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群:當年文化部長于會泳為何自殺?

人氣 2191

【大紀元2024年09月04日訊】1977年8月28日夜,毛澤東的妻子江青等「四人幫」被抓捕後的8個月零22天,中共文化部部長于會泳給家人留下遺書後,服毒自殺;被發現後送醫院緊急搶救,但搶救無效,於8月31日死亡,終年52歲。

于會泳為何自殺呢?

最關鍵的原因是,在十年文革中,他跟江青跟得太緊。因為緊跟江青,他一步登天;也因為此,他一失足成千古恨。

江青賞識的音樂教師

1925年6月,于會泳出生於山東乳山縣西泓於家村。他自幼喜好文藝,很有天分。1946年9月,當了5年小學教師的他,瞞著母親從家中偷跑出來,投奔共產黨。

1949年9月,于會泳被膠東文工團選送到國立音樂學院上海分院學習;11月加入中共;1950年7月結業後,留校任教。他所在學校先更名為中央音樂學院上海分院,後更名為上海音樂學院。到1964年6月,他升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理論系副主任。

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抓「京劇革命」,把參加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的《紅燈記》作為樣板。

1965年春,于會泳在《文匯報》上發表《從〈紅燈記〉談開去——戲曲音樂必須為塑造英雄形象服務》一文。他認為,京劇假如要演革命現代戲的話,必須對原來的音樂、唱腔作重大改革。他建議,每一出京劇現代戲都要為它設計出整套的唱腔,以便於廣泛傳唱。

江青看了于會泳的文章,非常欣賞。得知于會泳是她的山東老鄉,又是文工團出身,江青在錦江飯店接見了他,稱讚他的文章寫到點子上了。江青還對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張春橋說,今後搞革命現代戲要重用他。

江青搞樣板戲的得力助手

十年文革時期,中共文藝界是一花獨放百花殺。這「一花」,就是江青主持搞的八個樣板戲。于會泳則是江青搞樣板戲的得力助手。

根據江青的旨意,張春橋安排于會泳擔任上海京劇院重點劇目《海港》《智取威虎山》劇組的音樂設計組組長。得知江青最欣賞四大名旦中程硯秋的唱腔後,他在為《海港》女主角方海珍設計唱腔時,特別借用了程派唱腔。江青聽後,非常滿意。

在改編《智取威虎山》的音樂時,得知江青的喜好後,他把傳統京劇的韻味和西洋作曲的技法糅合起來,例如「打虎上山」一段,他把京劇鑼鼓的點子與銅管樂器中的圓號交織在一起。這也讓江青喜出望外。

江青提出:「主題是改造自發部隊,這一點不能不明確。」于會泳心領神會,將江青的話提煉為「主題先行」。

江青提出,要突出英雄人物。于會泳立即加以發揮,提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主題先行」、「三突出」成為文革時期排演樣板戲的重要指針。

江青搞的八個樣板戲,分別是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及交響音樂《沙家浜》。

1969年4月,中共九大期間,《智取威虎山》作為為會議代表演出的首場樣板戲,在京西賓館禮堂上演。開演前,于會泳突然從帷幕間走出來,對著台下觀眾吹捧江青,說她「為培育樣板戲嘔心瀝血。她實際上是這出戲的第一編劇、第一導演、第一作曲、第一舞美設計!」一番話說得江青心花怒放。

1969年,從《智取威虎山》開始,八個樣板戲逐一被拍成電影。

江青搞樣板戲期間,于會泳執行江青的指示,可謂不遺餘力,從修改劇本、設計唱腔,到舞台美術、舞台監督等,全都親歷親為。有一次,為落實江青的一個指示,他四處活動,竟然累倒在賓館的走廊上。

江青對他也關心有加,多次把自己吃的補藥、進口藥給他吃。

江青提拔重用的文化部長

于會泳協助江青搞樣板戲,助江青成為中共文藝界的掌門人,他也從江青那裡得到回報。

1969年中共九大召開,他成了九大代表,還上了大會主席團;1973年中共十大召開,他不僅是代表,還經江青提名,「當選」中央委員。

「文革」初期,文化部就被「砸爛」。1970年成立國務院文化組,主抓樣板戲,于會泳是組員。文化組後來漸漸承擔起文化部的職能,于會泳升任副組長。

1975年初,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對四屆人大政府組成人員進行了討論。關於文化部長人選,周恩來最初準備讓國務院文化組組長吳德擔任。但吳德因為已擔任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革委會主任而推辭。周恩來又提議由原文化部長茅盾擔任,但張春橋和江青不贊成。江青提名于會泳當文化部長,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都表贊成,於是提名通過。

