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學苑〉提升創造力 看我好法力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淑文/採訪報導)

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創造力的加持下,永遠不被競爭的潮流所淘汰、永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但現代父母又該如何點化出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生命的建築師?讓我們聽聽專家建議和幾位家長的做法。

〈達人專區〉
〈專家說〉
真情最重要 技巧擺一旁

以藝術創作來說,繪畫原本就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日常生活的表現與觀察,自然可能會對周遭環境的某一特定事物感到興趣與關注,美術教育者鄭明進指出,但做父母的不應就此將其視為有特別的涵義或是訊息,不然很可能阻礙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體會與發展。

因此,兒童的成長與學習應是真情的表現,而不是技巧的表演,除了不宜鼓勵孩子超齡演出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從小啟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並鼓勵孩子多發揮其他方面的能力。

為此,鄭明進歸納出幾個重點,提供給父母當做參考:
‧隨階段訓練
每個幼兒出生之後,都擁有能發展出靈巧雙手的可能性。
出生後的七個月左右,幼兒就會用手握東西,九個月時就會丟東西、拉東西,也開始會壓東西。十個月左右時,是最喜歡撕破紙張的時候,也是培養幼兒開始翻閱圖畫書、玩堆積木和玩皮球等玩具的時刻。
一歲半時,手的活動力發展得又更好了,已可以用筆畫出無意義的線條,也就是塗鴉期的開始,在此時也是提供黏土、蠟筆、紙張做立體造型活動的好時刻,更是培養創造力的萌芽期。做父母的可以掌握上述幾個階段,給予適當的引導。
‧平面、立體雙管齊下
這些活動可以提升創造力:
1.透過繪畫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幻想力及使用各種繪畫素材的創作能力。
2.經由立體造型活動可以培養幼兒使用各種繪畫材料以外工具的能力,同時還能發展出對空間、材質的感受力。
‧布置居家場所
在家中可以隨時進行創造力的活動:
1.可以為幼兒設置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盡情彩繪用的塗鴉板。
2.將用過的素材,如舊報紙、包裝紙、宣傳紙、空盒子、空瓶子等放進工作箱,讓幼兒可以隨時用來創作立體的作品。
3.家裡要有一個圖書架或是放圖書的角落,並多購買些國內外的好圖畫書,幼兒可以從閱讀中發展出畫畫的樂趣。

〈專家說〉
多欣賞多練習 體會文字遊戲

喜歡畫馬、畫貓,也寫了不少貓的詩,在德國有「貓詩人」雅譽的林煥彰表示,讓他最感愉快的事,莫過於能為兒童寫作。談起該如何誘發孩子寫作或是寫詩的創造力時,林煥彰道出自己多年來為兒童寫詩的心得,更試舉了幾種自己的做法,提供父母當做參考:

1. 大量閱讀
鼓勵孩子要大量閱讀,包括好的作品、不好的作品及各種題材的作品,以認識詩的各種面貌和表現技巧,進而提升分辨詩的好壞及鑑賞能力,並培養出對詩的濃厚興趣。

2. 欣賞與導讀
欣賞是為了確實感受詩的美好,父母可以趁機引導孩子寫下讀詩的各種感受。導讀則是為了深化欣賞的作品,使原先印象式的直覺感受,變成可以說出「所以然」的道理,因此父母不必急於為孩子說出作品的主題、內涵和感受,應是讓孩子先自己閱讀、欣賞,引發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片斷、不完整,或是錯誤的都無妨,並記得要給予適時的鼓勵與肯定,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3. 解說與討論
父母可以對一首詩做適當的解說,並引導孩子討論詩,以激發孩子深刻體會詩的內涵,並累積經驗及擴大對詩的認識。討論過程中,要尊重及重視孩子的見解及感受。

4. 範例仿做練習
是練習寫作的必要過程之一,但如果能跨越仿做練習會更好。可以進行單一句型、整首詩型式的仿做練習,相同題材、相同主題的仿做練習。

5. 情境引導練習
詩是一種內在微妙感覺的表現;微妙的感覺則需要外在有力的誘因,因此建議父母要利用機會提示,並適時激勵,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及寫作的意願。

6. 遊戲的寫作
可以引導孩子嘗試利用遊戲的方式,拿文字做組合、排列的遊戲,滿足孩童的遊戲心理,以體會文字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情趣。

〈家長專區〉
把握機會
著重啟發教育

吳春滿有個愛畫汽車的小男孩。

吳春滿表示,記得孩子在幼兒年紀時,有一次畫畫時曾因自覺畫錯或是不滿意,沮喪的跟她說要重畫,但吳春滿看過之後,並沒發現有明顯的錯誤,於是她告訴兒子:「你把錯的地方改一改,變成另外一輛車送給媽媽,畫完了媽媽再給你一張新的紙。」孩子的心情頓時變成喜悅,趕緊著手完成手中的圖畫送給媽媽。

