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生理反射及意義

font print 人氣: 23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在新生兒期存在許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腦皮層未發育成熟的暫時表現,隨年齡增長逐漸消失,儘管反射消失的時間有個體差异,但長期缺失、不對稱或持續存在都應視爲异常。以下是新生兒期的生理反射。

‘??1)吸吮反射:當新生兒口唇觸及乳頭時,便張口且出現口唇、舌的吸吮動作稱吸吮反射。該反射1歲後消失。若新生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顯减弱,提示腦內病變;若亢進則爲饑餓表現。1歲後仍存在提示大腦皮層功能障礙。

‘??2)尋覓反射:新生兒面頰部觸及母親乳房時頭即轉向乳房,找乳頭;用手指或其他物體觸之,亦有類似反應。其意義同吸吮反射。

‘??3)握持反射:用手指或木棍觸新生兒尺側手掌、足底或指趾引起指趾屈曲活動。手的握持反射4—6月逐漸消失,爲隨意動作取代。新生兒期該反射缺失或兩側不對稱均爲病態,6個月後仍存在也提示大腦疾病。足底握持反射6—12月消失,提前消失多爲脊髓發育不良。

‘??4)擁抱反射:新生兒仰臥,操作者一手托其肩,一手將其頭擡高15度,然後迅速將手從頭下撤出,頭即垂落,這時四肢外展伸直,除拇指末節屈曲外,其餘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張開。脊柱與軀幹亦伸直,數秒鐘後四肢又內收屈曲,猶如擁抱動作。隨後新生兒面部緊張,在雙臂放鬆時發出哭聲。擁抱反射3—4月消失,出生後暫時消失提示大腦損傷;若一側缺如考慮爲臂叢神經損傷或鎖骨、肱骨骨折;若長期存在則爲大腦疾患。

‘??5)踏步反射:檢查者兩手置于新生兒腋下,托住新生兒使之站立,足底接觸床面,胸部前傾,此時新生兒可以做自發的踏步運動。踏步反射3個月消失。生後即無該反射爲雙側癱,持久性不對稱爲神經損傷,長期存在爲大腦疾病。

‘??6)强直性頸反射:新生兒仰臥,檢查者將其頭向一側旋轉,該側上下肢伸展,對側上下肢屈曲。該反射3—4個月消失,6個月仍存在爲大腦疾患,一側缺如或兩側不對稱多爲神經損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常以為高血壓病是成人尤其是老人的專有病,卻不知嬰幼兒甚至新生兒也會罹患此病。兒童高血壓的症狀不明顯,一般情況下,醫生也容易忽視這方面的檢查。
  • 《美國流行病學雜志》近日宣布了一個惊人的消息:科研人員通過對新生兒進行的跟蹤研究發現,婦女在怀孕期間長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日后所生出的孩子有可能患上心臟疾病,這是科研人員首次确認空气污染与新生兒心臟疾病有某种關聯。
  • 又有三名兒童在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一家公立醫院死亡,四天來已經有十八名兒童陸續死亡,包括一名新生兒,引發民眾抗議聲浪。羅依兒童醫院院長孟達爾告訴媒體:「兩名兒童在三日晚間死亡,另外一名兒童在四日清晨死亡,死亡兒童的年齡一至兩歲。」
  • 台灣學術界已證實,接種B型肝?怚i以預防肝炎,估計B型肝炎所提供的保護效力為十五年,一九八四年第一批接種疫苗的新生兒現在都十八、九歲了,當初接種的疫苗是否還有效呢?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今天表示,研究證實,疫苗對人體仍有保護作用,可降低罹患慢性肝炎的危險。
  • 為了鼓勵母親親自餵哺母奶,國際母乳推廣協會近日起到七日止,連續第六年在世界各國進行母奶推廣週活動。不過,一向都是以母奶親自餵哺嬰兒的義大利婦女,卻逐漸脫離這項優良的傳統。義大利婦女一向以母奶餵哺嬰兒,即使在公共場所也是司空見慣,很平常的一件事。不過近年來,許多年輕的女性因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餵母奶的時間已經從原本長達一、兩年,縮短到只有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或是中間參雜以牛奶代替。根據統計,全義大利每個月約有一千五百名新生嬰兒誕生,能夠持續吃母奶到一歲左右的大概只有九十名左右,女性平均餵母奶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逐漸揚棄過去優良的傳統。義大利母乳推廣協會表示,餵母奶不但可以增進母親與嬰兒間的心靈互動、情感交流,也可以讓婦女日後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的機率;同時還可以讓新生兒避免腹瀉、呼吸道感染、耳朵發炎或泌尿科疾病。可以算是一舉數得,好處多多。(http://www.dajiyuan.com)

  • 新生兒出現黃疸一般屬正常現象﹐但是如果新生兒總膽紅素超過14mg/dl,早產兒超過10mg/dl,就屬於重症黃疸。

  • 福特沃斯的流行病專家Elizabeth Rossman Beel 說,“1990年(達福地區)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0名死亡。今年的死亡率大約是六個。”
  • 大紀元11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美國女權本來已夠嚇壞回教徒,產婦在分娩時刻的要求更是無奇不有--從拓印胎盤當紀念品,到拿家鄉泥土墊底,讓新生兒「誕生在故土」上;而醫院為了賺錢,大多是朝「順應客戶」要求發展。比起過去產婦只要求分娩時放她喜愛的音樂、全家在產房合照,現在的美國產婦「產權」之大真令人昨舌,丈夫和家人無不答應這「人生難得幾回有」的要求。於是乎小提琴雙重奏現場表演、丈夫拿錄影機拍攝生產過程、小女兒擔任「接生婆」歡迎小弟弟來到世間等,一一成為見怪不怪的產房新現象。
  • 台北縣土城市北城婦幼醫院打錯針意外,六名受害新生兒都已經陸續脫離危險期,家長們的心情也逐漸平復下來,不過最是傷心的,就是失去愛女的羅月嬋,他們一家人的傷痛卻還難以撫平。
  • 衛生署決定與北城婦幼醫院解除預防接種合約,為了提供在北城出生的新生兒接種疫苗的權益與方便,將由土城衛生所人員近駐北城醫院協助接種疫苗,有鑒於這一次北城醫院發生的重大醫療疏失,土城衛生所接替之後,更是戰戰兢兢,絕對不容出現任何誤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