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超科技

中國第一年節與神祕有趣的超科技(一)

作者:邢天行
蘆葦、黃鐘和冬至怎樣構成中華文化中神祕有趣之超科技的一面?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7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蘆葦、黃鐘和冬至怎樣在中華文化的曆法系統中展現神祕又有趣的一面?中華文化的超科技領先現代,可從黃帝時代說起。

傳統新年無疑是中國人的首要節日。無論誰,都格外重視這一天的闔家團圓。其實,中國上古時期的新年與後來也不完全一樣。黃帝開啟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黃帝時的新年是在冬至。從曆法上看,冬至才是中國第一年節,它的創立直接影響到後世新年及其習俗。

遙想上古時期,曆法的確立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有了新年第一天,也就是軒轅黃帝的新紀元,中華五千文明才有了實在的起點。三千年前的周朝,把冬至定為新年第一天,就是追溯上古的黃帝,史書說「周建子、宗黃帝」。周朝制定了規範的禮樂制度,在八百歲中過年,都是以隆重的禮儀祭天祭祖禮神,這深深影響了後世過年的禮俗。

秦漢以後,冬至不再是新年,但一切隆重儀式仍然如同過新年。全國放假賀冬,皇帝率臣子祭天祭祖;人民置辦佳餚,更換新衣,互相慶賀。唐代時,專門放七天冬至假「賀冬」。不誇張地說,在唐宋以前,從冬至就進入新年,冬至更具傳統年味,而立春這個新年,是套用了冬至的新年禮儀,名稱叫做「賀年」。到了明清,冬至仍然極受禮重。

冬至受世俗尊崇,更被道教重視。道經說元始天王開闢天地,元始天王即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冬至被作為元始天尊生日,道門一直有在冬至祭祀元始天尊的傳統,現在也有沿用到新年立春祭祀。因此,中國民間有「冬至大過年」的俗諺,再退一步说,也是「冬至大如年」。

冬至,天地一陽生;陰陽交泰,一元復始。 (大紀元後製/Pixabay)

冬至能成為中國第一年節,背後有什麼祕密和故事呢?追根溯源還得從黃帝說起。

黃帝與最早新年曆元

中國歷史久遠,相傳伏羲最早有天下,但直到大約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之前,那段歷史文明沒有圖書記錄下來。今天中國可循的五千年文明,是從黃帝時代開始的新紀元。黃帝生而神異,戰勝了亂神蚩尤,被推為天下共主。他帶著一群具有神能的大臣創文字、制音律、定曆法、成醫藥……,在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開創了影響至今的中華文化。黃帝因此被華人尊為人文始祖。黃帝時代創制的曆法,是中國傳統干支曆法的最早開端。《後漢書》說:「皇犧之有天下也,未有書計。歷載彌久,暨於黃帝,班示文章,重黎記注,象應著名,始終相驗,準度追元,乃立曆數。」這段話明白說明,曆法體系是在黃帝時建立起來的。

黃帝時,把天穹星辰劃分為天中、四方、二十八宿、十二次等,再劃分地域對應不同的星區。某個星宿對著地面的某個區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人間大事的時間地點,都用對應的星野名稱記錄。從《漢書‧地理志》對秦魏韓等地的分野描述可見大概。黃帝曆法紀年以十天干——甲至癸,與十二地支——子至亥,依次搭配,循環一甲子,是六十年,因此有人稱這種曆法為干支曆、甲子曆,或星辰曆。

史書說「黃帝建子」,指新年在子月(黃曆十一月),不像「伏羲建寅,神農建丑」只有月份,黃帝建子有具體的時間記載,是在「甲子朔旦冬至」,就是說子月冬至是黃帝新年的開始,也是推算曆法的起點,即「曆元」。

古代天文家認為曆法是天地之大紀。中國其它古曆法的紀年都是黃帝甲子曆(干支紀年)體系。漢武帝《太初曆》用夏正,以夏曆立春為新年,一直沿用至今。立春所在的寅月稱為正月、一月,冬至所在的子月就順延成了十一月。

