重大事件,各個利益相關方都已站出來表態聲稱此事不是己方所為:俄羅斯聲稱不會自斷手足,毀壞自家財產,也沒有動機;美國雖然可能得到利好,但也絕對犯不上背著歐洲盟友幹這個事。眾說紛紜,所以甚至有人稱是某個不可知的「神祕力量」的暗中所為,總之是全民爭當福爾摩斯,來猜測當今波詭雲譎的歐洲政壇背後的種種陰謀。

長期以來,歐洲在能源安全方面一直在走下坡路。主要原因在於圍繞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二氧化碳減排事宜所先後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協議」。「京都議定書」階段,歐洲國家不僅要自己通過諸如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節能減排,還要幫助中國這類的所謂「發展中國家」降低排放。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十年內是中共政府最爽的十年,每年有大量的歐洲資金流入中國來購買虛幻的「減排指標」,每噸二氧化碳的價格最高時甚至超過了100歐元,而且中國的排放總量沒有上限!2009年通過哥本哈根協議以後,歐洲國家不必跑到中國來買指標了,中國雖然也開始承諾減排,但減少的是單位GDP排放,考慮到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個指標其實還是虛幻的。所以事實上,儘管歐盟國家為節能減排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全球的碳排放水平事實上沒有下降。

歐洲國家要在1990年排放基礎上還要下降8-12%,那麼歐洲國家降低排放的手段是什麼呢?體現在能源結構方面,那就是大力發展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多使用天然氣這類的清潔和低碳能源;逐步關停煤炭等大型火力發電設施;水電雖然存在環保爭議,但總的來說能用就用,但在今年極端乾旱的情況下,整個歐洲的水電事業幾乎趨於崩潰;核電是相當穩定的,但核電存在較大安全爭議,在左派掌握話語權的情況下,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少。可再生能源雖然是一片叫好,但其問題是受天氣影響不夠穩定,投資回報也很長,不能指望著完全取代化石能源,所以事實上造就了歐洲今天高度依賴天然氣的事實。

2021年,整個歐洲消耗了4800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自產的只有10%,其餘90%需要進口,而進口的數量中又有將近一半來自俄羅斯。俄羅斯天然氣通過四個天然氣管道輸送到歐洲,剛剛被炸掉的北溪一號年最大供氣量超過500億立方米,占德國天然氣消費的40%。簡單一句話:歐洲依賴天然氣,進口天然氣依賴俄羅斯,而俄羅斯又因為俄烏戰爭成為了整個歐盟的敵人。可以說在歐盟沒有找到新的能源出路之前,只要普京把天然氣閥門一關,整個歐洲的CPI、PPI、資本市場、老百姓的民意都會受到重大的衝擊。

北溪管道在被炸前已經處於停止狀態了,不止北溪管道,其它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氣量也一直在下降,原因是雙向的,一方面歐洲國家不希望俄羅斯卡脖子,主動降低需求,甚至從全球尋找天然氣進口替代;一方面是俄羅斯主動來卡脖子:以檢修理由來關閉閥門、以「盧布結算」來製造麻煩。總之,天然氣價格自戰爭爆發以來總的趨勢是快速上升,尤其當北溪被炸之後,天然氣價格漲到了俄烏戰爭前的三倍,對民生與工業製造的影響不可小覷,已經在社會層面製造了很大的混亂。截止目前,俄羅斯天然氣的四條管線中,只有通過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還在運行,俄方還隨時放出話來威脅要關閉這條管線,卡脖子的行為仍在進行中。這些卡脖子的事實也表明,俄羅斯方面在北溪管道被炸一事也不是簡單的受害者,只要能讓歐洲方面難受,關閉閥門與炸壞管道取得的效果其實是一樣的,而且炸管道的行徑更為惡劣,絕對不會有人主動來背這個黑鍋。

從上面分析不難看出,正是因為歐盟數十年來不斷的快速減少化石能源和核電、不必要的對外大量輸出資金,過分強調進口天然氣才造就了今日歐盟脆弱的能源安全結構,才使得俄羅斯得以利用這個薄弱環節來製造麻煩,今日的歐洲領導人,是到反思的時候了:二十多年來的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策略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歐盟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但在威脅人類整體安全的國際戰爭甚至核戰爭面前,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合作是該重新評估了。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歐盟協議天然氣用量減15%
1100名科學家宣言:不存在氣候緊急情況
一文看懂 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
【財商天下】北溪管道爆炸 北京受益最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