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的樣貌(四)

內心常感焦慮與不安 情緒勒索者沒有安全感

「情緒勒索者的思考模式、情緒反射」之四

作者: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人氣 100

編者按:為什麼有人會成為情緒勒索者?他很可能是我們的重要家人、親密伴侶、知心朋友、主管同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了對我們不停索求的情緒勒索者呢?他們的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來看看情緒勒索者的特徵。

從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我媽是個很偉大的女人,她窮盡一生之力,養大了我們家三個小孩……對,我從不否認這點。但是有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跟我媽相處,會讓我壓力很大。

我媽總是會跟我們絮絮叨叨地說誰對她怎樣怎樣不好,比如說她小時候怎麼被爸媽虧待,長大怎麼被朋友虧待,結婚後,又怎麼被後來離開我們的爸爸虧待。

她常說,要不是因為我們,她現在一定是個女強人。她是為了我們才不再嫁,也沒有好好發展自己的工作,所以要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她。

其實包含我的弟弟妹妹,我們都不是不孝順的壞孩子,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媽媽的要求真的很難滿足。

比如說,如果她有需要,她打電話給我們,我們都要隨時接電話,不論我們是否在上班,或是正在忙其他的事。

她對我們念的科系、工作、交往的朋友,甚至結婚的對象,都有她自己的一套標準與要求。如果我們不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她要不就聲淚俱下的罵我們不孝,要不就說是為我們好,我們都不會想。

每次遇到我們不順從她,媽媽最常罵我們的,就是說她一生過得多苦,好不容易拉拔我們長大,別人都以為她可以享福了,沒想到三個小孩對她如此不孝,不懂得感恩,還忤逆她,不懂媽媽的心情……

每次一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和弟弟、妹妹就一起沒轍了。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我們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代表我們不孝?好像我們沒有按照媽媽想要的去做,我們就對不起媽媽。做自己,好難……」

***

有些情緒勒索者,他們重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大於別人的,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虧待」。

可能從小到大,他們時常感覺到委屈、不滿足,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們就希望別人能夠「非常」重視他的需求。為了要讓別人重視他們的需求,他們不惜使用情緒勒索的手段,讓自己在這段互動關係中,能夠占上風。

對他們而言,他們的需求能夠被注意、被滿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對方可能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但對這些情緒勒索者而言,對方「為了他們」,因而勉為其難答應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正代表這些情緒勒索者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這些情緒勒索者,並非不知道對方是勉強的。對他們而言,在這種人際互動過程中,感覺到對方的「勉強答應」,反而可以讓這些情緒勒索者,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而這個感受,也成為情緒勒索者的「安全感」,用以安撫他們感覺自己長期被虧待、被忽略的不安與焦慮。

就如同這個例子中的媽媽,媽媽藉由讓子女有罪惡感,因此讓子女能夠為自己做一些妥協與迎合,會讓媽媽感覺到子女「孝順」,重視媽媽的需求;如此,才能弭平媽媽感覺自己長期被虧待的委屈。

但這類的情緒勒索者,卻沒注意到被勒索者的委屈;甚至,可能因為太過聚焦在自己的委屈上,反而合理、淡化了他人委屈的情緒。認為被勒索者為自己做這些,迎合自己的需求,都是「應該的」,根本就「不應該有委屈」,否則就是「不孝」。

從前面的討論,或許,你也發現了,大多數的情緒勒索者,他們內心的不安與焦慮,其實並不比我們少,只是,或許他們過去學到的,是必須用「情緒勒索」這樣的方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給自己安全感、安撫自己的焦慮。

但很多時候,他們卻忘記了:有時,讓他們真正焦慮與不安的,是這段關係的好壞;而情緒勒索的手段,可能只讓他們暫時獲得了表相的滿足,但卻讓他們失去了真正害怕失去的「重要事物」:親密關係,以及對方的愛。

因為在這過程中,被情緒勒索者答應了情緒勒索者,是因為焦慮與害怕,而非對情緒勒索者的愛。

讀到這裡,如果你發現:「原來,我是個情緒勒索者」時,請你不要認為,這本書是在指責「情緒勒索者有多可惡」。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情緒勒索者或被情緒勒索者,而藉由探討情緒勒索者/被情緒勒索者的內心世界,並且提醒我們:促使我們成為這兩個角色其中之一的「焦慮與害怕」是如何運作的,才有機會讓我們跳出這個循環,真實表達自我,也才有機會使我們獲得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方的尊敬與愛,以及深入、平等並真實的關係。

既然,前面我們提到,面對關係,有些人的不安與焦慮,會促使他們成為情緒勒索者;當然,也有些人,他們的不安與焦慮,反而讓他們成為這段關係中的被勒索者。

接下來,讓我們換個角度來了解:怎麼樣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呢?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曾臻

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推薦閱讀

●傳遞這個訊息 效用遠遠超出你我想像

●人際關係不麻煩 3訣竅提升吸引力

●如何提升人際關係的品質? 專家:先求自重

相關新聞
你可以更快樂 五個增進正向人際關係的妙法
人際關係好不好 第一印象看「姿勢 」
【爸媽必修課】給孩子正確反饋 訓練人際關係
過度愛乾淨? 多一些包容減少人際關係緊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