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隋侯之珠

一斗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人的生命是天下最重要的,別的都是次要的。

堯要把天下讓給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說:「我現在身患很深的疾病,正打算去治一治,沒有時間來管理天下。」

越人沒有了君王,到處找王子搜,追蹤到了山洞。王子搜不肯出來,越人點起艾草來薰,為他準備了君王的乘輿。王子搜拽者韁繩不肯上車,仰天大呼說:「天哪!為什麼就不放過我啊!」魯君聽說顏闔是一個有道之人,派使者去送聘禮。顏闔住在簡陋的巷子裡,穿著粗布衣服,正在餵牛。使者來了,問:「這裡是顏闔的家嗎?」顏闔說:「是。」使者送上聘禮,顏闔說:「我擔心傳話的人搞錯了,這會給您帶來過失,您不如回去再問個仔細。」使者回去,問清楚了再來,顏闔已經走了。

所以說:道的真諦是來修身的;其次才是來治國的,再其次才是來治天下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帝王的功業那只不過是聖人的余業。如今世俗的人,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去追逐身外之物,難道不可悲嗎!現在如果有個人,用隋侯之珠去打高飛的麻雀,大家一定會笑話他(今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為什麼呢?因為他所用的太重,所得的太輕。至於說到生命,更不是隋侯之珠可以相比的。

隋侯之珠: 傳說西周時的隋侯見大蛇受傷,用藥為其敖傷,蛇傷癒後,從江中銜來大珠報答隋侯。後泛指珍貴的物品或讚譽人的才智。

(出自《呂氏春秋》)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語[焚琴煮鶴]的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前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后人用'焚'字代'燒'字,是因為焚字与琴字相連,具有疊韻的效果,值得玩味.

  • “無功不受祿”指廉潔。
  • 世上的人聽人說話,往往帶著自己的喜好。帶著自己的喜好,往往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下面故事裏的邾君以一些流言蜚語來決定政策的實行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 “足高氣強”形容人趾高氣揚。
  • 但父不願打仗,說:「我不忍心看著百姓為了土地去死。只要他們平安,做我的百姓和做狄人的百姓又有什麼不一樣呢?而且我聽說:不以身外物害身。」柱著枴杖而去,老百姓都跟著他,最後南遷,在岐山下又建立了叫「周」的國家。
  • 「夜郎自大」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成語,那跟夜郎國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典故是出自於〈史記.西南夷列傳〉裡的記載。
  • “齊人索鼎”用來比喻做人要講信用。
  • 「炳燭而學」指人好學。
  • 「佩韋佩弦」比喻約束自己。
評論