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膠囊內視鏡 讓小腸病變無所遁形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日訊】(文/記者李明玉報導) 您有過這樣的奇想嗎?有一種小偵測機,能像星際導航一樣在胃腸道內穿梭,偵察消化道內的各種毛病,再回傳回基台,幫助醫師進一步診斷。在一九八一年,以色列國防部光電部門的Dr. Gavriel Iddan便有這樣的構想了,緊接著在一群志同道合人馬的研發下,終於在一九九九年做出「膠囊內視鏡」的原型,此結果發表於美國消化醫學年會(Digestive Disease Week)及知名的科學期刊Nature,並在二○○一年八月通過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檢定認可。此後就轟動全球,開始內視鏡醫學嶄新的另一頁。
「膠囊內視鏡」是一個相當精密的小儀器,如同我們服用膠囊藥物一般大小,其大小只有11×26毫米大小,前端會閃閃發光。閃著光的前端部分包含了高解析微攝影機及光學鏡頭、廣角迷你閃光燈、電腦晶片組及影像感應傳送器、可使用八小時的長效精密電池。第二部分則在人體外配備,所需設備有電腦主機、影像接收器跟判讀軟體。每秒可以照兩張相片,每一次檢查時間約為八小時,可以讓患者輕易吞入,在毫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形下,實行胃腸道內視鏡檢查,且幾乎無任何不舒服。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腸胃疾病都得用到這種內視鏡,雖然大多數人不會喜歡照胃鏡時那種如「吞長劍式」的方法,可是胃是一個相當大的空間,必須來回找病變位置,目前只有傳統胃鏡才可以掌握方向,並做切片及各種治療性技術,這是目前膠囊內視鏡尚做不到的。而且膠囊內視鏡行至大腸時,往往電力不足,攝像效果差,也不適用,仍需借助於傳統大腸鏡來做檢查,大腸鏡可檢查全大腸(從肛門到盲腸)以及少部份終末迴腸,而膠囊內視鏡的發明剛好可以補足傳統的內視鏡的不足。
根據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表示,目前膠囊內視鏡最主要用於診斷小腸出血,當使用胃鏡及大腸鏡至少各二次檢查都沒有發現病灶的一些胃腸道出血病例,原因不明的慢性貧血,以及腹部疼痛,而其他檢查又不能找到出血點時,膠囊內視鏡最適合派上用場了。一般來說,膠囊內視鏡可以發現的病灶有血管病變、小腸腫瘤、腸炎、小腸憩室、寄生蟲、以及小腸黏膜病變。這些病變會造成小腸出血導致慢性貧血、慢性腹痛以及慢性腹瀉等症狀。但腸部分有阻塞或腸道教狹窄的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膠囊內視鏡這幾年在歐美國家已經相當普遍地被應用在腸胃道出血的檢查工作上,目前衛生署已核準可在國內使用膠囊內視鏡, 由於膠囊內視鏡是拋棄式的,只能使用一次,雖衛生安全,不過單價比較高,可是由於腸道出血點有時極難辨認,使用這項產品,據英國倫敦皇家醫院研究顯示,藉以診斷出小腸出血比率高達六四%。雖說較貴, 據說這項產品目前仍然相當受病患肯定與歡迎。◇@(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