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亮眼與民眾感受有落差 專家析因

人氣 1197

【大紀元2022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採訪報導)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6.45%創11年來最高,人均GDP首次超過3萬美元。儘管台灣經濟表現亮眼,但民眾實際感受與政府的數據落差極大。對此專家解析原因,並建議希望政府施政能讓民眾有感。

IMF預測:今年台灣人均GDP將成東亞第一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台灣的人均GDP將達到3萬5,510美元,可能首次超越日本及韓國,成為東亞第一、世界第21大經濟體。

台灣11月26日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選舉挫敗,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辭去兼任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22日在臉書發文,承認執政團隊沒有看到經濟數據,與人民實際感受的落差,需要深切檢討。

民眾感受不到經濟成長果實 原因有三

灼見文創執行長趙曉慧對大紀元表示,台灣民眾所以感受不到經濟表現亮眼的成長果實,有三個原因,包括物價上漲的因素、分配不均及政府打擊物價不力。

第一,物價上漲:物價上漲最重要源頭是全球性通膨,通膨又跟疫情及戰爭有關,那導致所有跟民生有關物資全上漲,而跟民眾最相關的是蛋價。蛋價是因有禽流感疫情,蛋雞死於疫情使雞隻減少,造成雞蛋供應更為緊繃,並推升雞蛋零售價。台灣蛋價今年就漲了3成,蛋的缺貨也最嚴重。

據台灣主計總處資訊,預期2022全年經濟成長率3.06%,明年2.75%。今年10月消費物價指數(CPI)達到2.96%,是14年來新高。今年失業率3.69%,明年3.79%。由主計總處12日發布的今年10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資料可知,今年1至10月,剔除物價因素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縮水為新台幣4萬1,346元,年減0.13%。物價導致民眾最辛苦的地方,是他/她的實質薪資負成長。

第二,分配不均:台灣去年出口總值與外銷訂單額度,分別突破4,000億及6,000億美元,均創下史上新高。但政府自豪的那些數字,基本上都是台灣半導體、IT出口產業的貢獻,但是台積電或其他出口IT產業表現亮眼,只有那些買台積電股票的外資大股東與有買股票的民眾受惠,所以這是分配不均的因素。

第三,政府施政僵化、打擊物價不夠力:農委會有在管蛋的產量,但不管蛋的價格。問題是民眾更在乎蛋終端的價格。還有中小企業及基層民眾受疫情影響巨大,期待政府能免稅、降稅,但當政府跟你說「我們必須要等到物價漲幅超過3%的法定門檻才有辦法處理」,這就會讓民眾觀感不佳。

台財政部:預估今年超徵稅收4500億元

中華民國財政部9日公告今年前11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累計實徵淨額達3兆797億元(新台幣,以下同),年增加3,696億元或13.6%,已較全年預算數高出3,554億元;財政部預估今年超徵稅收將達到4,500億元。

中華民國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29日表示,現在實徵數雖然超過預算,但若扣掉特別預算還是赤字;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過往作法是用於少發行公債、增加還債或當歲計剩餘等;若要幫助弱勢團體或振興經濟,則必須透過預算程序經立法院通過才能實施。

台灣很多重大爭議問題 政府都未見強而有力說服論述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執政黨訴求無力,很多重大爭議問題都沒有見到強而有力的說服論述,例如超徵稅收,政府如何向人民充分說明超徵稅款如何分配?像是防疫的支出龐大,還有這一年來油價大漲,台電、中油承擔的虧損數千億元,這形同用中油、台電的虧損來抑制通膨,政府怎麼補這個洞?

謝金河說,還有勞工退休金帳戶的損失,或者是未來經濟可能顯著衰退,政府要不要保留老本?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政府誠懇,透明向民眾說明。未來社會爭議事件仍然會一波接一波,像美國10幾個州禁TikTok,英國也禁,台灣如何面對中共利用抖音對台灣的認知作戰,這個問題一定有贊成,也有反對,但是領導者在面對爭議議題,敢不敢勇敢「拍板」?這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綉雯對大紀元表示,為政者若都只看數字,就不知道一般人民生活怎麼樣,這就是他們的數字迷思,因為數字會依你計算的方法,呈現不同的面貌跟解釋。所以蔡總統走進民間體察民意很重要,必須要到第一線去看人民的生活,才知道到底是怎麼樣?

主計總處21日公布最新薪資中位數統計,去年平均總薪資67萬元,雖是近三年最高,但有68.31%、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比率創新高。

王綉雯認為,政府超徵稅收應照顧低收入需要錢的人,可以以去年平均總薪資67萬元以下,政府發給他兩萬元。而且要排富。她建議政府若願意「還稅於民」,根據低收入戶就給錢,不用再發N倍消費券,因為要去印,還要等派下來麻煩,不知道消費券要做到什麼時候。

專家建議台灣政府應打擊物價

至於政府到底要怎麼讓民眾感受到經濟成長果實?趙曉慧表示,政府通常能做的只有刺激經濟成長及打擊物價。刺激經濟成長不可能馬上見效,打物價是價格馬上就會下來,而且打物價也是目前全球政府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拼命升息,所以她認為政府施政重點在打擊物價。

黃曆新年將至,俗語說:「有錢好過年,沒錢難過關。」對於今年稅課收入優於預期,台灣藍綠立委近日分別召開記者會疾呼中央「還稅於民」,喊發現金從一萬元到兩萬元不等。

對此趙曉慧說,若普發現金紅包大家都會開心,但是這是短多長空的政策,因為這只是一次性過年紅包,再來它沒有排富條款,而且絕對會增加政府的舉債。

趙曉慧表示,依法政府超徵稅收一定先償還國債,發現金不僅沒有還債,還加碼舉債去因應,這將造成政府債務過高,只會導致新台幣貶值,又造成物價進口更貴,所以她不太贊成「還稅於民」。她說,政府預算非常有限,她要提出一個概念「分流救濟」,一定是優先分配給弱勢跟基層民眾,主要就是救急、過年關。而且必須要排富,政府要留點錢接濟受疫情打擊嚴重的中小企業。

「政府當務之急,絕對是解決供需失衡、原物料的問題。」她呼籲政府可以幫大家在全球擴大採購重要的一些原物料,然後一些重要的進口物資,可以改成分配制,就是誰最缺,政府就優先提供給他。尤其進口價格跟終端價格中間若有差額,政府可給予補貼抑制物價。

她建議政府可以給軍公教加薪,因應物價上漲的影響,民眾或許可以增加消費;並可調降進口物資關稅跟營業稅,還有油電繼續凍漲。如果政府要普發現金,她認為不如發消費券,尤其現在停滯性通膨,大家都怕沒錢,所以拿到現金一定會存起來。由於民眾不敢花錢就無法振興消費,那如果政府改發消費券,整個消費會活絡起來,內需就比較沒有問題。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台灣經濟的緊箍咒「能源政策」
林國鐘和林聖忠哈佛座談 探討台灣經濟和生技
台灣經濟部次長訪印度 台印簽署3項備忘錄
台綜院估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僅2.51% 智庫最保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