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震盪 百億企業債取消發行 理財產品爆發贖回潮

人氣 151

【大紀元2022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彤香港報導)中國國債利率上週突然波動,債券收益率快速上升導致過百億企業債券取消發行,銀行理財產品亦爆發贖回潮。企業及券商關注融資成本上升、並擔心由此產生螺旋效應;打破剛性兌付神話的理財產品,突然大規模破淨,亦引發外界關注及分析人士的質疑。

利率變動引發理財產品贖回

自11月11日開始,中國債券市場出現急跌。10年期國債活躍債券220019收益率從11月10日的2.70%上下水平上升至11月17日的接近2.85%高點,上升15個基點,為近幾個月高點。一年期國債收益率亦較一周前大幅走升約45個基點。收益率抬升反映了債券市場的拋售壓力,令債券票面價格下跌。

債券到期收益率與債券價格呈反向關係,收益率上升時,債券價格會下跌。

在利率變動的同時,銀行理財產品成為關注的焦點,銀行的大量理財產品淨值出現明顯回撤並引發贖回潮。

「第一財經」引述Wind數據稱,截至11月16日,在約34,000隻理財產品中,有接近13,000隻跌破淨值,佔比接近40%。這令投資者開始大量贖回銀行的理財產品,避免更大的虧損。

在大陸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中,大部份投資配置主要是固定資產類產品,主要是債券。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截至今年6月底,理財規模為人民幣29.15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規模佔比65.7%),其中持有債券類資產為21.58億元人民幣,佔比達到74%。

拋售引發了當局及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

面對理財市場突然出現的大規模贖回潮,幾家大陸銀行公開發聲安撫投資者,呼籲投資者保持冷靜,並稱對債市影響可控。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及浙商銀行等銀行的理財子公司。

11月17日,彭博社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稱,至少有五家銀行應監管部門要求,向中共央行和銀保監會匯報流動性情況與潛在風險,以及針對贖回的應對措施。

與此同時,中共央行在11月17日在公開市場開展1,320億元7天逆回購,對沖當天到期的9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淨放出資金1,230億元人民幣。

對於此次波動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11月17日的報告中指,此次債券急跌是積蓄的看空力量爆發宣洩,在寬信用尚未得到實際驗證,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時,判斷債券收益率並無持續快速上行的基礎。

債市利率變動與理財產品贖回潮,引發外界的廣泛關注。企業及券商關注融資成本上升對企業的影響、並擔心由此產生螺旋效應;市場的突然波動以及贖回潮的現象亦引發分析人士的質疑與討論。

融資成本上升 過百億企業債取消發債

本報「談股論金」專欄作家財子認為,目前債市最關心的是融資成本,如果利率持續上升,很多邊緣企業可能無法生存。話雖如此,之前融資太容易,在加息時代把餘額拉回來一點就好了。

然而,對於一些發行人來說,當他們的現金流在經濟低迷時期變得糟糕時,投資者會感到恐懼並因此贖回,但正是因為他們的贖回,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財務狀況進一步下滑。

他說:「就像一個死循環。在經濟低迷時期,債務有時會產生螺旋效應,這是相當可怕。」

有分析師預計當前的市場波動還將持續。彭博社引述華創證券和方正證券表示,為支持經濟復甦,寬鬆政策持續,料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可能最多漲到2.9%。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債券已進入長達半年的調整階段,3%將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關鍵水平。

利率變動影響已經傳導至信用債市場。彭博社引述匯總數據指,上個星期以來,大陸市場上已有173億元人民幣的信用債取消發行,創逾一年半來單周最高規模。包括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張家港經開區控股集團等。

報導引述方正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偉表示,參考發行人披露公告,利率波動導致成本上升或是取消發行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取消發行的情況短期內或將延續。

分析: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就暴跌 投資者措手不及

理財產品大規模破淨及贖回的現象也引發海外分析人士的關注。海外多位財經自媒體人士對此進行了分析。

其中,自媒體「小翠時政財經」的小翠在11月17日的直播節目中指出,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都出現了虧損,大型銀行的理財產品也出現了回撤。這不是一家銀行的孤立事件,而是形成了值得關注的現象。

GROW思睿對沖基金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洪灝也於17日在推特發文指,理財產品通常被視為保本的投資。自10月以來,由於短期利率飆升,總體而言,30,000隻理財產品中有近三分之一跌破淨值。他認為,「在情況好轉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

他亦在推文中寫道,「震驚地看到一些回撤高達20%。」

小翠亦在節目中指,雖然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寫明投資範圍及比例,但是投資者無法得知理財產品的底層產品是甚麼。資金購買的是工商銀行的股票還是恒大的股票,收益或損失可能是完全不同。

她亦推測,如此大幅度的撤回,不排除購買了房地產相關的信託等資產。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11月9日發布的報告中指,銀行業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敞口較大,包括房貸和開發商貸款等直接表內信貸、其他表外信貸和間接信貸敞口。該行估計,截至2021年底,銀行業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體信貸敞口約人民幣100萬億元,相當於銀行總資產規模的30%或銀行貸款總額的50%。

小翠分析指,商業銀行在最初推出理財產品時,基本都強調具有風險低、保本的特性,但近年來出台資管新規,取消了剛性兌付。但是,在投資者的思維中已經形成了理財產品低風險,保本保息的印象。慣性思維與心態已經形成,突然改變規則,投資者被收割的措手不及。

中國大陸商業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是從2004年開始,光大銀行於2004年獲得中共銀監會批准,率先在大陸銀行中推出首個面向個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

此後數年,銀行業的理財產品一直貼著剛性兌付、保本、低風險等標籤。

2018年4月,當局出台《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在2021年底結束三年的過渡期後,2022年1月1日,資管新規正式實施。

新規實施之後,在今年2月至3月間,銀行業理財產品曾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破淨。

當局連推兩項規定救債市

在中共央行向市場注入千億資金之後,中共外匯管理局在11月18日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稱,該規定可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更多便利。他並稱,中國債券市場持續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會進一步提升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旅美資深投資顧問Mike Sun於18日對本報記者表示,11月4日剛公布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现在又發布這份文件,很明顯是在吸引外資、批准養老金救債市。@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穆迪調降中國評級展望前 籲大陸員工居家工作
內部人士爆中國高達9萬億美元地方債形勢正在惡化
高盛:全球對沖基金在大量拋售中國股票
中共導演控告劉德華抄襲 被指刻意炒作出名 公司名涉侵權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