吳春滿表示,家長要隨時把握機會,訓練孩子轉彎思考的能力,這不僅能養成孩子不半途而廢的精神,還能啟發孩子藝術是沒有對錯的觀念,從而誘發孩子另一個角度的創造力。

多方學習
沒什麼不好

林楓兒與念小學四年級的小女兒就像是一對可愛的姊妹花,啟發女兒創造力的方式是採取完全尊重的方式,任小女兒隨性發展,愛玩什麼就玩什麼、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只要是小女兒想上的才藝課程都不會阻止,到目前為止,小女兒已學過大提琴、打擊樂、畫畫等才藝課程,也曾利用暑假出國短期遊學。

林楓兒表示,小女兒是個好奇寶寶,最大的興趣就是玩耍,玩累了或是興趣不見了,會主動說不想學了,她覺得這沒什麼不好,畢竟年紀還小,多嘗試不同的東西,可以多方面啟發創造力,也才能找到真正的興趣。

盡情揮灑
髒亂不是問題

陳慧珊年紀很輕,但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念小學一年級,兒子念幼稚園中班。

陳慧珊表示,她啟發兩個孩子創造力的方式,是在生活當中讓他們認識什麼是「美」,所以她會帶孩子到美術館欣賞藝術創作。日常生活中,則會讓孩子隨時展現創意,如玩捏土遊戲,藉此還可以活動手關節;或是畫水彩畫,透過混色搭配可以帶來驚喜的感覺。雖然這些活動會把家裡及衣服弄得髒髒的,但陳慧珊表示這又何妨,不給孩子任何拘束或是限制,孩子才能盡情揮灑,創造力可能就在這過程當中被激發出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德蘭中心的孩子是有福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貪婪的真正意義。
  • 木村教授是位名人,對他好奇的人多得不得了。大家都想知道的:為什麼木村教授這樣害怕小孩子?
  • 家住桃園縣新屋鄉的建國中學高一學生游瑋國上週尋短,桃園縣聖保祿醫院精神科主任王維蒂表示,孩子從國中進入高中時,都會面對適應不良問題,家長應協助生活適應,同時鼓勵孩子多參加志工等課外的生活體驗。
  • 繼日前EZPEER、KURO兩家網路音樂業者與IFPI組織的官司宣判後,網路音樂界另一家採用不同技術的業者KKBOX會員數以倍數成長,KKBOX新推出2.0版本,並聯合49家唱片公司,推出每個月149元就可合法無限下載歌曲,只是這個服務只能下載到電腦中聽取,無法用於MP3。
  • 〔自由時報編譯張其賢╱綜合報導〕英國一位不孕婦女思子心切,結果她的孿生妹妹慷慨提供卵子,她的姊姊自告奮勇擔任孕母。在姊妹情深通力合作下,整個過程出奇地順利,九個月後一名健康的男嬰誕生。
  • 自由時報文╱秦瑋如林太太(化名)是一名四十多歲的家庭主婦,除了整理家務外,孩子更是她的生活重心,但是她一直有腹脹、肛門裂開等症狀,剛開始她以為是痔瘡,因為難以啟齒,因此自行擦藥並未就醫,但情況卻未見好轉,看過醫生也吃藥,仍是每隔一段時間不適症狀便出現,如此反反覆覆,她也搞不清究竟為什麼。
  • 大紀元記者蘇方編譯報導/在維吉尼亞州Loudoun County,組建了一個小組,幫助家長提供正面積極的措施,對待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CHADD)的孩子。這個小組每月開會一次,每次在第二個星期二晚上7:15-8:30。下兩次的時間是﹕11月15日和12月13日。地點﹕SuccessLab Learning Center at 20660 Ashburn Road, Ashburn. 欲知詳情,請洽CHADD Loudoun County coordinator Kirk Martin,電話703-508-7908,電子郵件kirk1martin@aol.com.
  • 【大紀元10月2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綜合報導)根據國際諮詢公司IMS Health Inc.資料指出,明年全球製藥銷售將成長7%,達6500億美元,但增幅落後今年,另有近230億美元的製藥將失去專利權,而60億美元的製藥將首度面臨成份與原廠藥劑相同的副廠藥 (generic drug)的激烈競爭。 IMS Health資深副總裁Murray Aitken紐約受訪時表示,明年有近230億美元的製藥將失去專利權,副廠藥銷售可望增至4500萬美元,將比今年預估成長率倍增至19%。
  • **德儀第三季獲利盈餘成長12%
    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公佈第三季財務報告,營收為35.9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0%,每股獲利38美分,增長18.7%,主要是因為今年手機廠商所推出的新型手機,功能大增,使得芯片的消耗比以往舊手機高出兩倍以上,使得公司的業績表現,超過市場預期。公司同時預估本季銷售金額介於34.3億美元到37.2億美元之間,獲利約在36美分到40美分之間。
  • 不知道是不是受近來生孩子的明星新聞越來越多的影響,37歲的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也想再生一個孩子。近日,在接受一個法國雜誌採訪的時候,席琳·迪翁透露等她到2007年與凱撒皇家劇院的演出合同到期,她就會去醫院進行人工授精手術,爭取再要一個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