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故事:郢書燕說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7日訊】一天夜裡,楚國京城郢都的一個人在家給燕相國寫信。因為燭燄偏低,飄忽不定的燭光夾著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顯得有一點昏暗,所以這郢人對侍者說了一聲:“舉燭。”明燈高照,寫信就看得清楚了。誰知他在燭光不亮,心中犯急,腦子裡想著“舉燭”,嘴裡念著“舉燭”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把“舉燭”二字也寫到信裡去了。過後他沒有檢查就把信交給了侍者。

燕相國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後,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始終覺得信中的“舉燭”二字非常費解。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一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裡,忽然靈機一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為我獻策!”

燕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為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

摘自【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尹綽和赦厥同在趙簡子手下做官,赦厥為人圓滑,會見風使舵,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從來不說讓主子不高興的話。尹綽就不是這樣,他性格率直,對趙簡子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別忘了伸出你的手,你一定也能得到別人善意的幫助。
  • 唐朝時候,溫璋在京城任兆尹。他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疾惡如仇,誰要為非作歹,只要撞到溫璋手上,便休想逃脫。溫璋的嚴厲執法使得京城治安良好,那些流氓地痞無賴,沒有一個不畏懼溫璋的。為了方便老百姓告狀、訴冤,溫璋還派人在衙門外掛上一隻懸鈴,好讓告狀者隨時撞響鈴鐺。

  • 一次,魯國國君孟孫帶隨從進山打獵,臣子秦西巴跟隨左右。打獵途中,孟孫活捉了一隻可愛的小鹿,他非常高興,便下令讓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宮中,以供日後玩賞。
  • 孟賁(ben )是戰國時代著名的勇士,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從無畏懼,總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因而常常使敵人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 齊宣王求賢時,號召天下人推薦有才乾、品德好的人。有個叫淳於(kun )的人在一天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7 名賢士。齊宣王當然很高興。可是,他對頃刻間出現的這麼多賢士感到有點懷疑。
  • 顏淵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討教說,我曾經乘舟渡過一個深潭,艄公駕船的本領神奇莫測。我問艄公駕船到您這份上一般人可以掌握嗎?他肯定地回答說:"可以。善於游泳的人只要經過練習便可以學會,若是會潛水的人即使從未接觸過船也能操作自如。" 對於艄公的一番道理,顏淵自稱並不理解,但是艄公不肯作進一步解釋,只好向孔子求教。
  • 不畏死的人,自古有之。中國曆史上,那些志士,為了表示寧死也要辦成某樁事的決心,乾脆將棺材也抬了出來。比如三國時魏將龐德,為了與蜀將關羽決戰,便抬著棺材出兵。明代海瑞向嘉靖皇帝上書,為了表示文臣不怕死於諫的決心,差點將棺材扛上了金鑾殿。無獨有偶,與海瑞同時還有個清官,名叫劉璽,也事先備好了棺材,與一些貪官鬥法。
  • 子罕說:"你認為美玉是寶,我則認為當官的不貪是寶。如果把你的寶給了我,咱們兩個人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依我看,你我還是各自保存著自己的寶,為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