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家庭的餐桌教育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6日訊】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進餐教育”,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學會良好的進餐禮儀,具備各种值得稱道的素質或性格。

  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孩子長到一周歲至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絕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志著一种對“人格獨立”的向往,應給予積極鼓勵。

  杜絕偏食、挑食: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坏習慣多半是幼儿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個勁地只吃某种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為,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學習用餐禮儀:英國孩子一般兩歲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四歲就能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

  讓孩子幫忙做事:稍大一些(五歲左右)的孩子都樂于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种參与感。

  重視環保教育:五六歲的孩子應知道哪些是經再生制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們會在家長指導下自制飲料,盡量少買易拉罐等現成食品,并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懂得“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保護的侵害。”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黎華僑文教服務中心鋼琴班成立十餘年來,在黃玉光、劉紫燕及李靜怡三位老師的指導下,對啟發兒童音樂教育卓越有成,培育出無數愛好音樂的小朋友,也為華人子弟在法國或世界樂壇鋪路。為鼓勵學生們再接再勵,該中心將於6月22日下午2時起舉行一場音樂會,免費入場,歡迎僑胞踴躍前往聆聽。
  • 美國心理研究協會做了一項研究來檢驗遺傳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個對孩子的智商影響較大。研究的結論是:遺傳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幾乎等同。事實上,嬰幼兒在大腦成形時期,父母的關愛,哪怕僅僅是與嬰兒玩一個捉迷藏游戲,對孩子的大腦成長和智力開發也影響極大。
  • 據中國大陸教育部最新統計,自一九七八年至二00二年底,,留學回國十五萬多人。中通社報導,這項統計顯示,目前仍在外的四十三萬留學人員中,共有二十七萬多人仍在外國的高校學習。二00二年度,留學回國人員近一萬八千人,比上年度增長約百分之四十七。據統計,中國大陸留學回國人員在教學、科研等重要崗位上佔較大比例,例如中科院院士佔百分之八十一,工程院院士佔百分之五十四,四十五歲以上的博士生導師佔百分之五十八,高校校級領導佔百分之五十一,科學院所室級領導和課題組組長佔百分之九十四。
  • 江西南昌市一名只念過小學的12歲女孩日前收到了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教育部國際司留學處的人認為,這在全國實屬罕見。
  • 最新研究發現,在每四名美國人當中,就有高達一人曾經得過性病。這顯示,美國雖然一直推行性安全教育,但仍然有太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和同性戀者未使用保險套從事性行為,才導致性病蔓延。
  • 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認為減肥用品廣告最不可信,其次是美容院或纖體中心的廣告。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巿場學系副教授彭嘉諾近日完成一項有關誤導性廣告的調查,訪問了二百名市民。結果發現,受訪者普遍對廣也抱持懷疑態度,但受訪者的教育程度、入息水平及自尊心愈低,便愈容易受廣告誤導。
  • 隨著驪歌四起,畢業即失業,,今年是中國大陸高校擴招後第一個就業高峰年,畢業生總數達兩百一十二萬人,較去年增長百分之四十六,,而當前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卻未明顯增長,再加上SARS疫情造成的影響,今年大學生畢業生面臨最激烈的就業競爭。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擴大招生目的是為了增加受大學教育者在人口總量中的比例。今年上半年出現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造成一些產業沖擊,影響到今年畢業生的就業需求。
  • 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應捷克論壇二零零零基金會邀請,到布拉格參加十九日在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非政府組織市場研討會」 (NGO Market),當天晚間並舉辦「多元文化之夜」,由捷克前總統哈維主持,中華民國駐捷克代表烏元彥及外交部NGO事務委員會執行秘書許貞吉均應邀出席。捷克論壇二零零零基金會共邀請全球七十一個與人權、教育、公民社會發展、政治參與、民主價值及青年活動有關的非政府組織來捷克進行為期一天的觀摩交流,以期達到國際NGO資源共享及互助合作的目標,活動內容包括展示文宣資料及相關討論活動,與會者另可依個別需求參加動態展示活動。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來捷克與會人員包括駐歐代表漢來賀 (Dr. Herbert Hanreich)、國際事務組組長葉杏珍及組員鄭亦忻,此行主要目的在於建立台灣NGO與其他國際NGO之聯繫,並促進與國際NGO之合作。該協會代表在研討會中除以六分鐘演說簡介台灣NGO發展情形、台灣政府支持NGO活動立場、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宗旨及主要活動外,並發送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台灣醫界聯盟及有關環保NGO等團體的資料予此次參展性質相近的國際NGO,盼能擴大我國NGO的國際參與。
  • 由於受到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影響,中國大陸招收台港澳僑學生的時間不得不延後舉辦,據來自廈門大學最新消息,研究生具體考試日期已敲定於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舉行,大學則為八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新華網報導,近日隨著SARS疫情的緩解,中國大陸教育單位敲定了考試具體時間。高校招收台港澳研究生考試時間順延至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原定考試地點和科目不變,原則上不再對考生進行複試。中國大陸高校招收台港澳僑本專科生考試時間延至八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原定考試科目和順序不變,錄取時間調整到九月六日。
  • 香港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今天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明天宣佈香港可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區名單除名後,學生上課可以不用戴口罩,但每天上學前量體溫的措施,仍需再維持一段時間。羅范椒芬表示,當局已向學校發出新指引,當香港從疫區名單中除名後,學校可跟隨新指引行事。新指引中除了指定患有上呼吸道疾病的學生仍須戴口罩外,其餘學生可以不必佩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