1975年,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于會泳被任命為文化部長。

有一次,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跟于會泳一起吃烤鴨時,問:「你這個部長是屬於國務院的,你今後請示工作,是找周(恩來)總理呢,還是找張(春橋)副總理?」于會泳不假思索地回答:「找江青,她有什麼意見,我再轉告他們。」

替江青受過

于會泳當文化部長不久,審看了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創業》,覺得很好。

但是,江青看過之後卻說:「《創業》在政治上、藝術上都有嚴重問題,我看了生了一場大病。」

于會泳頓時傻眼,只好把江青的十點意見記下來,命令長春電影製片廠修改,否則不准放映。影片的編劇張天民不服氣,給毛澤東寫信投訴。

毛看了影片後批示:「此片無大錯,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而且罪名有十條之多,太過分了。」

毛的批示下達後,江青感到很沒面子,把于會泳叫到釣魚台國賓館訓斥了一頓:「張天民告我的狀,說我不讓《創業》發行。不讓發行是文化部的事,怎麼弄到我的頭上?對這個片子我是有點意見,但那『十條』可不是我說的,要說有,只有其中一條是有我的一點內容……」

于會泳不得不給毛澤東寫檢討,將「十條意見」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追隨江青整人

文革中,隨著江青對于會泳越來越器重,于會泳在文藝界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那時候,反對于會泳,就是反對樣板戲,反對樣板戲就是反對江青,反對江青就是反對毛主席的文藝路線。

他在任上海音樂學院革委會副主任時,迫害師生達一百多人,逼死3人,逼瘋4人,半瘋4人,還逼死外單位兩人。

他在任國務院文化組副組長時,迫害過山西省文藝創作幹部趙雲龍,歌劇演員王昆,詩人郭小川等。

他在任文化部長後,曾領導組織了一台晚會,有三個小戲,都是抓特務的。詞作家閆肅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一個晚上抓了三個特務,你這個文化部成了公安部了!」

于會泳當時沒說什麼。第二天,他在賓館作報告時,非常嚴肅地說:「文化部就是要成為意識形態的公安部!」

他任文化部長期間,組織過批無標題音樂,批「黑畫」,批晉劇《三上桃峰》,批電影《園丁之歌》《創業》《海霞》等,一批人因此遭難。

緊跟江青批鄧小平

1973年鄧小平復出工作後,江青與鄧在一些問題上有過衝突。

到了1975年11月,得知毛澤東對鄧小平日益不滿,準備再次批鄧時,江青不斷給于會泳等親信吹風,讓他們寫材料揭發鄧。

1975年12月中旬,于會泳從上海帶回「鄧小平在南方十二省省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等四份材料,向文化部司局級幹部及樣板團中的親信印發批判,聲稱「鄧是『還鄉團頭子』,『推行修正主義路線的頭子』。」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發生後,于會泳擔心地震沖淡了批鄧,8月12日在中國京劇團的梨園召開文化部「放排炮」大會。會上,他朗誦了一首詩:「梨園批鄧,排炮齊轟,雖有地震,其樂無窮。」

江青在文化部的「死黨」

1976年10月6日,江青等「四人幫」被抓捕。

10月中旬,中共中央派出以華山為首的工作組進駐文化部,對于會泳進行隔離審查。在長達10個多月的時間裡,于會泳寫了近17萬字的交代材料。

1977年8月12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大上,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在政治報告中,把于會泳定性為「四人幫」骨幹分子,稱他是「政治野心家、叛徒、新生反革命、流氓、打砸搶者」。

這個定性,給于會泳致命一擊。

1977年8月28日夜,于會泳給家人留下遺書:「我跟著『四人幫』犯了罪……我的結局是罪有應得,只有一死才能贖罪。」之後,服毒自殺。

1977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決定:于會泳是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重要骨幹、死黨,屬於敵我矛盾性質,本應依法提起訴訟,追究刑事責任,但因本人已自殺身亡,故對他不予起訴,撤銷于會泳黨內外一切職務,開除黨籍。

結語

單純從音樂專業角度看,于會泳是一個有音樂才華的人,在音樂上有一定造就的人。

但是,當他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與文革中害人無數的江青綁在一起之後,整人和挨整就成了他的宿命。

江青被抓捕、江青的罪惡開始被清算後,他的精神支柱坍塌,擔心當年被他整死、整瘋的人找他索命,只好一死了之。

善惡有報是天理。欠了債,總是要還的。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王友群:文革中的一起「通天」大案
王友群:鄧小平拒絕平反的大右派彭文應
王友群:中共國家開發銀行的九大貪官
王友群:中共紅軍高級將領龔楚為何脫離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