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傳】之一:烏衣少年 名聲大噪

文/洪熙
王羲之。(孫明國/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這句唐詩中,「王謝」指東晉兩大家族,即宰相王導、謝安所在的豪門世家。王謝巨室冠蓋簪纓,賢才濟濟。由於他們居住在金陵的烏衣巷,所以時人稱此巷的貴族子弟為「烏衣郎」。在烏衣諸郎中,出了一位享譽後世的書法大家——王羲之(303年-361年)。他的書法煥若神明,筆勢飄若浮雲,「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其書法真跡雖然未能流傳下來,但後人的臨摹拓本被古今皇室奉為國寶。撥開歷史風雲,回溯前朝過往,再現一代書聖瀟灑出塵的清真風貌。

家史淵源 回溯至周

王羲之祖籍山東琅琊(另作琅邪)臨沂,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根據記載:「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敬宗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追溯琅琊王氏家史,可回溯到周朝姬姓。

王羲之十七世祖王元為避秦亂,從陝西咸陽遷居琅琊。從周朝太子晉算起,到王羲之曾祖王覽時,已經過了二十六世。琅琊王氏世代簪纓,歷代出過不少名人,比如王廙、王敦、王導、王祥、王覽等。今人鮮少知道王覽其人,若提起他「臥冰求鯉」的哥哥王祥,可謂婦孺皆知。

單論東晉開國,琅琊王氏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王羲之父親王曠、伯父王敦、伯父王導均是東晉名臣。這個北方豪門被捲入了時代的風雲,協助過江後的晉室建立了東晉,一度權傾天下,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在《晉書》中,王家有多人名垂青史,在傳記留下了光輝一頁。

王曠獻策  移鎮江左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字世宏。琅琊王司馬睿(後來的晉元帝)的母親和王曠的母親是親姐妹,他本人是司馬睿的姨表兄。西晉末年,他曾任丹陽太守。

西晉自從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駕崩後,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即位後。因其軟弱無能,他的皇后賈南風擅權干政,操控惠帝。她假傳聖旨,廢除了曾營救她的楊太后,對楊氏外戚大開殺戒。賈皇后行事暴戾,接連下達矯詔,屠殺司馬皇族,引起諸王不滿,由此發生了八王之亂。西晉內訌,北方夷狄趁機入侵,紛紛起兵入主中原,這就是五胡亂華。

中原大亂,人心惶惶。大將軍王敦、丞相王導等人閉門謝客,共商謀身之計。王曠來到他們家,眾人沒讓他進去。他站在戶外,剔壁相告:「天下大亂,你們幾人打算謀劃什麼?」王曠故意揚言,如果你們不告訴我,我就去報官了。王導等人才讓他進來。眾人謀劃大計,王曠率先提議,不如過江建政。他獻策移鎮江左,得到王導和琅琊王司馬睿的採納。

王曠讓司馬睿移鎮江東,從而成了司馬帝業的奠基者。司馬睿在江南招攬人才,在王導、王敦輔助下,禮待當地士族,北方士族為避中原戰亂,隨司馬睿南遷。建武元年(317年),晉愍帝被殺後,次年司馬睿即皇帝位,建立東晉,改元太興,史稱晉元帝。

若論東晉開國之功,王曠「功當不在王導之下」。但由於他於永嘉三年(309年)上黨之役慘敗後,從此去向不明,從歷史文獻中消失了,所以司馬睿登基稱帝諸事,王曠並沒有參與。

金陵烏衣 高門相聚

晉元帝定都建康(亦稱金陵,今南京)。在秦淮河南岸有一條烏衣巷,原本是東吳禁軍烏衣營的駐地。到了東晉時期,此巷成為高門士族的聚居地。東晉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烏衣巷在那時非同凡響,王謝二家門前車水馬龍,達官顯貴,名流佳士往來絡繹不絕。

王羲之於永嘉七年(313年),隨王氏家族遷居建康,就住在夫子廟附近的烏衣巷內。在王氏烏衣諸郎中,王羲之少有美譽,受到朝臣名流器重。

魏晉名流崇尚清談之風。清談也稱為「談玄」、「清言」、「共論」等,其源頭可追溯到東漢。東漢太學生聚集在京師,群士放言議政,自由無羈針砭時弊。而晉人清談多以《易經》、《老子》、《莊子》三玄為主,論辯這些著作蘊涵的義理,避開了朝政議題。

東晉時,上至帝王,下至文武百官,亦或文士僧道對清談都頗為推崇。清談方式,或臨時拈題,在座賓客各自暢言,清談一通;或主客相對論辯;亦或一人清談,餘者洗耳恭聽。

晉人清談可謂風雅之舉。烏衣郎中,如王導、謝安、王述等人都是清談高手。

伯樂相才 奉炙牛心

王羲之幼年時,並不善於言談,甚至有些木訥。《世說新語》和《晉書》記載,王羲之幼年時有「澀訥」之疾,也就是說話不通暢。但他長大後,卻與幼年判若二人,變得能言善辯,侃侃而談。王羲之的伯樂是名士周顗,周府的一道炙牛心,令其名聲大噪。

王羲之十三歲時,隨叔父至周顗府上赴宴。周顗是名族名士,時任司馬睿的右長史,也是當時的人物品鑑專家。他識才、愛才,為朝廷舉薦了不少人才,而且很多人都受到重用。因此聲望高隆,時人都很尊敬他。他宴客,羣賢畢至。當時的文士都想得到周顗老先生的推薦。

