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綠帽子」之說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一)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妻子平時在家裏做針線活,由於生得嬌豔美麗,因此常常有人慕名追求。

有一回,丈夫外出,妻子竟不守婦道,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年輕小夥子相會。此後,丈夫若是回家後許久沒有外出,那個賣布的便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

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便迫不及待地去幽會,萬萬沒想到,那丈夫當晚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此事過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並和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才可以來找我。

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髒了頭髮,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 頂,就像把我帶在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

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 * *
(二)

在古時候,綠色本是從事賤業的標誌色,後演變為專門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

古代漢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漢武帝之後,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建立,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唐代官制規定,六品、七品官著綠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詩中用“青衫”代稱。他的《憶微之》詩雲:“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中。

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誌所從事的賤業。《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繫。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並演變成了“綠帽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日,幾個共產黨員來到某娛樂場所,准備找三陪女郎尋歡作樂。一番交涉之後,打扮得頗為妖艷的三陪女款款而來。幾個黨員色心大動,預行不軌。不料三陪女首先問道:“你們幾個是不是黨員?”幾個黨員面面相覷、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你們幾個到底是不是黨員?”三陪女又追問了一句。幾個黨員終於鎮定地回答:“我們不是黨員!絕對不是黨員!” 說完又對三陪女動手動腳。不料三陪女頗為不屑地說:“不是黨員就請出去,我們這裡黨員先進!”說罷揚長而去。

  •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遊者的遺憾。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香而不膩。
  • 普洱,在英語中亦被稱為 Pu-er 或 Pu-erh。產于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稱寧洱縣。“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
  • 因民間故事《白蛇》而聞名的杭州西湖斷橋,近日發生了一起傳奇色彩的尋親故事:一對10年前領養中國棄嬰的美國夫婦,委託他們在中國的朋友,帶著養女親生父母留下的一張約定書,在10年後的“七夕節”趕到西湖斷橋上來約會,誰料他們竟陰差陽錯地擦肩而過。於是,委託人又求助浙江和江蘇兩地媒體,尋找女孩的親生父母。
  • 至於「百合」名稱的由來,則有兩種不同說法。一個是說:它的鱗莖由數十片白色肥厚的鱗片層抱而成,狀似白蓮,具有「百年好合」的意思,才被稱為「百合」。另一個說法,則和下述民間故事有關。

  •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但讀萬卷書,更是行萬里路。東坡為人耿直,然而仕途坎坷,為官時一貶再貶。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時,和僅一江之隔的高僧佛印,交情甚篤,經常高談闊論。
  •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裏又窮,因此,父親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山頂有個道觀,裏邊住個白髮道人。老道人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的啞病治好了。
  • 仙鶴禿了尾巴,便與天宮中的仙鶴個個不同。自己也知道再也不去天河裏洗澡,也不敢再混進天宮去偷衣裳。諸葛亮拿這仙鶴羽毛去見師父。老道人說:“記住這個教訓吧!要想學好本領,幹一番事業,這色情之事千萬不可迷戀!”諸葛亮不忘這個教訓,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為戒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