黃帝曆,綜合運用了日月星占、音律數術等六種方術,玄妙高深。至今仍是神祕的占星術、易數曆算等的參照。《史記索引》中記載:「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橈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曆也。」就是說,曆法這門複雜的科學最後由容成子完成。這個博貫六術的容成子,是道家典籍中的神仙,還是引黃帝和老子入道的師父。由此可見黃帝曆來源之高,按現在名詞解釋,它來自高層空間或曰高緯度生命的智慧,必有很多奇妙。

冬至與音律的不解緣

冬至是怎麼確立的呢?最古老的方法,是以律候氣定時,這遠遠超出了今人的想像。

黃帝時的律管是竹管。《呂氏春秋》記載,黃帝派伶倫到崑崙山去找一種適合吹奏的竹管。伶倫跋涉千里找到了嶰竹(嶰谷之竹),削斷竹管吹奏。有鳳凰飛來鳴唱。雄雌各鳴六音。伶倫於是削成十二管,模擬鳳凰之鳴。雄鳴六音為陽,稱為律,雌鳴六音為陰,稱為呂。十二律呂,以黃鐘律為本。黃鐘律管最長,在五音中屬於中央宮調。據說黃帝發明了樂器黃鐘,這也可能是後人把第一律稱為黃鐘的原因。

伶倫作律可不是傳說,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了曾侯乙編鐘,驗證其所用正是伶倫樂律。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後,黃鐘長度就是現在所知的9寸。

音律:音調和律呂。亦代指音樂。也稱為「樂律」。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黃鐘取法自然天音,因此中國早古的度量衡也都由黃鐘律管產生,換言之,就是數字源出於黃鐘,為自然之數。曆數也不例外。黃鐘候氣,確立了曆法第一天冬至的時間點,進而形成了完備的以律候氣吹灰法。

由於年代久遠等多種原因,候氣法傳到後世自然不可能與黃帝以及上古時代時的用法完全一樣。現在可見的候氣法,如《後漢書‧律曆志上》、《晉書‧律曆志》與《禮記要義》的具體記載上都不盡相同,不過其原理應是一樣的。依據唐代傑出的天文家、數學家、道士李淳風在《晉書‧律曆志上》所述:在一個不透風的房屋,把十二支律管,依所劃分的天穹十二辰方位埋於土中,使律管的上口與地面平齊。在管裡裝滿葭莩(音同「家福」)灰,就是用蘆葦內膜燒成的灰,這種灰極輕。律管上蒙上細密的羅幔。節氣到時,相應律管裡的葭莩灰感受到陰陽之氣變化,就會飛出。覆蓋的羅幔也隨之伏動。 「小動為和;大動,君弱臣強;不動,君嚴暴之應也。」後面這幾句說明飛灰情況與國運關係,是與其它律曆記述最大不同之處,體現了李淳風精通陰陽的特點。

冬季,黃鐘律管飛灰那天,就是冬至。古人說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日短至,日行南至。後兩句符合現代「太陽直射地球南回歸線」的表述,北半球白天最短。歸根結底是無形的陰極而陽生。地下陽氣一動,律管感應,「嗡」的一聲,葭灰就飛了出來。這聲音就為黃鐘音,飛灰的那一瞬間就是晚上子時,按現在是晚上11點開始。這完全是地氣作用,所謂「陰陽交替物候動」。

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是吹灰法調定的最早四節氣。到西漢武帝時,二十四節氣全部出現了。十二律對應十二辰,對應二十四節氣。史說黃帝調律曆,達到了風調雨順天下大治。中國王朝歷來都重視調律修曆,目的都是要順天地而和陰陽。

以律候氣吹灰,這一玄妙奇思不可能是偶然發現,只能是來自比人高明的神授。容成子是神仙,不容人不信。能有效使用候氣法的人,也應該是通曉天文的有道之人。

冬至是第一節氣,不只是黃鐘候氣的結果,也是神祕的天象決定的。這會在下一篇探討。(待續)@

參考資料:
《晉書‧律曆志》
《後漢書》卷十三《律曆志第三》
《呂氏春秋‧古樂》
《淮南子‧天文訓》
《史記‧天官書》
《禮記‧月令》
《五禮通考》
《黃帝內經》
《樂律表微》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