王羲之來到周府,看見華堂滿座,周顗老先生正在設宴款待眾賓客。周老見到了少年王羲之。一番閒談後,周老發覺眼前的這位少年不僅氣度超群,而且才學橫溢,將來必成大器。

當時炙牛心是一種比較名貴的菜餚。宋代虞侍詩云:「客來愧乏牛心炙,茶罷空堆馬乳盤。」用炙牛心待客,以表示對賓客的尊敬,很有禮儀象徵意義。如果主人請誰先品嘗炙牛心,誰就是此宴最高貴的客人。當時周老在客人沒動箸之前,首先割牛心炙給王羲之品嘗。這一舉動竟令在座的所有賓客都感到震驚。人們沒有預料到,周老會如此賞識少年王羲之。所以眾賓客也對王羲之刮目相看。

在周府,王羲之受到周老款待,一時名聲大噪。周老也因王羲之的關係,後來與王氏家族結下了深厚之義。周老評價道:王導有管仲遺風,王羲之有廉頗、藺相如的氣度。

烏衣豪門  王家三少

當時,名士阮裕曾擔任王敦的主簿。王敦是王羲之的族伯,平日很器重這個侄兒。他曾對王羲之說:「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意思是你是我們家族中出色的子弟,將來你的才學應當不會遜色於阮主薄吧。

阮裕,字思曠。此人博學多才,為人爽快無私,非常豪爽,是一位很有作為的青年才俊,時人讚譽人他「兼有諸人之美」。在王敦眼中,阮裕就是青年才俊的楷模,是世家子弟的典範。他將侄兒王羲之與其相提並論,也可見侄兒在他心目中的分量。王敦不僅寵愛他,而且對他寄予厚望。名士阮裕青睞王羲之,認為他是少年英才,將其與王承、王悅視為王家三少。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金陵懷古》中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歷史的風雲驅散了前朝王公貴胄,昔日的繁華也隨飛逝的時光,定格為雋永。從烏衣巷走出的王家少年,經歷亂世風波後,逐漸在書法上嶄露頭角,獨步天下。(待續)

參考資料:
《晉書·王羲之傳》卷80@*

閱讀【王羲之傳】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一年四季,天道循環。從二十一歲那年起,我的四季循環中多了一季特別的存在——神韻季。第一次邂逅神韻是在渥太華,那天我遲到了。看到的第一個節目是精忠報國。大幕揭開,我的眼淚跟隨而下。
  • 歷史上的今天,徐悲鴻:生命本是天上來,卻撒彩墨在人間。得失去留只一念,重返畫中神仙卷。
  • 提起杜莎夫人,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蠟像館。的確,她的一生跟蠟像有著不解之緣,命運多舛,她的坎坷經歷又締造了她的傳奇。是什麼原因使她開始學習製作蠟像?她又是怎樣與法國王室結緣?她最恐怖的經歷是什麼?她又為何背井離鄉遠赴英國?第一個杜莎夫人蠟像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 2023年4月中旬,經好友推薦,喜歡藝術的我認識了旅居瑞典的中國畫家范一鳴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做客,觀賞他的畫作,聽他聊創作靈感和中國文化。我也順便採訪了他在中國時的遭遇。
  • 漆器珍貴與耐用之特性,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漆工藝,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台灣茶文化與漆工藝結合,是翻轉、是重生」,於是黃佳隆開設了「漆器茶道具製作教學」課程傳承這項古老技藝。
  • 對文藝復興藝術感興趣的人很快就會熟悉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這個名字,他不但是佛羅倫斯的建築師、藝術家,還是藝術史學家。1568年瓦薩里彙編的《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是文藝復興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著作。16世紀意大利許多頂尖的藝術家都是他的友人或熟識。朋友圈裡也有很多人認識15世紀的藝術前輩。
  • 列奧納多的離去讓所有認識他的人都無比悲痛,因為從未有人給繪畫帶來如此高的榮耀。他俊美奪目的外表能為每一個憂慮的靈魂帶來寧靜;他辯才無礙的言辭可以折服最為頑固的頭腦。他的體力可以壓住爆發的怒火;他能用右手擰彎門鈴鐵環或馬蹄鐵,就像它們是鉛製的一樣。他是如此寬宏大度,身邊聚集了眾多朋友,只要其擁有智慧和才能,就不論貧富予以支持。他的一筆一畫讓最卑微平凡的處所熠熠生輝;因此,他的降生真的讓佛羅倫薩得到了一件非常棒的禮物,而他的辭世則給這座城市帶來無量的損失。
  • 列奧納多新聖母大殿(S. Maria Novella)「教宗大廳」(Sala del Papa)的牆上繪製《安加利之戰》(Battle of Anghiari)的草圖,以表現米蘭公爵菲利波手下大將尼古洛‧皮欽尼諾(Niccolò Piccinino)的故事。他構思了一群騎兵爭奪軍旗的場面,他設計這一場面時的奇思異想,公認此畫為技巧高超的傑作。
  • 那些看到列奧納多製作的巨大黏土模型的人發誓說,他們從未見過比這更優美、更精湛的東西;這件模型一直保存到法國人跟隨法王路易開進米蘭、將其打成碎片。他為這件雕塑做的一件公認完美無瑕的蠟製小模型也佚失了,同時丟失的還有他通過研究創繪的一本馬匹解剖學圖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